追憶:多面的胡適

對胡適先生的最初印象,來自歌曲《蘭花草》,他是作詞。大師級人物,寫出如此清新雅緻的歌詞,耐人尋味。

當時所知不多,只知胡適來自海的那一邊。隱約知道,上世紀大陸轟轟烈烈的各項運動,他曾成為靶子。據說,1957前後,大陸曾派人對在美國的胡適,表達這樣的意思:我們尊重胡先生的人格,我們所反對的不過是胡適的思想。胡適當即回答,沒有胡適的思想就沒有胡適。

胡適收集了大陸批評他的文章。有問:“這幾百萬字的鉅著裡,難道就沒有一點學問和真理?!”

胡適斬釘截鐵地答覆:“沒有學術自由,哪裡談得到學問?”

擲地有聲。

後來,讀到他的舊雨新知,寫下的若干回憶文章,心中的胡適,漸漸有了立體感……

追憶:多面的胡適

胡適

傅斯年,綽號“傅大炮”,有才有德,只是直率的性格,一般人吃不消,是一位敢在蔣公面前,翹著二郎腿,吞雲吐霧的人物。

可是也有例外,胡適的學生羅爾綱,曾在胡適家中做學生,回憶——

在適之先生的書房裡,傅斯年討論的內容雖聽不出,但他是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左一句“先生”,右一句“先生”,恭敬順從的聲音,卻聲聲聽得很清楚。我所見任何一個胡適學生來見胡適,沒有一個像傅斯年這樣的。

追憶:多面的胡適

傅斯年

其實,胡適與傅斯年,也是“不打不相識”。

胡適海外歸來,聘為北大教授。當時他的課堂,聽眾如雲,傅斯年的好友顧頡剛聽後,對傅說——胡博士真有學問,你去聽聽吧。

傅去了,不僅聽,還問,一問一答之間,胡適的汗就下來了。

胡適後來說——他當時就發現了,像傅斯年這樣的學生,國學根底比他還好,所以他常常提心吊膽,激勵自己,要加倍用功。

追憶:多面的胡適

傅斯年、胡適和胡適長子胡祖望

從此,胡適與傅斯年,就建立起亦師亦友的特殊關係,直至終生。

抗戰勝利,傅斯年擔任所長的史語所,自李莊遷回南京,全所匯聚,共同歡慶。胡適來了,與大家一一握手致意,親切感人。傅斯年直言“適之先生是史語所的孃家人,是姑媽”,頓時笑聲、掌聲連成一片,主賓歡喜。

追憶:多面的胡適

胡適

胡適與趙元任,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校友,交往多年,情誼深厚。

上世紀三十年代,趙氏夫婦愛旅遊,一次經過歙縣,胡適的老家,山清水秀之鄉。

隨後,楊步偉(趙元任妻子)寫給胡適的信中——你們有這種好風水的地方,所以出了你這個人。

胡適回信——韻卿(楊步偉,原名楊韻卿),我要接吻你一百次,謝謝你。

胡適的開心,訴諸筆端,直言不諱,真是喜悅溢於胸外。

追憶:多面的胡適

趙元任與楊步偉

1939年,胡適時任駐美大使。趙元任開車,帶著家人橫穿美國大陸,一路遊玩。一日,趙心臟病發作,停住三天才走。本打算經過華盛頓,去看胡適。這下耽擱三天,去不了了。於是,楊步偉寫信給胡適,告之不能去看他的原因。

後來,楊回憶——哪知給適之急壞了,給到處領館通知招待我們,並告訴他詳細情形,他不知公路多數是穿大城而過的,並且我們向來恐打擾和麻煩,從不一路拜望人的,所以給他急了好多天。

等到我去了第三封信時,他才覺得安慰一點。以後適之見了我,就大罵我只顧好玩,不顧危險,讓元任開這麼長的汽車。我只好笑笑,因為這麼深切的友誼,我不好意思罵還他不懂。

情義無價,胡適心到神知。

追憶:多面的胡適

胡適與江冬秀

1944年,胡適在哈佛講學,每天,或午飯或晚飯,總在趙家吃。

讓趙家主婦為難的是:胡適老是想大塊的肉,一吃總要兩三塊。戰爭期間,肉最難買,須要配給票才能買。

這天,楊步偉買了一大塊馬肉,毫不聲張,作一紅燒。胡適來了,左一塊右一塊,到第三塊,還不忘表揚女主人—— 做得真好,我再來第三塊第四塊了。

楊答——你愛吃盡量吃。一邊說,一邊從冰箱裡拿出一塊生的,給胡適看,並說——還有這麼些呢,夠吃兩三天的了,你天天來吃兩餐吧。

胡適說好,看著生肉又說——真好,你也做得好。

楊用個雙關語——你覺得真好嗎?要知道我做什麼肉,都可以一樣的好吃。

胡適的胃口真好,飯量也真大。真是不把趙家當外人,開門見山,先滿足口腹再說。好在馬肉管夠,可勁兒造!

後來,胡適得知真相,總與朋友笑談,楊步偉矇混他吃馬肉的故事。

追憶:多面的胡適

趙元任與楊步偉

一天,胡適問起趙元任——多年未斷的日記為何不寫出來?

趙說——要說寫回憶錄的話,韻卿的幾十年的經過,再加記憶力之強大,值得寫點出來。

胡適就拍手說——韻卿起頭來寫!

後來,楊步偉真就寫出《一個女人的自傳》。

胡適見了,非常讚賞——韻卿,你真還有這一手呢。

大師夸人,也是言簡意賅,妙趣橫生。

追憶:多面的胡適

季羨林

季羨林留德十年,回國後,擔任北大副教授,後升為正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胡適時任校長——

作為系主任,我要向校長請示彙報工作。他主編報紙上的一個學術副刊,我又是撰稿者,所以免不了也常談學術問題。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待人親切和藹,見什麼人都是笑容滿面,對教授是這樣,對職員是這樣,對學生是這樣,對工友也是這樣。從來沒見過他擺當時頗為流行的名人架子,教授架子。

此外,在教授會上,在北大文科研究所的導師會上,在北京圖書館的評議會上,我們也時常有見面的機會。我作為一個年輕的後輩,在他面前,決沒有什麼侷促之感 ,經常如坐春風中。

追憶:多面的胡適

季羨林

適之先生是非常懂得幽默的,他決不老氣橫秋,而是活潑有趣。有一件小事,我至今難忘。

有一次召開教授會。楊振聲先生新收了一幅名貴的古畫,為了想讓大家共同欣賞,他把畫帶到了會上,打開鋪在一張極大的桌子上,大家都嘖嘖稱讚。這時適之先生忽然站了起來,走到桌前,把畫卷了起來,作納入袖中狀,引得滿堂大笑,喜氣洋洋。

的確,曾有人評價,胡適,無論身在哪裡,似乎都能“適當為之”。

追憶:多面的胡適

胡適

1934年,張充和(沈從文的妻妹)考北大時,國文是滿分,而算學卻是零分。後來,北大錄取了她。

開學那天,胡適是國文系的系主任,系裡聚會,他點著充和的名字說:“張旋!(充和報考北大,不想用充和的名字,怕考不中,故用張旋的名字)你的算學不太好(其實是大不好),你要好好補一補呀!”

充和嚇壞了,跑到教務處去說:“要怎麼補呀?我怕補也補不成了,我加減乘除都不懂,寧可不上了!”教務處的人一聽就樂了,笑著說:“取了就取了,還補什麼補,胡適是給你打官腔呢!“

這是充和與胡適的初識,她稱呼胡適為“胡先生”。

追憶:多面的胡適

張充和

後來,充和嫁與傅漢思,1949年1月定居美國。初到美國,充和在伯克萊圖書館工作,胡適先在普林斯頓,後也到伯克萊教書。可胡適不會填寫圖書館的借條。所以,他要借書,都先來找充和,幫他填好單子,借出來放在桌上,他自己過來拿。

充和回憶——胡適很喜歡跑到我家來寫字,因為他知道我家的紙墨、筆硯總是現成備好的,並且一定是高質量的。胡適是個很瀟灑的人。他愛寫字,但其實沒寫過多少帖。他的字,學鄭孝胥,喜歡把撇捺拖得長長的,寫來蠻有趣的。我問他,果然不假,他直笑:“我的根底都被你看出來啦!”

充和有一個筆記本稱作《曲人鴻爪》,是曲人的留痕,上有留言文字和書畫小品。胡適翻到這個小本,也要提筆留言,充和笑他——哎,慢著,你也不會曲,這可叫曲人鴻爪哪!

胡適卻強詞奪理——我不會曲,可你唱的曲子,都是我寫過的——都寫在我的《中國文學史》裡面呢!

胡適的風趣幽默,著實在自己的學生面前,盡現無遺。

追憶:多面的胡適

張充和與傅漢思

充和說——胡適對漢思也很好,我們在一起,總是在說笑,很愉快的。

天下的事情 ,常常有令人難解的偶合。

當年,漢思來北大教書,就是胡適介紹的。由此,漢思與充和在北平相識,相知,相戀,成就一段異國情緣。而充和的三姐兆和,當年在中國公學讀書,令老師沈從文動心。沈抱得美人歸,胡適也是助力的。

追憶:多面的胡適

張充和書法

人生百態,眾口不一,有稱讚,自然也有微詞。

1949年6月,聶華苓來臺,加入雷震主編的《自由中國》,擔任編委。她是編委會里最年輕,也是唯一的女性。

1952年11月,胡適從美回臺。胡適抵臺那天,雷震要華苓去機場獻花。華苓留下字條——

儆寰(雷震,字儆寰)先生:您要我去向胡適先生獻花。這是件美麗的差事,也是個熱鬧場面。我既不美麗,也不愛湊熱鬧,請您饒了我吧!

聶華苓上

1960年9月5日,《聯合報》頭條新聞:雷震涉嫌叛亂。隨後,雷震、傅正先生等四人被捕。

數年後,聶華苓撰文——

政治在我眼中,一場又一場的戲。我關懷實際政治,而不喜參與。我感興趣的是政治舞臺上的人物。就憑胡適那個人物,就堪人回味。

追憶:多面的胡適

聶華苓

雷震判刑以前,甚至家人也不能探監。判刑以後,家人每星期五可去監獄看他。我們一到星期五,就眼巴巴盼望胡適去看看雷震。他可以不發一言,只是去看看雷震。那個公開的沉默姿態,對於鐵窗裡的雷震就是很大的精神支持了。星期五到了。

星期五又到了。星期五又到了。一個個寂寞的星期五過去了,胡適沒有去看雷震。我和殷海光、夏道平、宋文明幾個人忍不住了,要聽他對雷震案是什麼態度。

一天晚上,我們去南港看胡適、他招待了我們一頓點心,一點幽默,一臉微笑。

雷震復判那天,他在書房獨自玩骨牌,想必他是非常寂寞苦悶的。真正的胡適關在他自己的心牢裡。

直到1962年2月24日,他在臺灣中研院歡迎新院士的酒會結束後,突然倒地,他才從那心牢裡解脫了。

一頓點心,一點幽默,一臉微笑,華苓連續用了三個“一”,實實在在地表達著自己的不滿與悲哀。華苓的心,是痛的,苦的……

追憶:多面的胡適

聶華苓

此文記述的胡適先生,一飲一喙,一言一行,只是細節,無關歷史宏旨……

胡適走後,萬眾空巷路祭,比諸葛亮死後“百姓巷祭,戎夷野祀”,更是空前哀榮。一個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錢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有多少人懷念你。

心是一杆秤,秤出的是自己的言行;言行是一面鏡,映出的是自己的心靈。

追憶:多面的胡適

胡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