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鱼找鱼,找对鱼层才能找到鱼

找鱼找鱼,找对鱼层才能找到鱼

​想要钓上鱼,首先要找到鱼,找到鱼前提是找对了鱼层在哪里,不管是野钓还是黑坑钓,想要钓到鱼,并且钓到很多鱼,找到鱼层才是关键,没有找对鱼层就妄想钓上很多鱼,基本上这次出钓行为就很多余。

找鱼找鱼,找对鱼层才能找到鱼

鱼层,顾名思义,鱼群生活的水层,在大多数正常情况下,鱼层是不变得,比如我们说鲫鲤是底层鱼,大体就是在正常情况下,鲫鲤会习惯性的在水底觅食、找食游曳,除非收到惊吓、缺氧、食物层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钓鲫鲤从底层钓效果非常好;比如鲢鳙,就是上水层水皮鱼,同样除非受到惊吓,水温骤降等特殊情况,基本上都是半水到水皮上钓到的,但是所有的固定鱼层都一个前置条件就是正常情况下,比较郁闷的是,当我们开始在钓点打窝守鱼作钓时,其实就已经不正常了。

找鱼找鱼,找对鱼层才能找到鱼

为什么这样说呢,所有的淡水鱼,包括食肉的鲟鱼青鱼,就没有胆子大的,基本上从打窝到钓点,然后抛竿守钓开始,鱼群就多少被惊吓,越是基本功扎实的钓友动静就越小,惊鱼的影响力就越低,这是其一;其二则是一旦饵料进水后,多少都会有饵料从水皮落到水底的一个过程,如果是黑坑可能好一些,但是野钓的话,水里的鱼说是饿死鬼投胎都算是客气的,只要饵料不是味型怪异的不行,基本上多少都会有鱼进窝,此时鱼层就已经发生变化了。

找鱼找鱼,找对鱼层才能找到鱼

说了这些我们要怎么确定鱼层是否错乱或者说鱼层没有发生变化呢?

第一、看天气,一般来说,鱼层最容易发生变化的原因就是天气原因,比如刮风了、下雨了、天气闷热了、降温了、升温了,但凡出现任何一种天气变化鱼层都会变化;刮风时会带动水面上的微生物、浮游生物、草籽等食物,加之水流动的时候会极大化的增加流动水域的氧气含量,所以鱼会追着食物和氧气跑,鱼层自然会发生变化;下雨了,一是含氧量会大增,其次不管是小雨还是大鱼,水中的食物层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鱼层自然会变化;天气闷热,底层鱼为了多吸氧气,会浮到水皮上;降温上底层鱼会游到中上层,升温了,中上层鱼会游到底层避暑;所以天气一旦发生变化,鱼层是百分百会变化;

第二、水底有异物,比如说野外水域经常性会遇见的是,一点钓点附近有螃蟹、牛蛙、小龙虾出没,基本上钓点附近的鱼层就乱七八糟的,一直要到将螃蟹、牛蛙、小龙虾等物驱逐出钓点或者这片水域后3~6小时左右,这片水域的鱼层才会慢慢恢复。

第三、大鱼或者食肉性鱼类进窝,在鱼类的世界里,没有纯粹的素食动物,大鱼吃小鱼是一个永恒的规则,所以大胆大体型鱼或者食肉性鱼类进窝之后,鱼层都会变化,一直到大鱼或者肉食鱼离开窝点,鱼层才会慢慢正常。

找鱼找鱼,找对鱼层才能找到鱼

那么我们知道鱼层错乱了,需要通过什么方法确定呢?看漂相,第一种是底钓大约半小时左右,漂完全不动,如果能确定水域中肯定有鱼的话,基本上可以断定鱼层不对,在确定饵料没有因为味型太浓烈导致死窝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下推浮漂,每次让钩离底4~6公分左右,每次试口半个小时左右,最多1个小时左右就差不多就找对鱼层;第二种则是漂相杂乱又不属于小鱼闹窝,这种多因为底层鱼因为鱼层错乱,不停的撞漂撞线导致票限杂乱,在确定不是小鱼闹窝的前提下,同样下推浮漂,钓离底,多次试口,总能试对鱼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