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百里加急”是有多急?這樣的規定太殘忍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越發便利。與此同時,軍事作戰的信息化程度也越來越高。現在軍事情報的傳遞通過電話或者其它特定的通訊設備就可以非常快速地實現。而在古代戰場上,軍事信息的傳遞要嘛靠信鴿、要嘛靠快馬。在一些電視劇中,我們就可以經常聽到“八百里加急”的命令。這種命令針對的都是一些非常緊急的情報,那這個“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急呢?

古代“八百里加急”是有多急?這樣的規定太殘忍

其實“八百里加急”就是要求一天要傳遞800裡的距離。古時候一里的距離稍微要比500米要短一些。按這樣算下來的話,也就是說一天差不多要跑一天400千米。但是任何一匹馬都是有路程極限的,所以單單一匹馬的話是很難全程跑下來的。

古代“八百里加急”是有多急?這樣的規定太殘忍

而古代馬匹是非常重要的一種交通工具,也是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所以那時每隔20裡就會設置一個驛站。所以傳遞消息的人都每隔一段時間就在驛站進行馬匹更換,以保證馬匹的效率。其實“八百里加急”對馬匹和人的傷害還是比較大的。電視中也會經常出現到達目的地的時候,馬匹和人都會累癱到地上。

古代“八百里加急”是有多急?這樣的規定太殘忍

不過在面對非常緊急的軍事情報的時候,再累也得受著。所以在接了“八百里加急”的命令之後,負責的士兵只會在驛站進行馬匹更換,而不敢在驛站多加休息。要不然如果耽誤了軍情,將會有更大的懲罰。唐朝就有過相關規定,如果耽誤了緊急軍事驛報而導致戰事失敗要被判處絞刑。

古代“八百里加急”是有多急?這樣的規定太殘忍

這樣的規定或許太殘忍,但是這畢竟關係到一場戰事的勝敗,甚至是一個國家的興亡。還好現在科學技術已經變得非常發達,不需要這麼麻煩地進行情報傳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