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絆”一詞的由來,竟跟“借書”有關

班彪是東漢時期的一位歷史學家,平日很重視收集史料工作,他同時還注意收集一些遺聞軼事。他考慮到司馬遷的《史記》只寫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以後沒有正式的歷史記載,於是就續寫後傳65篇。這為後來他的兒子班固寫成《漢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羈絆”一詞的由來,竟跟“借書”有關

班彪有個堂兄叫班嗣,兩人從小就在一起求學,在學問上常常一起切磋。他們雖然學的主要是儒學,但也十分喜歡老子、莊子的學說,兩人常在一起討論。並且家裡的藏書很多,一些學者常常來拜訪他們。

“羈絆”一詞的由來,竟跟“借書”有關

當時有位學者叫桓譚,這人的學問淵博,幾乎讀遍了五經,而且還懂音樂,善於鼓琴。他聽說班嗣家裡有很多藏書後,就特地向班嗣借書。沒料到,班嗣就是不借。班嗣給桓譚寫了封信說:“莊子主張順其自然,保持清白,不追求名利,不被世俗所俘虜。現在你已用仁誼將自己束縛,用名聲將自己緊鎖(原文是‘今吾子已貫仁誼之羈絆,系名聲之韁鎖’)。你既然信仰周公、孔子之道,走顏淵等人的道路;既然對他們的學說戀戀不捨,那麼又何必再用老子、莊子的理論來裝飾炫耀自己呢?”言下之意是,不必看老莊之書了,實際上是對桓譚借書的拒絕。

“羈絆”一詞的由來,竟跟“借書”有關

“羈絆”一詞就是在這封信中出現的。“羈”音jī,是馬的籠頭;“絆”音bàn,是絆索。“羈絆”本是控制馬的兩種工具,組成詞後,表示束縛或者被纏住了不能脫身,是書面語言。這詞的意義,今天和古代沒什麼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