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不是隻有黑皮膚的人,比起富裕奢華的北美西歐,這塊大陸也同樣蘊含著財富,肯尼亞已經成為中國公司投資的熱土,在肯尼亞這片遙遠的大陸上,生活著不同膚色的人群,他們在這裡尋求著自己的夢想。
目前在肯尼亞淘金的中國人已超過萬,而在那塊神秘的資源豐富的土地之上,賺錢並不像想象中那麼輕鬆,各種危機在他們身邊此起彼伏。
他們的成敗與得失,他們的歡笑與淚水,對於後來者,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說到改革開放,張遠翔感慨萬千。目前,他在肯尼亞經營著一家旅行社。他表示,他們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更是豐碩成果的受益者。
張遠翔說,自1999年來肯尼亞之後,自己就在這20年拼搏的歲月裡逐漸成長,從最開始的不平坦之路中汲取了許多經驗與教訓。而克服這些困難的方法就是心中一直有激情和夢想,這也是支撐他堅持下去最重要的力量。他還向中國企業家建議,一定要融入當地社會,提高本地化發展的水平。
“本地化是我們將來在肯尼亞,乃至在非洲發展的不二法寶。我們中國人來到這裡,如果想留下來扎住根,就一定要了解本地的情況,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還有他們的宗教,他們的文化。”
張司長介紹自己三次來非洲的經歷,深感改革開放讓祖國日益強大。
“現在在肯尼亞,有這麼多的工廠,這麼多的項目,我們現在回眼望去,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肯定只是中國強大的一個縮影。我們擁有大型的工程機械,我們建設了大量的公路和鐵路,還有其它的基礎設施,我們正在方方面面融入這個社會,我們正逐步地在變成與非洲共同發展的一個重要合作伙伴。”
中國人進入肯尼亞,給當地帶來的一個明顯改變是引入了“效率觀念”。就像改革開放之初,蛇口工業區外豎立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一樣,中國人帶來了“中國速度”、“中國辦法”。
中國製造的公路、大橋、體育場讓許多肯尼亞人對中國人持正面態度,因為他們認為中國人帶來的改變是“看得見”的,“能看到中國人把錢花在哪”。
但是習慣自由的肯尼亞工人也會不解中國人加班加點的工作節奏,因為每日工作超過8小時在肯尼亞是不能想象的。有肯尼亞人好奇:“闖蕩肯尼亞的中國人的快樂是什麼?”而在肯尼亞的中國打工者的想法往往十分單純:攢錢回家蓋房子,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
雖然在肯尼亞有豐富的商機,但在異國他鄉打拼的代價也是不言而喻的。“吃苦”是在非洲的中國打工者常提到的詞。自然條件惡劣、政治動盪、投資風險大,中國人背井離鄉獨自打拼,著實不易。
多數工人還要面對背井離鄉的孤獨。有工人說,“就希望自己忙一點,不敢閒下來,閒下來就會亂想,想家、想兒女、想國內的一切,這是一種折磨”。
中國人在肯尼亞大陸實現著自己的夢想,他們的奮鬥故事也改變著這塊大陸的面貌。他們的故事一直在上演。
閱讀更多 中東非洲大雜燴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