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諸子百家裡的法家、墨家和儒家還有這層關係

原來諸子百家裡的法家、墨家和儒家還有這層關係

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因為諸國林立思想開放,所以呈現出了一派欣欣向榮百家爭鳴的景象。在這諸子百家之中,最具影響力和思想特點的當屬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了。其中法家與墨家還同儒家頗具淵源,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他的主張是依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所以名為法家。管仲、商鞅、韓飛、李斯都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中戰國末期的韓非子更是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及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而李斯更是用法家理論幫助秦始皇完成了天下一統的霸業。

原來諸子百家裡的法家、墨家和儒家還有這層關係

韓非子

墨家的創始人墨子,於戰國時期創立的墨家,提出了"兼愛、非攻"的思想,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

原來諸子百家裡的法家、墨家和儒家還有這層關係

墨子銅像

儒家是由孔子所創,孟子所發展,後荀子集其大成者。以"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大德為自身思想道德標準,講究禮制的學派,也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中國的主流思想。

原來諸子百家裡的法家、墨家和儒家還有這層關係

那麼三家的聯繫在哪呢,就要說要荀子和他的弟子了。荀子弟子眾多,因其思想開明、重視實踐,鼓勵弟子獨立思考,所以弟子們並不拘泥於一家思想,之前講到法家的代表韓非子、李斯;墨家的創始人墨子,都是荀子的徒弟。荀子的著作《勸學》裡的語句就能看出這種開明的思想"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原來諸子百家裡的法家、墨家和儒家還有這層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