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荣呼唤文化创客

新华网 韩家慧

文化勾勒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缀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全面建成小康不仅是让7000万人摆脱物质的贫困,一个更重要且不可忽视的维度是让国民走出精神的贫困。而走出精神的捉襟见肘,离不开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文化创客。

创客,自2015年被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起,便热度不减。近日,商界黄埔军校——湖畔大学迎来二期学员,招生第一要求便是创业3年以上。从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到遗老遗少的全聚德烤鸭宣布互联网化,以创客之名,中国的“双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据悉,2015年,北京共有20余万首在线歌曲因版权问题下线。中国打击盗版,加大网络音乐版权保护力度,利好华语音乐发展。培养听众付费意识,可能一开始会有人不适应,因为付费问题便不再听音乐,但是应认识到写歌唱歌都是劳动,听歌是消费,我们不能无偿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只有解决了音乐人生存温饱问题,从事这行的人越来越多,才会出现更多的音乐创客,进而创作出更多的音乐精品。一位娱乐记者曾在自己的公众号坦言,为什么国内音乐选秀节目收视率明显下滑,节目存在感日渐微弱,很大的原因在于华语音乐黄金时代的遗产被消解殆尽,而原创生产力的匮乏注定这种回光返照只能是一时风光。由此,创新才是活水源头,华语音乐的繁荣呼唤音乐创客。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早已写入国家战略。然而,时下韩剧当道,各大卫视热播的选秀节目、真人秀节目版权大部分来自国外,大量同质化节目的背后是审美疲劳,我们需要贴近中国实际,表达群众生活,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娱乐节目形式。

4月17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将从节目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调控,原则上不允许再制作播出明星子女参与的真人秀节目。把综艺节目纳入良性的发展轨道,无疑是对行业的正确引导和扶持,健康的电视行业生态更有利产业的创新发展。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几十年前王小波曾说,国家往往高估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低估我们的文化鉴赏水平。很多时候情况是,作家生产什么,读者看什么。2015年刘慈欣《三体》摘得雨果奖最佳长篇,2016年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文学方面近年来成绩斐然,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其他行业也应奋起追上。

“娱乐至死”需要避免,“成风化人”不能空谈。提起英国,你会想到莎士比亚;提起捷克,你会想到卡夫卡;提起美国,你会想到迈克尔·杰克逊;提起日本,你会想到宫崎骏……提起中国,你希望别人会想到谁?我想一定有那些生产精神食粮的文化创客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