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刀耕火种”传统做法 义乌将党建服务“搬”上网

2019-04-11 17:0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晨 通讯员 龚小兵

告别“刀耕火种”传统做法 义乌将党建服务“搬”上网

近日,在跨境人才培育领域耕耘多年的创业者钱玉文作为青岩刘党委全新打造的品牌栏目“青岩说”受邀嘉宾,从杭州匆匆赶赴义乌716电商文创园,同现场及线上的创业者展开交流后欣喜地发现,视频直播访问量半小时内就已突破2000人次,“集赞”数达到600多个,参与志愿服务的获得感油然而生。

据悉,这是青岩刘党委围绕“党建引领创业创新路”这一主题,大力推行“导师+创客”服务的新尝试。依托义乌市十八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技术力量和运营平台,青岩刘党委将下辖5个党支部共295名党员过去组建的“创业微党课”、“创客下午茶”、“创业会客厅”等十多个载体统统“搬”上网,重新聚集打造成“青岩说”、“能力天空”、“众创梦想秀”等3大品牌栏目,从而实现党建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

“这不仅仅是单纯把线下内容搬到线上。”江东街道两新党委书记张玮玮表示,3大品牌栏目正逐步接入“智慧青岩刘”云平台,从而集创业孵化、咨询接待、房屋租赁、政策解读、纠纷调解、志愿服务等群众需求于一体,为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党建服务”的形式,“让数据多跑路,党员少跑路”。今年的义乌国际电商博览会举办前,作为重要的分会场,青岩刘党委早已进行统筹安排,包含停车场地的规划、参会人员的分流安置等,都是基于大数据的搜集快速完成。

青岩刘的做法仅是义乌“党建+”告别“刀耕火种”传统做法,孕育“党建+互联网”的一隅。自去年5月推出连接全市全体党员、全部党组织,拥有实时更新、随地查阅、隔空管理、自由交互等功能的智慧党建平台“义乌先锋”APP,步入红色大数据时代后,义乌正围绕基层红色网格治理体系智慧化改革,让“党建+”不断触网。

告别“刀耕火种”传统做法 义乌将党建服务“搬”上网

“提高服务效率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党建从‘事不关己’变成‘心动不已’。”义乌光源科技小镇党委委员冯卫义举例说,前阵子镇区有部分企业因扩产需要新招了很多工人,出现宿舍不够用等问题,他们得知后立马会同小镇党委下属的华灿、欧意两个同心圆党支部书记在同心圆企业微信群中发布了寻找宿舍资源信息,不到10分钟就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还成功调动了被帮扶企业参与同心圆党建活动的积极性。

据统计,义乌自启动“三服务”以来排摸出的1930多个各类需求和358个可共享的资源中,绝大部分都已通过微信群、QQ群、“三服务”活动智慧管理系统等提供专项定制服务,以75%以上的触网率,助推构建起“十分钟党群服务圈”。

接下来,义乌将依托现有网格管理体系,打通“义乌先锋”和智慧网格系统,并将义乌热线等一批主要互联网企业纳入即将成立的互联网行业党委中,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为主载体,建立发现问题、派单流转、问题解决、反馈评价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党建+互联网”智慧化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