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对外开放主攻对台经贸合作交流

温州对外开放主攻对台经贸合作交流

访谈现场

温州网11月3日讯(记者 项锐) 今天下午,温州“国际化”战略大型在线主题对话活动如期而至。温州市副市长苗伟伦以及市外宣办、市商务局、市外侨办、市台办等相关部门单位“一把手”与网络大V一起,就如何建“国际范”的温州展开现场对话。

温州“国际化”战略在线主题对话活动是《温网议事厅》栏目今年“五化”战略在线主题对话的第三场,在现场对话活动之前,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温州网《在场》栏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监督团成员、网络观察团成员、媒体记者先后走访了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温州肯恩大学、龙湾国际机场等地,探寻建设“国际范”温州之路。

温州该如何建“国际范”?台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考体系。

温州市台办主任苏爱萍认为,台湾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其开放度是走在亚太乃至世界的前列。温州市副市长苗伟伦说,2013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把发展对台的经贸合作交流作为温州对外开放的主攻方向之一。

那么我们该向台湾学什么,又该如何用好政策“红利”,使对台经贸合作交流更上一层楼,将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成贯彻实施温州“国际化”战略的主引擎?

搭建平台学习台湾文化创意

苏爱萍说,台湾走在国际化前列的,有健康、医美、生物科技、养生养老方面,但是“最值得说的是台湾文化创意走在世界前列,2014年台湾有5000多件文创作品在世界获奖”。

今天的对话现场,来自台湾现在服务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钟镇中(音)也毫不谦让:“台湾青年有的是创意,缺少的是平台。”

搭建平台,学习台湾文化创意,正是温州目前在做的事情。依托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温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就是这么一个平台。

浙江工贸学院创业学院院长台新民认为,温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除了帮助台湾青年来温州创业就业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其中一点就是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台新民举例说,通过两岸青年创客大赛、两岸青年创客沙龙等搞大型的活动,可以学习台湾学生的文化创意。“今年办了两岸青年创客大赛,有14所两岸高校共68名学生分成两个团队,每个团队里面有台湾的学生有我们的学生,台湾学生文化创意比较强,我们大陆学生也有自己的特点。经过团队在为期10天左右的时间就有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学生和台湾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我们学习台湾学生创意方面的经验。”

另外就是打造平台。台新民说,目前主要打造两个平台,一个是两岸青年创客联盟,工贸学院温州大学、众创创客空间和台湾两所高校在一起办了两岸青年创客联盟。二是我们打造两岸青年创客空间,“台湾有很好的经验,所以像钟老师带的机器人项目,也充实了两岸青年创客空间的内涵和水平”。

同时,为了让台湾青年进得来,留得住,温州着重从软件上下功夫,这一点钟镇中深有体会。

钟镇中说,来温州就业创业,是正确的选择,“我们来这边就业可以获得很大的平台,包括教育、科研等,都给了我们非常好的资源”。

另外一方面,“我们有非常好的人才大厦,让我们居住,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我小孩一岁多也带过来了,在这边发展得非常顺利。”钟镇中说,“我希望这个平台搭建起来有更多的服务,我相信有更多的台湾青年会过来。”

四方面突破让对台交往更上一层楼

今年,国家四部委批准了温州作为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倾斜了很多优惠的条件和政策,如何用好这些“红利”,使对台经贸合作更上一层楼?苗伟伦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建设两岸产业交流的新高地。两岸在农业、工业、服务业方面都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比如“台湾的农业是精制农业,如果把这块移植到我们温州,我相信潜力会非常巨大”。至于工业领域,台湾的电子信息产业、医药产业都非常的发达,“我们温州传统的产业,如何和它嫁接,并进行结合和合作,都是接下来需要思考和突破的问题”。如今53分钟就可以实现台湾来到温州,早上在日月潭看日出,晚上在雁荡山看夜景,完全可以实现,“这也体现了我们在旅游方面和台湾地区合作交流的巨大潜力”。

第二,建设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的先行地。温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养老、医疗、教育。“在这些行业,我们都可以大胆的尝试、大胆的探索。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只要不是限制的,不是禁止的,我们当然欢迎包括台商在内的社会资本,在准入方面做一些先行先试的探索”。

第三,建设民间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田。“温州是国家级的金融改革试验田,台湾恰巧在这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它的社区金融服务体系,还有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规范等等,在这些方面如何合作,引导民间资本更多流入到实体经济中,我认为这个方面在整个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也可以作为主要的内容,来探索一些经验。”

第四,在对台交流中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服务台商、服务外商的新环境。“比如说优惠政策如何出台,如何打造安商、稳商、富商的环境,如何服务企业成长,如何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本文转自:温州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