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是死於馬嵬坡還是逃亡日本

唐朝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是這樣詳細的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再現歷史事件的真實性,感染著千百年來的讀者。

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是死於馬嵬坡還是逃亡日本

楊貴妃劇照

詩歌在給人唯美藝術享受的同時,更讓人想入非非,甚至推斷楊貴妃沒有死在馬嵬坡。日本知名女星山口百惠2002年接受訪問時,曾宣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代,於是有人站出來說,日本不僅有楊貴妃的墳墓和塑像,還有一個被稱為“楊貴妃之鄉”的久津村。很多人便開始相信那個久遠的傳說:當年楊貴妃在馬嵬坡兵變的逼迫下,其中一名侍女代替她而死,楊貴妃在遣唐使的幫助下,乘船離開了大唐,輾轉到了今日的日本山口縣久津村。美人之死終讓人覺得惋惜,但事實上楊貴妃並沒有因人們的美好幻想而免遭一死,更沒有逃到日本。

據史料記載,公元755年,節度使安祿山詐稱“有密旨,令祿山將兵入朝討楊國忠”,兵起范陽,同年12月攻陷東都洛陽。當時,深受唐玄宗寵愛的楊貴妃兄妹得罪了太子,據《舊唐書·后妃傳》記載:“河北盜起(即‘安史之亂”),玄宗以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監撫軍國事。國忠大懼,諸楊聚哭,貴妃銜土陳情,帝遂不行內禪。”這樣一來,皇太子李亨自然恨透了楊貴妃兄妹,為後來的貴妃之死埋下了伏筆。

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是死於馬嵬坡還是逃亡日本

范冰冰版楊貴妃

公元756年5月,玄宗皇帝舉眾西逃,倉皇中的楊貴妃、楊國忠等人絲毫沒有注意到,太子李享已經將護駕的禁軍大將陳玄禮收買。據史料記載,逃離長安後的次日,玄宗一行來到了距長安百里之遙的馬嵬驛(今陝西興平縣境內)。當時李隆基楊貴妃二人正在驛站內休息,驛站外隨行的吐蕃使者因沒有東西吃與楊國忠爭吵起來,陳玄禮趁機向禁軍官兵宣佈:“楊國忠打算謀反。”

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是死於馬嵬坡還是逃亡日本

唐玄宗和楊貴妃

一些沒有被陳玄禮收買的士兵半信半疑,但陳玄禮指著不遠處與吐蕃使者說話的楊國忠,煞有介事地宣揚楊國忠要挾持皇上進行政變,矇在鼓裡的士兵看見楊國忠與吐蕃使者發生爭吵,認定楊國忠準備造反,亂箭齊發,將其射死。厄運很快就降臨到楊玉環的頭上。《舊唐書·后妃傳》中雲:“(玄宗一行)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繼而四軍不散,玄宗道力士宣間,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覆奏,帝不獲已,與妃詔,遂縊死於佛寶,時年三十八,埋葬於驛西道側。”

關於楊貴妃之死,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記載得更為詳細:“上玄宗杖履驛門,慰勞軍士,令收隊,軍士不應。上使高力士問之,陳玄禮對曰:‘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玄宗曰:朕當自處之。入門,倚杖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隸韋諤前言曰:今眾怒難犯,安危在晷刻,願陛下速決!因叩頭流血。玄宗曰: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謀反?高力士曰: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玄宗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與屍置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

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是死於馬嵬坡還是逃亡日本

傾國傾城之貌

中國有句古話叫斬草除根,陳玄禮是最關心楊貴妃死活的人,絕不可能隨便讓官女代替,給楊貴妃留下找他報仇的機會。因此,在關係身家性命這點上陳玄禮不會馬虎。更何況,兵荒馬亂如何能找到一個跟楊貴妃如此相像的宮女?所以楊貴妃沒死說很難找到有力證據。

根據《舊唐書·后妃傳》記載:“皇上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傳郎李揆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皇上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楊貴妃確實死於馬嵬坡,否則李隆基就不會令中使(宦官)前去祭奠,詔令改葬,掘墓後發現紫褥、香囊等,這與《新唐書》中的“裹屍以紫茵”的記載相吻合。最重要的是掘墓後,楊貴妃的墓並非空穴,而只是“玉顏不見”——肌膚已壞。這就足以駁斥“不見屍體”的謠傳,由此推之白居易的“玉顏不見”應理解為“屍體已腐”,而不是“不見屍體”。

通過以上證據,可以充分證明,楊玉環確實死於馬嵬坡。

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是死於馬嵬坡還是逃亡日本

楊玉環

民間傳說自有公正的評判,對歷史人物的褒貶往往比較客觀。楊貴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作為犧牲品的一面。於是,人們幻想確實已死了的楊貴妃能重新復活,寄寓無限的追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