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青春裡的傷痛 “偽裝”是成長的祭奠品

誰說青春一定是明媚的亮色,在很多人的記憶裡,青春摻雜著傷痛的體驗。

詩人馮志說:“人們愛把青春比作春,與其說青年人的晴朗有如春天的明麗,倒不如說青年人的愁苦、生長,更像那在陰雲暗淡的風裡、雨裡、寒裡演變著的春。”

近幾年,反映青春“成長疼痛”的電影層出不窮,從《左耳》到《七月與安生》再到《悲傷逆流成河》,它們揭開了有關青春的黑暗面。但總體而言,這類青春電影常常僅限於墮胎、家庭變故、三角戀等外在衝擊,脫離了現實生活的沉澱,少了日常生活裡內省性的刻畫,很難觸動人心。

直到7日上映的《狗十三》,筆者看到了國內首部真實反映青春傷痛的電影,電影中沒有撕心裂肺的吶喊和咆哮,也沒有生死離別的感傷畫面,而是刻畫了普通的生活細節。但看過之後,甚至看到一小時之後,就會有壓抑、憋屈等複雜的情緒。

《狗十三》:青春裡的傷痛 “偽裝”是成長的祭奠品

《狗十三》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5分的電影,是由以犯罪片聞名的曹保平在2013年執導而成,沉寂五年,今日終能上映。《狗十三》雖然是一部青春片,但依舊可以感受到犯罪片的殘酷,對現實生活裡酒桌文化和封建思想的諷刺。用曹保平的話說:“《狗十三》沒有犯罪,但我們卻可以看到對眾人青春的四面圍捕,激烈、肅殺、冷漠。最終,他們成功地‘謀殺’了青春,卻又都無罪釋放。”

《狗十三》:青春裡的傷痛 “偽裝”是成長的祭奠品

狗與女孩 一樣的命運

《狗十三》這個片名寓意深刻,首先片名就簡明扼要地告訴了觀眾電影中的主人公:狗和十三歲的女孩,其次“十三”能解釋出很多意思,一方面主人公李玩就是13歲,13歲在電影中可以被認為一個界限,我們可以理解它為人的成長。另一方面,當十三歲用阿拉伯數字命名的時候,可以被理解成一個字母,這也許暗藏了導演對於影片情節的一種態度。

《狗十三》:青春裡的傷痛 “偽裝”是成長的祭奠品

影片是以兩條叫“愛因斯坦”的狗與女孩的生活展開,描繪了一幅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畫像。

第一隻小狗幾乎是李玩在孤獨青春中的唯一寄託,十三歲的少女李玩父母離異,父親有了新家,她不得不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為了緩和與女兒之間的關係,父親送了一條小狗給李玩。孤獨的李玩在小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鏡像,喜歡物理的她給小狗取名愛因斯坦。

《狗十三》:青春裡的傷痛 “偽裝”是成長的祭奠品

李玩和小狗同吃同睡,視若珍寶,而這樣“相依為命”的日子並不長,“愛因斯坦”的走失,引發了一系列家庭衝突。在李玩那看來,“愛因斯坦”其實就是自己,一條走丟了家人也不願花費精力去找的狗,所以當繼母給她帶來新的狗並騙她就是“愛因斯坦”的時候,李玩對成人世界的困惑和不滿情緒徹底爆發了。

《狗十三》:青春裡的傷痛 “偽裝”是成長的祭奠品

起初李玩並不能接受這隻新的“愛因斯坦”,她不願意跟它同吃同睡,也許很多觀眾還會疑惑,李玩是何時從心底接受了這隻狗?其實是當她在狗身上看到了與自己有著同樣孤獨、無助、卑微的處境時,她就把狗當作了自己的“愛因斯坦”。她同父異母的弟弟用晾衣架打狗,狗失去安全感大叫,父親用拖把打狗,狗躲在角落裡面瑟瑟發抖。李玩此時慢慢靠近,狗狗才安靜下來,就在這一刻,李玩淚如雨下,因為她們有著同樣的無助。

片尾有一場畫面讓人印象深刻,當她在路上看到了曾經的“愛因斯坦”時,她選擇了轉身離去。這時,李玩意識到狗狗與其跟她回來受罪還不如在外人那裡養著,這是她向身邊人的妥協。在電影中,那張半貼在牆上的“尋狗啟事”搖搖欲墜,預示了她已經習慣了對成人世界妥協。

父親與女兒 中國式家庭的縮影

傷害李玩最深的,不止兩隻“愛因斯坦”的離去,而是她的親人。她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父親重組家庭,她有了年輕的繼母,也有了個差距十多歲的弟弟。“李玩的‘玩’字是隨便起的,但男孩子的名字要慎重。”從爺爺開始,重男輕女的思想便根深蒂固,這也預示了李玩的青春帶著一抹傷痛的氣息。

在女兒和父親的相處裡面,我們看到了成人世界裡的酒桌文化和雙標。

《狗十三》:青春裡的傷痛 “偽裝”是成長的祭奠品

父親告誡女兒不許喝酒,但當父親帶著她去飯局的時候,李玩被徹底妥協,在父親的驅使下,她喝下了紅酒和白酒,學會假意的微笑。在酒桌上,成人世界裡的社會百態一覽無餘,張伯的高談闊論,無論對錯,都有人曲意迎合。直到電影中最後一場宴會,李玩的慶功宴將影片推向一個高潮。在宴會中,一位父親的好友將一盤狗肉端到李玩面前,稱其是為她特別準備的。李玩看了看,笑了笑,說著“謝謝叔叔”之後一口吞下了狗肉,從此,李玩已經變成了父母想要的大人,她歸順於成年人的體制,成為了他們想要的樣子。

李玩在成長的路上也有過叛逆和困惑。“愛因斯坦”走丟了,她瘋狂的尋找,為了找狗,爺爺受傷,奶奶走失,父親在暴怒之下用拳頭揍了李玩,玻璃碎片扎到李玩滿手是血,父親告訴李玩必須和爺爺奶奶道歉,李玩在父親軟硬兼施的暴力下成長和懂事,並在無數妥協中長大。而當弟弟調皮用撐衣杆打傷了奶奶,父親不但沒有責罵,還心疼地抱起弟弟安慰,李玩就說弟弟應該給奶奶道歉,可父親卻不同當初解決李玩的事一樣對待這件事,說弟弟小,不懂,李玩因此反被責罵。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面,標準沒有明確的界限,可以被輕易地更改。李玩從此之後,只好藏起自己的稜角,懂得了向成人世界妥協。

《狗十三》:青春裡的傷痛 “偽裝”是成長的祭奠品

片尾,李玩躲在巷道里失聲痛哭的樣子,那才是真實的她,李玩被迫著長大了!

講到最後,如果這部電影你在觀影后沒有共鳴,只能說明你很幸運。在《狗十三》裡,我們能感受到李玩在不同情境下內心的糾葛,她的故事沒有停留在敘事層面,我們還可以從中讀出人物的內心。

導演曹保平說:“沒人注意到我們是在什麼時候突然長大,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很殘酷的,我想讓大家回頭看看這一天。”《狗十三》就像一部映射我們青春的鏡子,偽裝便是成長必須經歷的傷痛。

(文章來自網絡,轉發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