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赖宁”的照片纷纷从校园墙上被摘下?

文/史海弄潮大家应该都对救火小英雄赖宁有所耳闻吧,尤其是在小学的时候,课本上五颜六色的插图里好多都是英雄伟人的图片,就连走廊或者教室的墙上都张贴着他们的照片以及名言警句,像是鲁迅、梁启超、孙中山等等,很常见,但几乎没有人发现那个跳入火海的少年英雄“赖宁”的照片却没有了,我们不禁好奇为什么“赖宁”的照片纷纷从校园墙上被摘下?

为什么“赖宁”的照片纷纷从校园墙上被摘下?

赖宁,在一九七三年的时候出生于四川雅安,他的家乡石棉山区是火险地带,山上经常会发生火灾,在上小学的时候,他曾经三次偷偷参与了救火行动,没有告诉任何人主要是怕老师家长担心自己的安危,但后来事情还是因为相关部门寄来的感谢信被大家得知。后来在赖宁十五岁的时候,春风和煦的阳春三月,突如其来的山火却是在山间肆意蔓延。起火的原因是因为某处的电路短路,下午的时候风很大,火苗顺着风势瞬间席卷吞噬,整片山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如此火势严重威胁到了周围。那天下午,待在家里写作业的赖宁正好想要出门溜一圈,当终于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赖宁抻着懒腰离开书桌,告诉妈妈自己要出去走一走。妈妈在厨房中忙碌,还不忘嘱咐外面风大,别走太远。

为什么“赖宁”的照片纷纷从校园墙上被摘下?

心情愉悦的出了门,没走几步就瞧见了了绵延群山上的火光四射,他丝毫没有犹豫就径直朝着火光奔去,抵达山火现场后便捡起地面上散落的松枝,挥动臂膀灭火。但是火焰攀着树顺着风来势汹汹,足有二三十米高,猖獗肆虐。但是赖宁和他的小伙伴们丝毫没有感到畏惧,一次次在火舌间跳跃前扑,火光中几个灭火的身影越战越勇。后来消防车到了以后,看见这几个灭火的未成年人在救火,出于安全考虑便立即将他们送上车,带到安全地带。本来得以逃过一劫的赖宁看到漫山遍野的野火猖獗,毅然决然地想要下车再一次投入火海,热浪伴着冲天的火焰裹挟着被烧焦的残枝败叶在空气中翻滚,被烧焦的树林里发出“噼啪”声,刺耳又令人心生畏惧的声音却一直在刺激这赖宁着的耳膜,他终于无法抑制自己的心情,大喊着:“我要下去,让我下去!”于是赖宁和他的两个同学就再一次跳进了火海之中,令人悲痛的是,这一次赖宁将他年轻的生命贡献在了漫山火焰中,没能再回到家里,与母亲不经意间的道别就变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次。

为什么“赖宁”的照片纷纷从校园墙上被摘下?

当然不难理解,教育界为何不提倡将赖宁作为民族英雄在学校里宣传歌颂,毕竟这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相违背,所以才将他的照片纷纷摘下。年仅十五岁的赖宁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救火,最后给母亲带来的是无尽的悲痛,给他自己带来的却是年轻生命的消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