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學子調研非遺文化 八極拳發展亟需各方支持

為積極響應青年學生成長成才重要思想的號召,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保護和傳承國家非遺文化,北京科技大學華夏拾遺孟村八極非遺調研團在長達數月的準備後,於2018年8月,前往滄州市區和孟村回族自治縣,開展了孟村八極拳傳承發展調研活動,得到了當地群眾和八極拳傳承人的大力支持。此次調研活動以新時代下八極拳的發展問題為出發點,通過調查八極拳發展情況,深入發掘八極拳的多元價值,針對實際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建議。

八極拳全稱“開門八極拳”,發源於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迄今已有300 多年的歷史。1988年被國家體育總局審定為中國傳統武術十大優秀拳種之一,2008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極拳八極拳以其質樸無華的風格,剛猛爆裂的特性,剛柔並濟的動作,意形俱練的修習而獨樹一幟。

調研團實地參觀了位於孟村的八極拳國際培訓中心,並採訪了八極拳國家級傳承人吳連枝先生和省級傳承人吳大偉先生。瞭解到培訓中心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較好,有完備的演練館,搏擊廳,辦公室,宿舍和食堂等。擁有完整的教學體系和多位專職教練,學員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北科學子調研非遺文化 八極拳發展亟需各方支持

國內外學員和調研隊員進行訓練

但是,八極拳展演館建設項目作為國家文化部批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促進項目進展緩慢,前期數百萬建設資金由傳承人墊付,急需得到政府支持。建立的八極拳網站和多個公眾號也需要專業人員來維護和運營。

北科學子調研非遺文化 八極拳發展亟需各方支持

採訪吳連枝大師


之後,隊員還採訪了八極拳第八代傳人李俊義先生,楊傑先生,丁文江先生等。瞭解到大部分傳承人處於義務或半義務教學狀態,教學地點多為廣場公園和傳承人家中。他們缺乏獨立的訓練場館,教學受天氣等環境因素影響較大。還一部分必要的訓練器材,難以進行完整系統的八極拳技術訓練。

北科學子調研非遺文化 八極拳發展亟需各方支持

發放問卷並普及八極拳知識


調研團還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瞭解到,孟村縣受訪者中,有九成民眾知道和了解八極拳,三成民眾練過八極拳,七成民眾願意讓家人習練八極拳。可見八極拳在孟村縣的民眾基礎和發展態勢較好。而在滄州,有九成的受訪者表示沒有聽說過八極拳,但是在隊員對八極拳進行簡單介紹後,有近三成表示願意習練八極拳。

北科學子調研非遺文化 八極拳發展亟需各方支持

廣場上的八極拳習練者


可見八極拳的傳承受地域因素影響明顯。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八極拳為回族拳種,習練者大多為回民,早期僅在孟村縣一代流傳,近幾十年才逐漸大規模向外傳播。且近年來孟村縣武術進校園開展情況較好,傳承人眾多,僅公開教授八極拳的傳承人就有十多位,民眾接觸八極拳較為容易。滄州市區武術進校園開展還不盡如人意,公開教學的傳承人也僅有數位,工作生活的壓力也讓他們不能全身心投入八極拳的傳承工作中。

同時,我們還發現八極拳整體存在整體產業化程度不足,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相關人才匱乏,標準化程度較低,學員整體素質下降等問題。需要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推動產業化發展,使武術進校園活動廣泛開展。並由政府牽頭,組織各級傳承人對現有八極拳技法進行整理和完善。

調研團還在網絡平臺也發佈了籌款活動,來幫助八極拳國際培訓中心建設基礎設施。在調研期間,小隊成員們還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佈推送,普及八極拳有關知識,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總瀏覽量超過5萬。

北科學子調研非遺文化 八極拳發展亟需各方支持

調研小隊與傳承人李俊義先生合影


八極拳作為中華民族瑰寶,是歷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已發展成為一個集力學、生物學、醫學、哲學於一體,兼蓄儒、道、釋和伊斯蘭文化的多門類文化學科。傳承和發揚八極拳不僅有助於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更可以增強國民體質,提高民族素質,實現民族強盛和偉大復興。但八極拳傳承與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只有靠傳承人,政府和民眾共同努力,才能使其在時代浪潮中激流勇進,實現蛻變與騰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