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晚報:公共服務“半扇門”給百姓“添堵”

一邊是群眾排長隊,一邊是服務能力閒置,群眾辦事被擋在“一米線”外。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大中城市,公立醫院、水電燃氣公司、火車站、大銀行等身負公共服務職責的窗口,“開半扇門、關半扇門”現象普遍存在。(2月26日《半月談》)

多數公共服務機構的窗口總數是基於最大業務量規劃,具體打開多少需要根據辦事群眾的人數進行調整。但一些服務機構出於成本等因素考慮,沒有及時調整,造成“顧客盈門”的現象。國內不少火車站已將安檢業務外包,開一個安檢通道就得增加五六名工作人員,承包公司為節約成本會盡量少開安檢通道。

中國質量協會2017年6月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銀行營業廳排隊等候時間長是近幾年客戶反映比較集中和突出的問題。一些機場、車站安檢口,旅客排成長隊;醫院掛號口、取藥口,患者、家屬摩肩接踵;銀行網點窗口、水電氣交費口,市民列隊翹首……依然如昨。

公共服務機構追求成本節約,無可非議。但節約成本的途徑多多,絕非只有開“半扇門”一種。一些城市的燃氣公司近年推行“插卡”式燃氣表,將“後付費”變成“預付費”,企業財務成本明顯降低,但客戶交費大多需排隊等待。如此“損人利己”式“創新”,難怪百姓嘖有煩言。

公共服務“半扇門”不獨給百姓“添堵”,也消磨了公眾的獲得感,且直接損害了百姓的切身利益,如“插卡”式燃氣表醫療服務行業,排隊兩小時則可能加重患者病情,耽誤了醫治的寶貴時間。公共服務機構的冷漠態度,讓群眾一次“添堵”可能帶來一片“擁堵”,會導致社會交往和交易成本的上升,從而對社會整體造成隱性傷害。

公共服務行業,關乎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是故,社會公共服務部門當以滿足群眾需要為第一追求,積極通過“技術創新”“自我革命”等實現浴火重生,為公眾提供優質便利的服務。同時當引入競爭和淘汰機制,尤當加強政府及第三方的監督力度,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倒逼其主動轉型,有為有位,不僅打開“一扇門”,而且打開“一片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