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術文博展覽活動集聚,已成全球藝術地圖顯赫地標

上海美术文博展览活动集聚,已成全球艺术地图显赫地标

上海美术文博展览活动集聚,已成全球艺术地图显赫地标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博物館頭條攝

官媒發佈

上海已成為全球藝術地圖上日益顯赫的地標

為什麼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都將目光投向上海?上海緣何能成為美術文博展覽活動的集聚地?

00

在“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動計劃”“上海文創50條”中,這樣的藍圖令人振奮——“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世界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

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弗朗西絲·莫里斯說:“歐洲藝術產業百年才走過的發展道路,中國十幾二十年就完成了”。

“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世界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這是“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動計劃”“上海文創50條”為上海勾畫的藍圖之一。如今,隨著一系列重量級藝術博覽會的密集登場,美好的圖景已清晰顯現出來。

上海美术文博展览活动集聚,已成全球艺术地图显赫地标

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龍現代藝術博覽會、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相繼落下帷幕,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等又接檔而來。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龍美術館(西岸館)、復星藝術中心等藝術場館裡,上海雙年展、法裔美國籍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的亞洲首次回顧展、殿堂級美國攝影師辛迪·舍曼的首箇中國個展如約而至……據統計,今年11月在申城舉辦的各類藝術展覽有近150個。規模化效應形成的強大藝術磁場,吸引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打著“飛的”前來,“一站式”看展和選購藝術品。

上海美术文博展览活动集聚,已成全球艺术地图显赫地标

正於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

“禹步——第12屆上海雙年展”現場

顯然,如今的上海已成為全球藝術地圖上日益顯赫的地標,它所呈現的勃勃生機,讓業界為之驚歎。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弗朗西絲·莫里斯說:“歐洲藝術產業百年才走過的發展道路,中國十幾二十年就完成了。”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向陽坦言,如今上海的美術景象,在他20多年前入行時完全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事”。

上海美术文博展览活动集聚,已成全球艺术地图显赫地标

《100個阮》,阿爾弗雷多·哈爾,Hundred Times Nguyen,Alfredo Jaar

為什麼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都將目光投向上海?上海緣何能成為美術文博展覽活動的集聚地?

在文匯報的採訪中,來自全球的藝術家、藏家、畫廊從業人員、藝術愛好者,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兩個關鍵點:完善的文化設施和良好的藝術生態。

而這背後,是上海近年來的一系列努力。

01

頂級資源聚集

託舉上海博覽會展業的井噴

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的美術創作和美術事業步入了一個奼紫嫣紅、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

40年間,上海藝術品市場亦不斷升溫擴容,尤其步入新世紀以來,博覽會展業蓬勃發展,漸成井噴之勢。1997年,上海藝術博覽會創辦,見證了中國藝術市場從弱到強的歷程。近年來,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等一批新興的博覽會成長迅速。今年第六屆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在短短四天內接待的觀眾數逾八萬。來自全球18個國家及地區103家頂級畫廊齊聚一堂。開幕不到兩小時,Pilar Corrias畫廊帶來的一件視頻作品便以150萬歐元的高價售出;卓納畫廊展品開幕第一天幾乎售罄……“上海真是個神奇的地方!”首次參展的卡斯明畫廊總監姜天嶽發出如是感嘆。這家來自紐約的老牌畫廊首次試水中國內地市場,帶來羅伯特·印第安納、喬爾·夏皮羅、伊萬·納瓦羅等藝術家的作品大受歡迎。“中國大眾藏家對藝術品的欣賞、品鑑能力之高,出乎想象,完全達到了國際水準。”姜天嶽說。

上海美术文博展览活动集聚,已成全球艺术地图显赫地标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與喜人的成交量相比,更引起學界關注的是,海外知名藝術機構和藝術家近年來紛紛把上海作為中國、亞洲乃至全球的首展地。殿堂級美國攝影師辛迪·舍曼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舉辦個展,帶來的不僅是這位當代攝影大師的九件新作的全球首展,也是世界當代藝術家“朋友圈”“上海時間”的刷屏。

有專家認為,國際頂級藝術資源聚集上海這座文化碼頭,彰顯了上海文化品牌的能見度和吸引力。而讓業內格外重視的是,在為國際畫廊、海外藝術家搭建平臺的同時,上海的藝術博覽會展也努力扶持本土藝術家,為“文化源頭”建設添磚加瓦。比如,今年的上海藝術博覽會推出了多個學術指導性很強的特展,如青年藝術推介展、“破冰·時代”特展、“激活的勾皴點染——11位新銳藝術家的筆墨實踐”等,更把第12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請進了會場,美術批評家、藝術學者匯聚上海,共論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路徑。由八位全國著名的批評家精挑細選的“中國青年藝術家推介展”力薦新人,成為藝術新生力量的助推器。

上海美术文博展览活动集聚,已成全球艺术地图显赫地标

在陳佩秋、周慧珺、鮑志強等名家的領銜之下,全國千餘位藝術家的作品日前匯聚首屆龍現代藝術博覽會,向人們集中呈現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創作面貌,涵蓋國畫、油畫、書法、雕塑、瓷器、紫砂、篆刻七大類。

而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是目前國內唯一專門針對青年藝術家作品展示的藝術博覽會。該博覽會主要面向積極推廣青年藝術家的畫廊和堅持藝術創作的44歲以下青年藝術家。除了展會期間評選出相關的獎項、設定相關的激勵,還持續性推出貫穿全年的青年藝術扶持計劃、海外駐留計劃、國內國外專題巡展、藝術沙龍品鑑等,努力建構和完善青年藝術家持續成長髮展的生態鏈。

02

產業政策引航

為前進步伐注入澎湃動力

在上海努力邁向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進程中,為前進步伐注入澎湃動力的,是近年來相關政策的引航。2017年底出臺的“上海文創50條”明確提出:發揮藝術品產業在傳承歷史文化和推動業態創新中的帶動作用,形成上海藝術品產業整體優勢,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世界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重要標誌,承載著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2018年4月,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全面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上海海派文化品牌、上海江南文化品牌”三大主攻方向,明確十二大專項行動、46項抓手工作以及150個重點項目。這之中,包括了建設國際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

上海美术文博展览活动集聚,已成全球艺术地图显赫地标

未來,人們將清晰地看到這些目標成為現實:加快推進浦東外高橋、徐匯濱江藝術集聚區建設,支持藝術類文化創意園區發展,鼓勵舉辦環藝術院校藝術集市;支持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會等發展;激發朵雲軒等本土藝術品交易品牌活力;大力發展藝術品電子商務;爭取上海自貿試驗區開放政策試點,積極引進國際知名藝術拍賣公司和藝術博覽會。

上海美术文博展览活动集聚,已成全球艺术地图显赫地标

2018年5月,市委宣傳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上海藝術品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再次提出要擴大藝術博覽會影響力。“鼓勵國內外知名藝術博覽會機構在上海註冊並開展實際業務活動。”“對世界頂級藝博會來滬舉辦展示交易會予以場地空間和資源支持及通關便利、保證金減免、跨境支付與結算等政策支持……”一個個利好消息傳來,讓業界備受鼓舞。

上海美术文博展览活动集聚,已成全球艺术地图显赫地标

Eclipses, Courtesy of Power Station of Art, Photo by Jiang Wenyi

今年,滬上還首次設立促進上海藝術品產業發展資金,共扶持15個項目,包括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青年藝術家培育平臺建設、2017“同路而行”系列活動等。

“同一時間內,有這麼多個高質量的藝術博覽會密集推出,如此受大眾歡迎,這樣的景象在紐約、巴塞羅那也不可多見。”參與上海雙年展創辦過程的李向陽深刻地感受到,這座城市對當代藝術的理解與接納程度,正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為例,很多展覽與歐洲同類展館相比,也是零時差、毫不遜色的”,李向陽說。剛剛結束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大批中國當代藝術新品集結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上海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03

設施佈局完善

構築起城市美學的豐富色階

“為什麼越來越多世界級藝術家、藝術機構願意將中國首秀、亞洲首秀乃至世界首秀選在上海?這是他們對於上海城市文化藝術氛圍的最大認可。”在中華藝術宮執行館長李磊看來,這一切的前提是上海領先全國的文化設施佈局,豐富了這座城市的美學“色階”,“有了這個物質和人文基礎,才能促進文化消費需求,進而形成文化產業的美妙風景。”

上海美术文博展览活动集聚,已成全球艺术地图显赫地标

正在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的“永恆的絲線”,或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這是法裔美國籍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的亞洲首個回顧展。據策展人拉瑞特·史密斯透露,之所以把這個展覽放在上海展出,是看中了龍美術館的獨特空間,它的建築設計極具戲劇性,與布爾喬亞的作品風格相得益彰。在龍美術館的地面一層,觀眾可以看到布爾喬亞生命最後20年的作品;藉由向下的樓梯漫步至地下空間,依次回顧她1940年代到2000年代的代表性作品。而得益於龍美術館的開闊建築空間,使得布爾喬亞的最大尺寸的幾件作品可以同時亮相。尤其是在一樓懸掛的高達七米的鋁合金情侶雕塑作品,更是全球範圍內的首次展出。

04

藝術空間共享

升騰城市文化的濃度與活力

近些年在上海,無論國有還是民營美術館,都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統計數據顯示,滬上的各類美術館已從2012年的34家增加到如今的89家,發展速度在全國首屈一指。這其中,除了中華藝術宮、劉海粟美術館等耳熟能詳的地標式大型美術館,還有很多小而精的特色美術館於中心城區星羅棋佈,甚至覆蓋部分遠郊地區。

“無論什麼時間來上海,都可以在美術館找到喜愛的展覽和活動。”從美國遊學歸來的石小姐感嘆。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本市美術館共舉辦展覽610項,教育活動2497場,觀眾達493萬。而僅國慶七天假期,就有33.8萬名觀眾走進這些美術館,欣賞101場展覽,參與103場公共教育活動。閒暇時間走進美術館,已經成為不少市民的生活方式。

上海美术文博展览活动集聚,已成全球艺术地图显赫地标

今年8月上海推出了“1+16”美術館市民共享計劃,以劉海粟美術館為主會場、全市各區的80餘家美術館為分會場,讓美術館資源合作共享、優勢互補。申城地鐵沿線“美術館連連看”等新穎多樣的活動,將美展開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

上海美术文博展览活动集聚,已成全球艺术地图显赫地标

“上海不斷拓展的公共藝術空間,升騰著城市文化的濃度、文化的活力,繼而吸引了更多的文化資源和資本要素,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李磊說,對標國際一流的藝術品交易中心,上海已有堅實的基礎和穩健的步伐。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聚集更多國際化人才”。100多年前,全世界有創造力的人才都往巴黎聚集,使那裡成為藝術之都。五六十年前,紐約也因同樣原因領跑全球藝術中心。上海應對標巴黎、紐約,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為藝術人才的生存、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吸引他們紮根這座城市,釋放藝術才華,助推上海成為國際一流的藝術品交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