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景观:超然物外的“邵窝殿”

颐和园里有个邵窝殿,初见这个名字的时候还很奇怪,因为那时候不知道它的来历,所以匆匆的看了一眼就过去了。后来才慢慢的知道了邵窝殿的来历。

邵窝殿位于万寿山前山,与爬山游廊和绿畦亭及云松巢相连,构成一组简朴幽静的建筑景观。邵窝殿、绿畦亭和云松巢,东与清华轩、宝云阁毗邻,西与湖山真意楼相伴,殿上可观看昆明湖全景。

颐和园景观:超然物外的“邵窝殿”

邵窝殿的来历要从邵雍说起,北宋有个大哲学家,叫邵雍,宋哲宗赐谥康节,所以后人也称“邵康节”。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易学大师、理学家、思想家等等。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颐和园景观:超然物外的“邵窝殿”

邵康节

邵雍年少时期就才志出众,几乎无书不读,治学严格而刻苦。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所以,他就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游历来增长见识,待到归来时,感叹:“道在是矣!”,之后便再没有出去游历了。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自共城迁居洛阳。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房屋的门都是棚草做的,难以抵挡风雨。日子穷苦,他却一副怡然而自得其乐的样子。邵雍以打柴为生,亲自烧火做饭以侍奉父母,为周围的人所不解。

颐和园景观:超然物外的“邵窝殿”

邵雍的安乐窝

嘉祐七年(1062年),邵雍移居王拱辰、富弼和司马光等人出资为其在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置办的园宅。从此邵雍在园地上自耕自种,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为自宅起名为“安乐窝”,并自号为“安乐先生”。

背景介绍完了,现在回到颐和园的“邵窝殿”,它是乾隆年间清漪园时期的建筑,被英法联军焚毁以后,又在光绪年间重建。

颐和园景观:超然物外的“邵窝殿”

邵窝是北宋邵雍安乐窝的别称。邵雍一生过着隐逸的生活,耕稼自给,给自己居住的地方取名“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乾隆皇帝南巡路过河南苏门山百泉,在邵雍隐居的安乐窝盘桓多日,回京后即在清漪园仿建“邵窝殿”。

颐和园景观:超然物外的“邵窝殿”

邵窝殿坐落于长廊秋水亭东北半山腰上,与绿畦亭游廊相连,殿左侧向北处,有台阶可通往后山。院落中有三间正房。立于高台之上,矮墙环护,殿后围墙随山势而建,围城半圆形。整个邵窝殿与周围山林和谐相处,返朴归真,融为一体。乾隆有诗:“因以邵窝名,境似志则殊”。说明皇帝也只是喜爱邵窝的山水环境,而不是去学邵雍隐居山林。

颐和园景观:超然物外的“邵窝殿”

乾隆十五年秋季,乾隆皇帝在去河南祭拜嵩山的途中游访了苏门山百泉,在邵雍的安乐窝故地流连忘返。回京后不仅建了邵窝殿,还写了很多诗描述“邵窝”。表明皇帝对邵雍那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的推崇,或许也有对理学家邵雍的一种认同和纪念。

《邵窝》

乾隆二十八年

山阳就小凹,精舍得一区。

有如百泉上,康节之所居。

因以邵窝名,境似志则殊。

安乐一身彼,安乐万方予。

大小分既异,艰易宁同途。

佳名实未副,思艰惟曰吁。

颐和园景观:超然物外的“邵窝殿”

邵雍的安乐窝,群山环绕,花草树木茂盛,环境清幽。山下是卫水之源,碧波汤样的“百泉湖”,其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乾隆皇帝仿建此邵窝殿应该是希望自己也和邵雍一样有高深的学识和修养,但身为一国之君却不能隐居自乐。只能在此休憩之时,居安思危,才不失为“康乾盛世”的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