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景觀:超然物外的“邵窩殿”

頤和園裡有個邵窩殿,初見這個名字的時候還很奇怪,因為那時候不知道它的來歷,所以匆匆的看了一眼就過去了。後來才慢慢的知道了邵窩殿的來歷。

邵窩殿位於萬壽山前山,與爬山遊廊和綠畦亭及雲松巢相連,構成一組簡樸幽靜的建築景觀。邵窩殿、綠畦亭和雲松巢,東與清華軒、寶雲閣毗鄰,西與湖山真意樓相伴,殿上可觀看昆明湖全景。

頤和園景觀:超然物外的“邵窩殿”

邵窩殿的來歷要從邵雍說起,北宋有個大哲學家,叫邵雍,宋哲宗賜諡康節,所以後人也稱“邵康節”。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北宋易學大師、理學家、思想家等等。生於林縣上杆莊(今河南林州市劉家街村邵康村,一說生於范陽,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

頤和園景觀:超然物外的“邵窩殿”

邵康節

邵雍年少時期就才志出眾,幾乎無書不讀,治學嚴格而刻苦。在苦讀中他嘆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獨未及四方。”,所以,他就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遊歷來增長見識,待到歸來時,感嘆:“道在是矣!”,之後便再沒有出去遊歷了。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自共城遷居洛陽。邵雍初到洛陽的時候,房屋的門都是棚草做的,難以抵擋風雨。日子窮苦,他卻一副怡然而自得其樂的樣子。邵雍以打柴為生,親自燒火做飯以侍奉父母,為周圍的人所不解。

頤和園景觀:超然物外的“邵窩殿”

邵雍的安樂窩

嘉祐七年(1062年),邵雍移居王拱辰、富弼和司馬光等人出資為其在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置辦的園宅。從此邵雍在園地上自耕自種,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併為自宅起名為“安樂窩”,並自號為“安樂先生”。

背景介紹完了,現在回到頤和園的“邵窩殿”,它是乾隆年間清漪園時期的建築,被英法聯軍焚燬以後,又在光緒年間重建。

頤和園景觀:超然物外的“邵窩殿”

邵窩是北宋邵雍安樂窩的別稱。邵雍一生過著隱逸的生活,耕稼自給,給自己居住的地方取名“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乾隆皇帝南巡路過河南蘇門山百泉,在邵雍隱居的安樂窩盤桓多日,回京後即在清漪園仿建“邵窩殿”。

頤和園景觀:超然物外的“邵窩殿”

邵窩殿坐落於長廊秋水亭東北半山腰上,與綠畦亭遊廊相連,殿左側向北處,有臺階可通往後山。院落中有三間正房。立於高臺之上,矮牆環護,殿後圍牆隨山勢而建,圍城半圓形。整個邵窩殿與周圍山林和諧相處,返樸歸真,融為一體。乾隆有詩:“因以邵窩名,境似志則殊”。說明皇帝也只是喜愛邵窩的山水環境,而不是去學邵雍隱居山林。

頤和園景觀:超然物外的“邵窩殿”

乾隆十五年秋季,乾隆皇帝在去河南祭拜嵩山的途中游訪了蘇門山百泉,在邵雍的安樂窩故地流連忘返。回京後不僅建了邵窩殿,還寫了很多詩描述“邵窩”。表明皇帝對邵雍那種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的推崇,或許也有對理學家邵雍的一種認同和紀念。

《邵窩》

乾隆二十八年

山陽就小凹,精舍得一區。

有如百泉上,康節之所居。

因以邵窩名,境似志則殊。

安樂一身彼,安樂萬方予。

大小分既異,艱易寧同途。

佳名實未副,思艱惟曰籲。

頤和園景觀:超然物外的“邵窩殿”

邵雍的安樂窩,群山環繞,花草樹木茂盛,環境清幽。山下是衛水之源,碧波湯樣的“百泉湖”,其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乾隆皇帝仿建此邵窩殿應該是希望自己也和邵雍一樣有高深的學識和修養,但身為一國之君卻不能隱居自樂。只能在此休憩之時,居安思危,才不失為“康乾盛世”的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