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人民政府2016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

2016年,我市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部署安排,以落實中央和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為主線,強化組織領導,突出工作重點,完善工作機制,狠抓責任落實,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取得了新成效。

一、努力提高政府依法履職能力

(一)進一步優化政府職能配置。在全省率先啟動政府部門“三定”規定修訂工作,及時修訂52家市級單位“三定”規定,並將“三定”規定修訂與細化分解部門職責統籌考慮、銜接推進,實現了部門“三定”規定與“三張清單”有機結合,推進解決部門職責交叉、邊界模糊等問題,進一步理順了部門職責關係。推進濟南高新區體制機構改革,整合相關職能,實行“大部制”管理,進一步激發了高新區發展活力。

(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承接省政府下放行政許可事項36項,完成削減省級行政權力事項的銜接落實工作。加大行政權力事項動態調整力度,制定我市“三張清單”動態管理辦法,累計調整市級行政權力事項83項、重新公佈96項,調整了114項權力事項的部分要素。推動高新區權力事項改革創新,確認高新區管委會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將3250項市級行政權力全部下放至高新區管委會。優化行政審批服務流程,在開發區或連片開發區域實施綜合評價評審制度。將全部市級行政許可事項導入市級政務服務平臺,組織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回頭看”,大幅減少群眾辦事障礙與困難。繼續清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項目,政府部門(單位)淨減少7項,共保留35項。

(三)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行電子營業執照及全程電子化登記,五證合一、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順利推進。嚴格執行工商登記後置審批事項目錄,積極推進“雙告知”職責落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督促30個市直部門建立了“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強化市場主體監管,在全省率先建設市場主體監管服務平臺並全面上線運行,246家單位接入監管平臺,實現監管數據共享。完善監管制度,對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逐項或分類制定具體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新增43項、修改26項。加強企業信用監管,建立執法人員與被查企業“雙隨機”抽查管理機制。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推動成立“省會城市群食品藥品稽查聯動協作區”,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社區行”等專項行動,食品藥品全程監管成效顯著。建立市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實現與省平臺對接,協調推動跨部門失信企業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

(四)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加強社會組織培育,健全群團組織“信息、惠民、活動、維權”四位一體工作體系,建成服務(孵化)平臺300餘處。深入推進基層服務管理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實現“雙十”信息等基礎信息共享,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著力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十大整治提升行動”和“80件重點項目”。在全國率先啟動“法治六進”,率先建成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入推進法治濟南和平安濟南建設。加強城鄉社區協商民主工作,深入推進全市村(社區)協商民主工作。

(五)進一步簡化優化公共服務。完成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試點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通過國家級中期評估和省級驗收。均衡義務教育資源,中小學在“零擇校”基礎上全面實現“零擇班”。做好就業服務,大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創業大學+學院”已全部建成,各級創業園區和孵化基地總數達到125家。深入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權益保障、公共服務等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全面啟動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建立了職工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組織“一年一村一場戲”等惠民演出4000餘場,放映公益電影5.4萬餘場次。推動政務服務城鄉均等化,加快政務服務中心功能升級,完成市、縣區與省級政務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加強鎮(街道)、村(居)便民服務平臺建設。探索建立政務服務容缺受理制度,編制審批服務事項容缺材料目錄,實行預先受理並審查。健全完善政務熱線服務標準化體系,12345熱線達到全國政府熱線服務的國家標準。

(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統籌推進治霾治水治山增綠等環境治理,深入開展大氣汙染“十大行動”,出臺“十大措施”和大氣汙染治理問責辦法。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抓好海綿城市建設,推進小清河源頭綜合治理等工程。加大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保護力度,基本完成市域範圍內河流水系、高速公路、國省道和重點縣道、鄉道、村道綠化美化。深化生態環保體制改革,推進環保執法垂直管理試點,開展汙染源自動監控運維模式改革。建立督導暗查機制,開展“啄木鳥行動”和“24小時巡查行動”,層層壓實責任。建設南部山區生態功能保護區,組建南部山區管委會,南部山區生態保護邁出實質性步伐。

二、有效提升制度建設質量

(一)改進政府立法工作機制。嚴格執行年度人大立法計劃和政府規章制定計劃,注重發揮政府法制機構在政府立法中的主導作用。堅持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推行公開徵集立法建議、立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專家論證等制度。強化基層調研,召開座談會,注重參會人員的代表性。堅持立法協調機制,與市政協開展立法協商,聽取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堅持“立改廢評”並舉,啟動現行有效市政府規章的清理工作。

(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立法。圍繞全市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濟南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濟南市水土保持管理辦法》、《濟南市溼地保護條例》等3件地方性法規草案的立法工作。完成《濟南市房屋安全鑑定管理辦法》(市政府第256號)、《濟南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市政府第256號)等政府規章立法工作。完成南部山區保護、封山育林管理、社會急救醫療管理等11項立法項目的調研論證,增強了調研起草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三)提升規範性文件監督管理水平。著力加強規範性文件監管,全年審查縣區政府規範性文件34件,糾正處理問題文件8件,進一步提高了規範性文件監管水平。嚴格行政規範性文件制定程序,通過擴大徵求意見範圍、組織專家論證和召開聽證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意見,提高規範性文件制定質量。嚴格文件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制度,部門規範性文件草案及起草說明事前通過部門網站對外公開徵求意見,發文後將規範性文件在政府公報、政府門戶網站和各部門網站節點統一公佈,實現了事前事後兩公示。文件管理引入聽證程序,對文件中涉及重大事項和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事項,要求起草部門舉行聽證會或進行風險評估,確保行政決策的公信力。強化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全年審查市政府部門規範性文件62件,未經本部門法制機構初審和政府法制部門合法性審查的,一律不得提交集體討論。

三、認真落實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制度

(一)規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印發《濟南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規定》(濟政發〔2016〕28號),對重大行政決策的事項範圍、決策程序、責任主體、執行監督等作出具體規定,進一步完善了重大行政決策機制。採用書面徵求意見、座談會、協商會、聽證會、民意調查、公開徵求意見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意見。積極開展重大行政決策方案風險評估,組織相關領域專家或者委託專業研究機構,對重大行政決策方案進行必要性、可行性、科學性論證。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海綿城市建設等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均嚴格執行了法定程序。

(二)加強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完善市政府工作規則,規範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材料報送、時限要求、出具書面審查意見等程序。發揮以政府法制機構為主體的政府法律顧問作用,組織顧問專家為行政決策審查把關、提出法律審查意見。2016年全市268項重大行政決策都嚴格落實了合法性審查程序,內容涉及重大項目投資、徵收拆遷、民生改善、人防工程建設等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有效提高了決策科學性。

(三)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優化政府法律顧問專家庫人員結構,提高了專家學者在政府法律顧問專家庫中的佔比。推進鎮(街道)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實現了市、縣區、鎮(街道)三級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覆蓋。規範政府法律顧問經費保障,進一步提高了政府法律顧問專項資金使用效率。加強政府法律顧問日常管理與考核,及時高質量提供法律審查意見,2016年全市處理涉法事務389件,組織顧問專家參與研究論證362人次。

四、深入推進規範執法管理工作

(一)深化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我市在全省率先批覆綜合行政執法試點方案,商河縣、槐蔭區和市國土資源局開展全省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形成試點方案並報省編辦備案。其中,商河縣探索建立“1+6”改革模式,即除一支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外,保留食品藥品、市場監管、安全生產、公共衛生、勞動保障、環保等6支執法隊伍,率先將執法隊伍壓縮到8支以內,確保了全縣範圍內違法行為“有力量管、管得了”,實現執法“無縫隙”。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協調解決綜合執法改革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工作銜接機制,印發《中共濟南市委辦公廳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市法制辦等部門的通知》(濟辦字〔2016〕31號),完善了行政執法部門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的案件移送標準和程序。

(二)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完善我市行政執法案卷評查辦法和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標準,隨機抽查重點執法部門行政處罰、許可案卷,督促問題整改。加強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審查,審核部門325條行政處罰事項,細化標準1183項。深入推進“法治護企”工程,在市、縣區兩級聘請100名行政執法社會監督員,圍繞企業關心關注的問題,召開座談會,徵求意見建議,開展行政執法監督“啄木鳥行動”。

(三)加強行政執法隊伍管理。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主體公告制度,依法確認公佈市級行政執法主體。完善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清理各類不具備行政執法資格人員1320人。堅持行政執法人員抽測制度,隨機抽取1608名執法人員參加考試。嚴格執法證件管理,審驗到期行政執法證件7865件,新辦補換執法證1684套、執法督察證45套、聽證主持人證522套。

五、完善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機制

(一)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執法崗位責任體系,各級執法部門及時梳理行政執法權責清單,將法定職權逐項分解落實到具體執法崗位,形成規範精細的行政執法崗責體系。嚴格落實執法制度規範,認真執行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和持證上崗制度,統一規範行政執法文書格式,探索建立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嚴格執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等。完善執法監督平臺,系統分析行政執法電子監察系統預警提示的65件執法問題,依託系統落實行政執法情況統計報告制度,實現行政執法情況實時統計和動態掌握。開展執法監督巡查,探索“雙隨機一公開”執法監督巡查機制,增強“以查促改、以改促進”監督效果;健全常態化責任追究機制,對違法或者不當行政執法行為,及時出具執法監督意見書,督促整改落實。評選優秀執法案卷,開展優秀行政執法案卷評選活動,建立案卷評查員專家庫,大力推廣以案釋法、案例指導制度,發揮優秀執法案卷示範引領作用。

(二)加強行政監督和審計監督。強化政府內部層級監督,積極推進行政執法監督體制機制改革,成立濟南市行政執法監督局,完善執法監督配套制度,實現一級政府一個執法監督機構。強化行政監察,圍繞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制定廉政建設具體方案,加強線索排查、現場督導、定期通報;根據全市黨風政風行風民主評議結果,對履行職責不力的46名黨員幹部進行責任追究。加強審計監督,突出財政資金使用、扶貧任務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加大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監督力度,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全年共完成審計和審計調查項目83個,移送案件線索12起。

(三)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 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公眾參與板塊等多種渠道擴大公眾參與範圍;利用政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平臺主動推送政府信息,開展在線服務;利用網上信箱、市民熱線、在線訪談等多種互動形式暢通群眾訴求,加強政府與公眾互動交流。推進新聞發佈規範化建設,召開市委市政府新聞發佈會11場,專題發佈會10場,及時回應群眾關切。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一)完善依法化解糾紛機制。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強化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影響安全生產、損害生態環境等重點問題的依法治理和綜合整治。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規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以及仲裁、裁決、複議工作,強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建設。推進網絡化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完善了醫患糾紛、交通事故、物業管理等方面調解工作體系。推進商會、協會調解組織建設,實現了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規範化。搭建調解矛盾糾紛新平臺,適應全媒體時代新形勢,推進以電視屏、電腦屏、手機屏“三屏”為平臺的現代調解方式。

(二)推進行政複議規範化建設。全年接受複議諮詢2000餘人次,受理複議申請758件。制定實施了材料受理崗前後臺職責等多項制度,有效提升複議立案規範化操作。推進複議案件審理規範化,規範審理公安(交通管理)複議案件,建立案件受理前調解工作機制,調解結案率達40%。探索人民陪議員制度,出臺了我市行政複議人民陪議員工作規定,初選了20名人民複議陪議員。推進複議決定規範化,制定實施了我市行政複議決定書製作規範。探索複議決定網上公開,出臺了我市網上公開暫行辦法。推進複議流程信息化,開發我市行政複議電子信息管理系統,將行政複議網上申請等各環節納入信息化管理。

(三)加強改進信訪工作。推進網上受理信訪制度,深入推進全市信訪信息系統應用,分類處理信訪訴求,提升信訪受理效率。實施市領導包案制,成功解決30多件疑難案件。強化矛盾源頭化解機制,針對城市建設領域信訪多發態勢,制定實施和諧有序、不與民爭利、陽光徵收、用群眾工作方法的“一箇中心、三項原則”,實現拆遷過程重大集體訪“零記錄”。創新信訪工作舉措,組織50名律師到接訪窗口輪流值班,引導群眾合理合法訴求通過法律程序解決。選聘19名榮獲“全國道德模範”等光榮稱號的市民代表成立全國首家“市民信訪巡訪團”,攜手推進矛盾解決。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嚴格終結案件審核把關,推動涉法涉訴信訪事項依法處理。

七、不斷提升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

堅持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完善了黨委(黨組)中心組學法、領導幹部法治講座等制度,開展領導幹部“法治能力提升年”活動,邀請知名法學專家作法治政府建設專題講座。組織領導幹部“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專題培訓班,培訓市直部門、縣區政府負責人40餘人。利用濟南市黨員幹部教育平臺(泉城紅星網),組織機關工作人員在線法律知識學習,開展網上考試考核,以考促學,增強學習效果。

堅持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教育培訓。將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列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培訓必修課程。市行政學院處級、科級公務員培訓班開設“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專題課程,全年舉辦處級公務員任職培訓班3期,培訓149人;科級公務員培訓班3期,培訓153人;法律知識聯合專題業務培訓15期,培訓850餘人。新錄用公務員初任培訓將憲法知識、行政程序規定等基礎性知識納入培訓內容,全年組織初任公務員培訓班2期,培訓389人,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明顯提升。

八、進一步健全法治政府建設的組織保障和落實機制

(一)以“加強黨的領導”促法治政府建設。我市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認真貫徹中央和省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研究具體落實措施。經市委常委會議研究,出臺了《中共濟南市委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的通知》(濟發〔2016〕31號),明確提出我市法治政府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標,對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作出具體安排,明確要求各項工作任務2019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將建設法治政府擺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擬成立市長為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建立了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臺帳,細化了50項重點任務,每一項任務都明確了牽頭單位、成果形式、完成時限和年度工作措施。建立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制度,每年1月底前,縣區政府向同級黨委、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報告法治政府建設情況,政府部門向市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報告法治政府建設情況,並把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二)以“強化考核評價”促法治政府建設。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制定具體考核指標、計分標準、考核辦法。召開了全市法治政府建設考核工作會議,明確考核步驟和時間節點,堅持日常考核與集中考核相結合、材料審查與實地檢查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內部考核與外部評議相結合,綜合運用行風政風民主評議、12345服務熱線監督、媒體監督、社情民意調查等方面的結果,充分發揮考核的導向激勵和有效推動作用。

(三)以“強化宣傳引導”促法治政府建設。大力宣傳各級各部門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的思路措施和工作成效,積極宣傳推廣新經驗、新做法。在泉城廣場舉辦大型宣傳諮詢活動,全面展示法治政府建設成果,廣泛宣傳法律知識,發放宣傳冊3000餘份,現場接待群眾諮詢2000餘人次。加強報刊、簡報、網站、微博、電臺、電視臺等宣傳陣地建設,做好法治政府建設信息採編、報送工作,全年編輯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信息1484篇,營造了全民參與法治政府建設的濃厚氛圍。

一年來,圍繞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我市各級各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全面建成法治政府目標相比,與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有的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意識不強,依法辦事能力水平不夠;有的地方或領域執法不嚴格、不規範,行政執法監督作用發揮不夠;各地依法行政工作發展不平衡,法治政府建設整體推進力度不夠。對此,我市將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完善改進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斷開創法治政府建設新局面,以法治政府建設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