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湖南地勘那些來之不易的精彩

2016年,對湖南省地勘局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該局黨組描繪了一張“十三五”期的目標藍圖,發展前行的重任在肩;這一年,正值省地勘局走到改革的十字路口,改革攻堅的重任在肩;這一年,面對地質工作新常態,轉型升級的重任在肩。

回首2016,有彷徨,有困難,更有堅毅和擔當,還有那些來之不易的精彩。全局實現總收入44.83億元,產業完成收入35.5億元,有14個單位兩位數增長,有16個單位總收入過億元,有10個單位產業收入過億元;“三化”管理順利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開展,作風建設保持高壓態勢,和諧建設展現新成果,各項工作和地勘事業取得了重要進步,圓滿完成了預定目標,實現了“十三五”期的良好開局。

小目標、總目標,瞄準詩和遠方

這一年,湖南省地勘局黨組構築了“十三五”發展規劃體系,明確了“十三五”發展的目標任務,又一幅美好可期的宏偉藍圖壯麗呈現,一個個“小目標”在藍圖的指引下逐漸實現。

依據局黨組提出的“一箇中心、兩大理念、三大任務、四大戰略、五大關係”的思路體系和“全面建成小康地勘,基本實現‘科學發展、富民強局’戰略目標”的總體目標,規劃明確了未來5年全局發展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和戰略舉措,一張未來5年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漸次清晰。

據悉,《發展規劃綱要》、7個專項規劃和局屬21家單位發展規劃組成了規劃體系,而由《地勘業發展規劃》、《地質環境業發展規劃》、《勘測施工業發展規劃》、《基地物業與服務業發展規劃》、《隊伍及人才建設規劃》、《科技創新規劃》、《技術裝備規劃》構成的7個專項規劃更是涵蓋了局重要職能和發展重點。

規劃確定的各項“小目標”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新發現礦產地40處以上,其中大型8處;地質主業年均保持5~8%的增長;產業結構基本優化、大地質產業體系更加完備;事企體制基本分離,“三化”管理制度基本定型;專業技術人員佔比達65%,10項以上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在職職工年收入到2020年達8萬元……

強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實現轉型升級

在礦業經濟大幅度下滑、傳統的地質勘查市場嚴重萎縮的情況下,湖南省地勘局緊緊圍繞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目標,圍繞全省對生態資源環境及地質技術服務的需求,應勢而謀、因勢而動、順勢而為,強力推進地質勘查供給側改革,著力產業轉型拓展,在地質礦產勘查、找水找熱找氣、地災防治搶險、城市與農業地質等領域開闢了不一樣的精彩。

地質找礦持續提供保障支撐。該局全年承擔國家、省財政和商業性投資找礦中大型項目150項,完成各類地質面積性調查2萬平方千米,鑽探15萬米,新發現礦產地及礦(化)點85處,新探明原煤資源量5000萬噸,錳礦石量5200萬噸,銅金屬量6萬噸,鉛鋅資源量1000萬噸,金金屬量20噸,石膏礦石量1000萬噸,探明的資源潛在經濟價值在1000億元以上。其中,永州市水埠頭礦區錳礦詳查達大型規模,龍山、萬古等礦區金礦勘查為打造江南古陸“金腰帶”提供了有力的資源支撐。

找水找熱找氣惠民生促發展。長株潭地區應急水源地勘查圈定了19處應急(後備)水源地,長江中下游城市群京廣鐵路沿線地下水監測工程站點建設為沿線安全飲水提供了保障,湖南乾旱缺水地區地下水找水及勘查示範工作解決了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該局開展了全省礦泉水資源勘查項目6個,在張家界永定區溫塘鎮發現了含鍶和偏硅酸複合型天然礦泉水,在新田探明瞭首個大型規模的富鍶礦泉水。全年實施12項地熱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項目,提出省14個城市淺層地溫能資源勘查利用開發方案;承接了一系列淺層地溫能商業性勘查項目,探明瞭一批地下熱水資源,完成了湖南省乾熱巖資源潛力評價與示範靶區研究,頁岩氣煤層氣調查評價繼續推進。

地質減災防災救災撐起保護傘。該局與13個市(州)簽訂地質災害防治戰略合作協議,在7個市、縣成立了地質災害應急技術中心;積極參與汛期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工作,為4000多個地災點提供地質災害諮詢、危險性評估,對重大地災點採取應急措施;準確預測了古丈龍鼻村、桑植蔡家峪村等滑坡、泥石流災害,村民成功轉移無一傷亡,先後被湖南衛視和中央電視臺報道;承擔並完成了100多項地質災害治理項目,邵東縣黃陂橋石膏礦及周邊地面塌陷地質災害勘查、保靖縣城地質災害勘查等重點項目得到了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評價,全省地質災害防治主力軍的作用地位得到充分彰顯。

服務新“四化”建設成績斐然。該局承擔完成了長株潭城市群地質環境調查與區劃研究,初步建立了長株潭地區三維地質結構,提出了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建議方案,為該地區新型城鎮化、工業化佈局提供了規劃決策依據;開展了長株潭輕軌、長沙地鐵、全省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的地質選址和工程勘察,保障了重大工程建設安全;開展完成了新田地區、婁底-邵陽地區土地地球化學調查評價,圈定了500多平方千米的富硒土地(壤),探索了提升土地質量等級的技術方法,提出了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建議方案,為推動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地質依據;承擔完成了60多個縣市7萬平方千米的不動產登記基礎數據建設,完成了數字衡陽、數字婁底建設,為湖南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一大批基礎數據和建設平臺。

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該局繼續開展湘江流域多目標生態地球化學調查,形成了湘江整個流域的重金屬汙染系統資料,為湘江流域汙染治理提供了決策部署依據;在湘潭竹埠港等地開展汙染修復方法研究和治理工程示範,為全流域汙染防治工作先行先試;承擔完成了全省1500多座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調查,開展了湘潭錳礦、柿竹園多金屬礦山公園建設,有力推動了該省礦山復綠行動。

服務國土資源規劃管理支撐有力。該局協助全省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開展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礦業權核查、礦產資源利用開發現狀調查和土地普查,查明瞭資源省情,為國土資源規劃管理提供了依據;編制省、市、縣三級有關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地質環境、基礎測繪等專項規劃,建立各項國土資源數據庫,構建國土資源開發利用信息平臺,為國土資源實現由數量管護到質量管護、到生態管護轉變提供了技術支撐。

使出洪荒之力,在產業搏擊中顯示精彩

2016年,各大產業注重業務拓展和品牌樹立,工勘業全年簽訂合同總額27.37億元,實現結算收入22.33億元,經營規模穩中有升,基地物業與服務業穩步發展,製造及印刷業艱難發展,教育醫療業內涵提升,在與市場的搏擊中闖出一片精彩。

勘測施工業抓機遇樹特色。該局抓住國家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3大戰略的機遇,重點關注省交通網、水利網、能源網、信息網的建設和各地的城鎮化建設項目;繼續鞏固工程勘察、工程施工、工程檢測、管網探測、岩心鑽探、土地整理6大特色產業,承接了羅定至信宜、廣州至汕尾、京沈至營盤等多條鐵路專線工程勘察以及長沙地鐵5號線一期工程檢測等一批重大項目;測繪地理信息產業亮點頻現,產業規模同比增幅45%,裝備水平和行業競爭力顯著提升,6家單位承擔了省不動產統一登記基礎數據建設項目,7家單位獲省2016年度“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優秀測繪地理信息工程獎”的10個獎項,其中一等獎2個。

房地產去庫存盤活資產。該局基地物業與服務業(含物業)穩步發展,房地產業去庫存效果顯著,御和苑公寓樓、地質家園二期、湘南院鑫沙苑、405隊地質春天銷售形勢良好,項目資金週轉壓力得到極大緩解。417隊地質大廈已與君雅洲際酒店簽訂租賃合同。

製造、印刷業及教育醫療業立品牌抓內涵。該局機研中心廠整合優化市場環境推行“走出去”戰略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狀元集團積極開展了新型產品研發,便攜式鑽機在市場反響良好;湘南印刷廠開拓海外市場效果顯著;工程職院實現了招生就業喜人的好成績;地質中學高考成績再創佳績,以優秀等級通過市普通高中的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職工醫院加強與知名醫院合作,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弘揚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品牌

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最優質的產品,內涵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湖南省地勘局狠抓專家培養、典型選樹和質量管理,力求用最優秀的匠人隊伍打造最完美的產品和服務,工匠精神在這裡展現出別樣的精彩。

加大了專家培育工作。該局開展了科技財經專家庫組建工作,共有133名技術類人員、35名經濟類人員通過了遴選評審;推送專家參加了培訓學術交流計劃和專業技術人員崗位研修班;成立局系統首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兩項目首次獲得省2016年度專技人員(項目)專項資助,新進了一批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其中研究生學歷56人,45人晉升高級職稱,一批優秀的“工匠”脫穎而出。

樹立了一批先進典型。該局表彰了30位第一屆“湖南地勘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5個“芙蓉標兵崗”、10名“芙蓉百崗明星”、50名“優秀共產黨員”、30名“優秀黨務工作者”,受到表彰的個人,大多數來自基層管理崗位和野外一線,是全局“工匠”的優秀代表,激勵了全局幹部職工獻身地質事業的決心。

產生了一批成果。該局湘南千里山-騎田嶺地區錫多金屬礦床研究與找礦勘查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獲二等獎,湖南銅山嶺地區錫多金屬礦遠景調查報告、湖南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成果報告、湖南新田縣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報告三個項目獲中國地調局2015年地質科技二等獎。

狠抓了管理質量。該局精益管理同樣需要工匠精神。局著力於健全和執行技術質量管理體系,嚴格地質勘查、地質環境、地質工程、開發建設等領域的質量管理,開展了全局地質項目質量大檢查;突出重點項目成果產出和集成,確保了基礎地質調查出一批優秀報告,地質找礦出一批重大成果,地質環境和地質工程建設出一批示範工程,有力鞏固了局地質主力軍地位。基礎管理工作更加規範,事業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建設規範了財務管理,幹部人事管理、教育培訓以及選人用人工作的順利推進為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對國家項目、重點工程、專項資金的使用、財務資產管理的審計監督推動全局工作規範有序開展,“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和“糾‘四風’、治陋習”專項整治工作等彰顯了黨組狠抓作風建設的決心。

“分享”經濟,小康路上凝心聚力

2016年總理報告提出“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臺。”讓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協同合作更有效率、資產使用更有價值在省地勘局演繹深化,讓發展的成果與職工一起分享,一切都為了小康路上的精彩。

發展的資源一起分享。該局在地質產業新常態下,加強全局各單位的交流與協作成為一種必然,地質工作座談會、半年地質工作會議、地質環境工作座談會、不動產登記數據庫建設項目及測繪科研課題申報座談會、勘測施工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座談會、工程檢測和管網探測工作座談會等會議的召開,展示了全局下上一盤棋、協同作戰的一面,強化了局層面職能作用的發揮,加強了單位之間的交流合作。

發展的成果一起分享。該局規範了職工的收入分配,建立了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在職在崗職工收入增長保持了與經濟增長同步;《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若干規定》的全面到位,“四化三改”老基地改造工程的基本完成,促進了職工安居樂業;扶貧幫困和送溫暖活動的開展,“零就業”家庭的消除,職工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穩步提高。此外,退休人員各種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落實,離退休職工文體活動的組織開展,讓離退休幹部職工幸福地安度晚年。

發展的文明一起分享。該局充分利用湖南礦業報、局門戶網站、國土資源報記者站、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平臺,深入宣傳地質人、地質成果和地質精神,全年湖南礦業報出報35期,更新局網站信息1000餘條,網站訪問量達到240餘萬次,窗口作用日漸增強,新推出“湖南地質”微信公眾號,豐富了宣傳平臺,為全局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十二五專題片、運動會專題片成為全局文明成果的重要載體;組織開展了以“倡導全民健身、共圓地勘夢想”為主題的第二屆職工運動會,豐富了職工文體活動;文明創建更加深入,地礦醫院等單位獲更高一級文明單位稱號,“堅守、擔當、探索、奉獻”的湖南地勘核心價值理念成為大家共同的價值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