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宾护卫队荣耀的背后,独家记忆……

2013年5月16日,这支“消失”了十年的“流动仪仗队”,重登历史舞台。骑着洁白的摩托,驾驶在外宾车辆的两旁,英姿飒爽担起护卫任务……近年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格外惹眼,这就是武警国宾护卫队。

国宾护卫队荣耀的背后,独家记忆……

为延续过去的荣光,武警国宾护卫队魔鬼般的训练,也自那一年起,落在了每个战士的身上……

成为护卫队队员,不仅要思想素质过硬,身高体型匀称,还要经历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等6大模块18个科目为期一年的艰苦训练,熟练掌握窄路驾驶、蛇形驾驶、转“8”字、90度急转弯、队形变换等摩托车驾驶高难绝技,扎实具备护卫途中排除险情、恶劣天气和夜间安全护卫等技能。

回忆起武警国宾护卫队训练的日子,已退役的孙明歧说了一句话:“冷暖自知,但一切值得。”不过,国宾护卫队的训练在普通人看来,可谓超乎寻常。

国宾护卫队荣耀的背后,独家记忆……

每一个进入护卫队的战士,心里都记着一句话“站如松,坐如钟”。这是因为,作为护卫队成员,他们的身体,要与出勤的摩托车融为一体。

在训练时,战士们被要求坐在摩托车上,头正、颈直、目平,且保持身体与车体成90度直角,两个小时一动不动。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战士们都会身背十字架、领别大头针、睡觉夹木板,连吃饭也保持这个姿势。而只有完成了这一年周期的千锤万凿,战士们才能真的浴火重生——

国宾护卫队荣耀的背后,独家记忆……

没有一个队员的手指头不曾流血而这一年里所有的辛酸故事,都在战士们隐藏起来的伤疤里,写下了荣誉。

今年21岁的靳铭鑫,2015年就来到了国宾护卫队。年龄并不大的他,已经能很熟练地完成各种表演动作。但背后的艰辛,他不曾对谁讲起过,只有手上的伤痕还为他记着。

说起自己的表现,他最满意的是和队友一起完成“捡包”任务。这并不是一件易事,在摩托车行进时速120公里的情况下,护卫队官兵必须在不减速、不下线、不改队形、标齐排面的状态下,统一弯腰,统一伸手,捡起地上的物障后,再统一起身。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单是练习捡包这一个动作,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靳铭鑫告诉记者:“练习捡包的初步阶段,是一个人扶着车,一个人弯腰下捡,配合着来,这一阶段的速度还很慢。”

国宾护卫队荣耀的背后,独家记忆……

但这并不是最大的挑战,第二阶段才是最让靳铭鑫头疼的,因为他害怕。你要在不减速的情况下,空手抓起物障,速度提起来。有些不熟练的战士们快速捡起地上的物品,手指难免会和地面摩擦,而一旦接触地面,手指头的皮就会擦破流血,甚至指甲都会削去一半。靳铭鑫带着几分自豪地说“这种事情太常见了,我们中队里没有一个成员的手没有一点疤痕的。”

这样的训练整整持续了3个月,战士们在这三个月里,克服心理恐惧,完成1米范围内精确捡包,实现每个环节与队友协调一致,才有了如今表演场上,让外界称道的一幕。

国宾护卫队荣耀的背后,独家记忆……

除了捡包这样带有表演性质的训练外,战士们平日的体能训练同样在时刻考验着他们的身体和意志。推着500多斤的摩托,每天跑步5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护卫队的训练摩托与家用摩托不同,每一台都重达268公斤,相当于3个成年男性的重量。这样的不容易,是官兵们的家常。而除了推车外,战士们每天人均训练时长多达8小时,最长驾驶里程达到60000公里,几乎能绕地球一圈半。

国宾护卫队荣耀的背后,独家记忆……

在夏日,骑行中双腿在表面温度100多度的发动机边灼烤,头盔内温度40多度,马靴里能倒出水来;凛凛寒冬,迎着零下10多度的刺骨冷风冻得手麻脚木,有的官兵都患上了风湿病和关节炎;雨雪湿滑,摩托车轻飘难以驾驭,车把稍有偏离就可能摔车……战士们肘部、双腿上,疤痕随处可见。但他们并不在意,只觉这都是训练留下的“勋章”。

武警国宾护卫队重组以来,历经千锤万凿,他们的身影已跃然世界眼前。五年时间,600多次出勤,圆满完成2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护卫任务,0次失误,分毫不差的成绩,是武警国宾护卫队每个战士为祖国交付的一份答卷,也在世界的瞩目里,展示了中国军人最英勇的样子。

国宾护卫队荣耀的背后,独家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