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沒必要?不要再聽那些“活在當下”的消費觀了

從小,大人就教育小孩要勤儉節約,這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是發家致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名聲和門風優秀的主導因素。

不要存錢,沒錢了國家造

存錢沒必要?不要再聽那些“活在當下”的消費觀了

有一個關於蜜蜂的寓言故事:有一窩蜜蜂原本十分繁榮興隆,每隻蜜蜂可以大吃大喝。後來一個哲人教導它們說,不能如此揮霍浪費,應該厲行節約。蜜蜂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迅速貫徹落實,個個爭當節約模範。但結果出乎預料,整個蜂群從此迅速衰敗下去,一蹶不振了。

凱恩斯在他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這本書中,引用這個寓言故事來說明:經濟大蕭條的就是節約悖論的一個生動的例子。由於未來預期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大家都儘量多儲蓄。但是,儲蓄增加,消費就減少,國民經濟難以提振,大家的收入也沒有著落,消費進一步萎縮。這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這就是凱恩斯提出的“節約悖論”。凱恩斯經濟學,被稱為“蕭條經濟學”,他開出的藥方,是要政府替居民來花錢。因為大家都忙著儲蓄了,只能靠政府花錢。連政府都不花錢的話,那經濟要想脫離泥潭,基本就沒戲了。

其實,在凱恩斯之前,有兩位美國經濟學家在1926年發表了一篇《節儉的悖論》,提出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經濟衰退的原因是人們儲蓄太多,而商品和勞務需求不足所導致的。因而,他們主張在經濟衰退期間,政府要加大公共項目投資,以刺激社會需求和就業。

供求由市場決定,反對政府幹預

奧地利學派的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不同意“節儉的悖論”。他在《節儉的悖論》發佈後,寫了一篇《儲蓄的悖論》。他認為,讓政府為經濟體系注入貨幣來刺激需求的辦法,或許能暫時預防危機,但長期而言,這樣操控經濟,更大的可能是“將給整個經濟系統帶來更加嚴重的干擾和混亂”。

存錢沒必要?不要再聽那些“活在當下”的消費觀了

他認為,貨幣擴張政策會導致物價上漲,干擾了價格信號。生產者會認為這是由於需求上漲、供給不足導致的,所以會擴大生產。而實際情況是,經濟還蕭條,大量勞動力失業,購買力不足。現在放水,生產擴大,貨幣購買力進一步被稀釋,需求和供給的差距進一步被拉大。等到這些企業反應過來了,工廠都已經建好了。最後,只能成為廢棄工廠。所以,還不如不干預,等市場自發出清。

以動態發展眼光看經濟現象

“節儉悖論”的經濟學邏輯不難理解,掌握動態分析的一般方法,可以思究這些主張是否可行,瞭解了這個方法,就知道凱恩斯分析中的漏洞了。

節儉會導致當期消費下降,毋庸置疑。但是從長期、動態的角度來看,人們會將節約下來的錢用於投資,以增加生產能力,從而使經濟趨向更加繁榮,中國過去經濟的發展,就是一個證明。

相反,若只圖眼前繁榮,大肆揮霍浪費,則會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甚至導致經濟停滯和崩潰,美國爆發的08年金融危機,就是投資和儲蓄失衡的一個表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一般人們強調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無論是宏觀經濟學,還是微觀經濟學,不能將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混為一談。一般的,靜態分析的結論常常與動態分析的結論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比如,靜態地來看,當一種商品價格下降時,該商品需求量會增加。但是動態地來看,如果人們預期價格會進一步下降,那麼大家並不會立即增加消費,而是延遲消費。

存錢沒必要?不要再聽那些“活在當下”的消費觀了

所以,在凱恩斯看來,只要增加消費在收入中的比例,就能增加國民收入,其實不一定。

其實,無論是對節儉悖論的批判還是推崇,消費還是節儉,都要把握一個度。如果大家都當雷鋒了,中國經濟就不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當然,如果大家都負債消費,那中國經濟也不像現在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