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贏”雷軍10億卻可能輸掉“全部身家”:詭異賭局


董明珠“贏”雷軍10億卻可能輸掉“全部身家”:詭異賭局


董明珠贏了與雷軍的10億賭約,但在另一場賭局中,她有輸掉本金的風險。

12月2日,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對外宣佈,格力電器全年營收增長超500億元,與雷軍的賭局 “基本勝出”。宣佈賭局勝利的同時,董明珠不忘強調,“賭局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兩者不具備可比性。因為格力是做實體經濟的,而小米是做互聯網的,屬於輕資產”。

勝利背後的董明珠可能高興不起來。最近成為輿論焦點的銀隆風波中,她或會輸掉本錢。

據網易清流工作室11月30日的報道,銀隆原總經理孫國華稱,董明珠入股銀隆的18.5億元投資款,來源為格力電器經銷商借款。此前格力銀隆的200億元合作,均為格力電器代採購,旨在幫銀隆緩解現金流壓力。

兩條爆料,等於為一週前銀隆新能源大股東魏銀倉指控董明珠“利用國有企業領導人的職務謀取私利”、“損害上市公司格力電器以及其他股東利益”、“涉嫌構成貪汙”提供了證據。

北京京安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越告訴時間財經,《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要求,國企領導人在職或者離職後不得“接受、索取本企業的關聯企業、與本企業有業務關係的企業,以及管理和服務對象提供的物質性利益”。但董明珠與經銷商的借款“是不是屬於物質性利益還要看是否無息或免息,借款用途和期限”。

兩場賭局

董明珠與雷軍的賭局源於2013年央視一場活動上,意氣風發的雷軍稱五年內小米營業額將超過格力,願與董明珠賭一塊錢。同臺的董明珠表示不服,將賭注提到10億元。此後五年,這場玩笑性質的賭約頻繁出現在媒體上,被視為一場新舊經濟之爭。

董明珠“贏”雷軍10億卻可能輸掉“全部身家”:詭異賭局


董明珠有足夠的自信宣佈勝利。據兩家公司的財報,格力2017年全年營收1483億元,即今年將達到2000億元。小米在前三季度的營收合計1304億元,距離2000億元還有約700億元。

如果說與雷軍的賭約更像一場表演性的玩笑,承載了董明珠造車夢的“銀隆賭局”要嚴肅認真的多,並且一開始就不順利。

2016年,董明珠最初試圖讓其掌控的格力電器全資收購銀隆新能源,股東會上遭小股東聯合抵制。永不言敗的董明珠同年12月以個人名義入股,願以“全部身家投銀隆”。還拉上萬達王健林與京東劉強東等共同出資30億元,彼時還不缺錢的王健林委婉表示投資原因是“我信任董明珠”。

董明珠隨後兩度增持銀隆,直到成為第二大股東。同時,珠海銀隆與格力電器簽署高達200億的合作協議,頗受外界質疑,但均被董明珠強勢“回懟”。格力出身的人馬接管銀隆,原董事長魏銀倉、原總裁孫國華卸任。

2018年,電動車政策補貼退潮,銀隆負面消息不斷:供應商上門討債、被指欠款10億元、涉嫌騙補、IPO輔導終止。關聯交易惡果亦顯現:2018年格力電器半年報顯示,格力向銀隆的應收賬款達10.45億元,計提6614萬元壞賬準備。關於董明珠與原管理層的矛盾傳言不斷。

消息很快坐實,矛盾也迅速激化。11月13日,銀隆官方微信聲明稱,新任管理層發現魏銀倉、孫國華涉嫌侵佔公司利益金額超過10億元,已起訴並報案。魏孫方面則強力回應,稱董明珠為爭奪控制權不顧公司利益,“已向有關部門舉報董明珠違法犯罪”。

董明珠押上全部身家的這場“造車賭局”,走在輸光邊緣。

敗相已現?

11月15日,格力系人馬控制下銀隆官方微信發文《朗朗乾坤,昭昭日月,豈容宵小跳梁?——銀小編試著幫你撥開迷霧看銀隆》,爆料魏銀倉賭博,透露孫國華曾阻撓公司股東大會召開。


董明珠“贏”雷軍10億卻可能輸掉“全部身家”:詭異賭局


該文文風詭譎,如描述孫國華出席股東會:“最終會議如期召開,魏老闆躲在香港不敢參加,你作為替死鬼坐在現場。在全程錄音錄像的環境下,你面對股東的質詢,面如死灰、體似篩糠、汗透衣背……”

魏銀倉、孫國華一方此後公佈了一些列證據,從“向經銷商借款收購銀隆”到“200億合作協議的真相”,將具有國企領導人身份的董明珠推向危險的方向。

根據網易清流的報道,孫國華提供了一系列的借款合同、銀行轉賬憑證、財務單據,稱董明珠最初入股銀隆的10億元中,本人只出了1億元,其餘均為格力電器的經銷商借款。由於“董明珠個人不方便直接首款”,還借用了魏銀倉名下公司的名義收款後再轉付給其董明珠用於向銀隆增資。

董明珠主導下,格力電器與銀隆簽署了每年200億元的合作協議。其中,格力電器向銀隆銷售大巴空調、智能裝備等商品獲批的金額為190億元,珠海銀隆向格力電器銷售新能源車輛及儲能設備獲批金額為10億元。這一關聯交易曾遭到格力小股東的質疑。

孫國華則直接點破,格力電器向銀隆新能源銷售190億元的內容,“絕大多數是格力在為銀隆新能源代採購”。 無論是原材料,還是生產線,格力電器都是“從外面買回來,然後賣給銀隆”。孫國華稱,這麼做的好處,是緩解了銀隆的資金壓力,“如果直接對廠家採購,可能帳期在一個月,通過格力代採購帳期有一年”。

無論雙方失和的原因是否孫國華對媒體表述的“魏銀倉謀求退出,催促董明珠還款,董明珠因催促還錢,惱羞成怒”,從上述兩項爆料來看,事情已經發展到魚死網破的邊緣。

截至12月3日,格力電器及董明珠方面未對孫國華的爆料有任何回應。格力電器股票也在爆料當天小幅下滑,12月3日收盤,受宏觀利好影響上漲2.99%。董明珠這場賭上全部身家的“造車賭局”,結局會怎樣?來點天馬行空的想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