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美股的第一個交易日,阿里巴巴漲6.51%,百度漲3.5%,京東漲4.49%,陌陌漲5.64%,唯品會漲6.66%,微博漲了9.39%,人人網漲了19.63%。
很多人以為,2018年會像2017年一樣繼續行大運。畢竟阿里巴巴2017全年上漲96.4%,百度上漲42.5%,新浪上漲78.8%,微博上漲154.83%。中概股勢頭正猛。
但就在人們堅信狗年大吉大利的時候,魔幻的2018一步步露出了真面目。
一邊是“搶著上市,奔跑著破發”的新股。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募資環境就變得嚴峻起來。而今年資產管理新規出臺以後,銀行表外融資逐漸收緊,加之當時二級市場上漲替代效應,一級市場的募資更加困難。
一級市場的錢荒傳導到以燒錢為動力的大多數科技公司上。ABCDE的擊鼓傳花遊戲戛然而止,獨角獸們恍然間明白了過來,於是狂奔著召集投行、審計、律師趕赴上市,血脈噴張,生死時速。
另一邊則是已經上市的同學們。大家從未如此關心政治,“價值投資”的理念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比起公司的戰略和財務狀況,關注那個“黃頭髮瘋子”的推特可能更有實戰效果。
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中概股這一年,魔幻、狗血、不科學恐怕是高頻關鍵字。
哪裡是流血上市,明明是斷臂斷頭
投資人不高興,創始人假裝高興,投行短暫高興,交易所真高興。
過去,投資機構經常用“我們的Portfolio裡有n家上市公司”來誇讚自己的眼光水平。因為上市成功意味著退出,退出意味著產生回報,產生回報意味著能給LP交差啦,能拿到carry啦,基金也更容易繼續募資啦。
這個一級市場公認的邏輯正在被推翻。
隨機抽取了今年上市的五隻“科技獨角獸”,從最後一輪投資價格和當前價格比較來看,很多最後一輪投資人都出現了虧損,且大部分沒有跑贏理財收益。
投資人慾哭無淚。
更悲慘的是,無論是港股還是美股,感覺今年的流動性簡直還不如新三板。(此處可能誇張了,筆者並沒有實際比較,只是一個直觀感受)
這就意味著一個巨大的災難——世界沒有接盤俠。
而直接的後果就是投資人的退出時間無限推後,看似上市了,但永遠處於“待價而沽”的“待”。
另一個後果是金錢絞肉機般的獨角獸們只能強顏歡笑。破發成為常態,與此同時,沒有成交量,哪裡能來新資金。隨便看幾隻今年IPO的科技股在上一個交易日的情況:
觸寶科技成交量9.98萬股,換手率0.16%;流利說成交量5.37萬股,換手率0.11%;團車網成交量4.25萬股,換手率0.05%;極光數據成交量8.33萬股,換手率0.07%……
翻看今年的媒體報道,發現很多記者(包括我)在今年都會向創始人提出這樣一個尷尬且心照不宣的問題——“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點上市?”
恐怕大部分創始人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會在心裡先翻一個白眼,然後又和顏悅色地告訴你“業務需要”,或者激情滿滿地告訴你“讓公開市場來督促我們的成長”。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但卻有兩撥人笑傲了江湖。一撥是投行等中介機構,另一撥是交易所。
根據《稜鏡》的報道,紐交所高級總監兼國際上市部總裁埃裡克斯·伊布拉欣(Alex Ibrahim)參加中概股敲鐘時,會特地繫上紅色領帶,以拉近和中國企業的距離,其中一條印有小狗圖案的紅底領帶出場次數最多。他的中國團隊在年初就提醒他,今年是中國農曆狗年。
納斯達克亞太區主席、資本市場和新掛牌業務高級副總裁麥柯奕(Bob McCooey)則是出現在了拼多多上海敲鐘儀式的現場。納斯達克開了兩地同時敲鐘的先例。
他更厲害的行程是前一天還在上海與梁建章一同敲響攜程上市15週年的開市鍾,第二天就出現在紐約360金融IPO現場,給高管團隊贈送納斯達克紀念品。
今年,騰訊音娛、蔚來汽車、愛奇藝、拼多多在美IPO募資超過10億美元,佔到了2018年整個全球在美IPO企業募資超10億美元陣營中的40%。
港交所更是忙到不行。之前因為制度問題錯過了阿里巴巴等大公司,港交所在今年完成了上市架構改革,同股不同權的公司終獲放行。
2018年,港交所的IPO募資金額最終達到357億美元,超過紐交所,位居全球交易所之首。
而這樣的勢頭還將在2019年予以延續。
德勤預計,2019年將與2018年基本相同,有200家公司在香港上市,融資額最多達到2300億港元。科技、醫藥和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以及教育等新經濟企業很可能引起最大的市場關注。畢馬威(KPMG)也預測,2019年香港能吸引大約200家公司上市,集資金額超過2000億港元,2019年香港將以中小型IPO為主導。
你以為是抄底
新股愁白少年頭,老股的日子也不好過。
看下BAT和京東網易整個2018年的走勢,都是波動的。百度在陸奇離職的剎那大跌;阿里在馬雲退休那天低開低走;受到遊戲宏觀問題和企業長遠發展問題的困擾,“買騰訊比買理財靠譜”的神話終於破滅……京東則最為“狗血”,明尼蘇達那一夜所帶來的負面漣漪效應,恐怕夠京東消化很長一段時間了,投資者真是氣不打一出來。
這樣的大背景下,做空勢力變得格外活躍。
根據美國金融業監管局所披露的數據顯示,做空京東股票的倉位在2017年10月31日至11月15日的15天之內,就暴漲了19.9%。所以早在去年年底,京東的做空倉位就已經大幅提升。
被做空的不止京東。
今年6月,渾水做空好未來,稱其利潤涉嫌作假。
9月,美國六家律師事務所向拼多多(PDD.O)提起集體訴訟,並稱“拼多多發佈了大量誤導投資者的商業信息,我們正在準備集體訴訟,幫助投資者收回所遭受的損失。之後做空機構Blue Orca發佈了42頁報告對拼多多的運營數據提出質疑。
11月,獵豹移動被Kochava的報告指出八款在Google Play電子商店非常受歡迎的安卓App利用用戶權限,可能有數百萬美元的廣告收益被竊取。
陌陌則是在知名沽空機構大會Kase Short-Selling Conference上,遭遇了投資諮詢公司J Capital的指責,被認為可能存在“循環營收”的問題。
儘管做空是機構的一貫手段,其中不乏空穴來風,但總歸是“挺鬧心的”,歷史上也有很多被做空後一蹶不振的例子。
更糟糕的是,12月初,SEC(美國證監會)和PCAOB(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發佈聲明——《關於審計質量和監管獲取審計和其他國際信息的重要作用聲明——關於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美國上市公司當前信息獲取的挑戰討論》。
與該文件相對應的是,PCAOB網站詳細列出遭遇審計障礙的上市公司名單及其審計機構,名單上大量中國內地和香港、比利時公司在列,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
這意味著,在美上市中國公司或面臨更嚴厲的監管。
當然還有一些有意思的事。
比如趣頭條是2016年才成立的公司,810天急速赴美,打破了拼多多三年上市的紀錄。其上市首日暴漲,五度觸發熔斷機制,收賬128.14%,創下今年美國IPO規模超500萬美元股票的最大首日漲幅。
蔚來汽車也在IPO的第二天暴漲了76%。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有上百傢俬募基金正在美股市場“興風作浪”。同時,由於國內政策監管的原因,數以千計的分析師群體無法直接將研究能力變現,於是他們將資金投入到中概股這個離岸市場,而他們的買方客戶群體會根據分析師的觀點進行一些操作。
還有一種傳聞是,A股遊資或已轉戰美股。畢竟今年A股疲軟,遊資難以獲利,轉戰美股是合情理的選擇。
記得那幾天,看到趣頭條的表現,有投資者不禁感嘆:“多麼熟悉的配方、多麼熟悉的味道,A股套路重現。”
今年值得關注的關鍵詞還有回購。
今年6月,百度宣佈其董事會已批准一項股票回購計劃,將在未來12個月內至多回購10億美元股票。
9月,阿里巴巴開始從公開市場持續回購阿里巴巴股票,以執行公司在去年制定的一項股權購買計劃。
11月,網易董事會批准了新的10億美元股份回購計劃。
12月,京東也宣佈了在未來12個月內最多回購10億美元股票的計劃。該消息公佈後,京東股價急升。
騰訊今年也是連續回購股票。
股票回購是用現金等方式,通過從股票市場渠道中購回本公司發行在外的一定數額的股票。股票回購時,公司以多餘現金回購股東所持有的股份,使流通在外的股份減少,每股股利增加,從而使股價上升,相當於給股東發現金股利。
這也相當於是自衛反擊了。上市公司通過回購股票的方式,實際上為市場釋放出看好公司未來發展的積極一面,同時還會起到提振每股收益、改善公司的市場形象等效果。
而今年也是美股回購的大年。美銀美林指出,上半年科技股的漲幅幾乎是上市企業回購潮推動的。比如今年一季度,蘋果就以超過220億美元的回購規模遠超其他美股公司。
雖然有稅改帶來的額外收入紅利,但回購花費的資金,終究也是犧牲研發、設備升級等其他開支為代價的。即便是查理芒格,也曾承認,回購股票來保證股價上漲是“瘋狂而不道德的”。
“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那些最好的買賣,剛開始的時候,從數字上看,幾乎都會告訴你不要買。”
“想要在股市從事波段操作是神做的事,不是人做的事。”
“當一些大企業暫時出現危機或股市下跌,出現有利可圖的交易價格時,應該毫不猶豫買進它們的股票。”
……
巴菲特的名言在今年屢屢失效,價值投資的定義正在變得模糊。
還是那句老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魔幻的2018就要過去了,你是倖存者嗎?
附:今年IPO的科技股表現清單——
閱讀更多 深響DeepEcho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