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中概股:回家的誘惑

作者 | 格隆匯 蒼之濤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2020年的第一個交易日,中概股的無差別暴漲令人目瞪口呆。

市值排行前列的阿里漲了3.62%,京東7%,拼多多9.4%,百度9.4%,網易7.2%。視頻直播類嗶哩嗶哩大漲12.5%,愛奇藝8.8%,陌陌8.3%,歡聚時代11.4%,虎牙11.5%。社交網絡微博也大漲10.2%。

中概股:回家的誘惑

回家的誘惑是引爆中概股的主要原因。有消息稱,港交所據悉與網易、攜程就二次上市進行洽談。

1

中概股為什麼要去美國上市?

中國概念股指的是公司註冊地在海外,資產或營收在中國,並在海外上市的公司。

從上市市場來看,美股市場是中概股的主要上市地。在美國三大交易所(紐交所、納斯達克市場和AMEX市場)市場的中概股一共有240只,總市值達到1.75萬億美元。

中概股:回家的誘惑

儘管在過去10年來,在美中概的數量和規模整體保持增長,但中概股市值日漸分化。截至2019年,市值排名前十的民企中概股佔全部民企中概總市值的82%,近阿里一隻個股就佔了一半的市值。

我們想搞清楚為什麼中概股要回歸,首先我們明白為什麼他們要遠赴海外上市。

其實中國互聯網跟中國的風險投資行業幾乎是同時發展的,但是當時很多風險投資者不瞭解互聯網行業,覺得他們風險高,所以令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創業者只能向海外投資者進行融資。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面臨著上市融資的需求。但當時國內上市的審批條件十分嚴格,比如就連續盈利這一條就將很多互聯網企業拒之門外。

港交所本是國內這些優秀互聯網最好的上市地點。但由於新經濟公司前期都經歷多輪融資,創始人的股權被嚴重稀釋,為了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他們提出了”同股不同權“制度。港交所一直不認可這種制度,令國內新經濟公司遠赴太平洋彼岸IPO。

可以說,中國企業去美國上市,是迫不得已的行為。如果可以選,那港交所絕對是他們最好的IPO地方。

2

美國人不懂中概股

雖然美國市場並不是這些新經濟企業最好的選擇,但確實為企業融資提供了便利。美國IPO實施註冊制,最快4個月就能上市。而且美國市場平均估值高,能以更高的估值獲得更多的資金。

但是海外機構真的願意給中概股很高的估值嗎?

首先,國外投資者對中概股本來就“不信任”。那是基於中概股獨特的VIE結構。剛才提到新經濟公司早期都是找國外投資者融資的,但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涉及互聯網內容提供商等領域有著較為嚴格的限制,就是外資不能在中國做互聯網生意。

所以他們設計了VIE結構,簡單說就是國外投資者購買的中概股ADR,其實是一份協議,並不是公司股權,一旦協議出現問題,他們購買的ADR將一文不值。所以他們覺得買中概股風險很大。

“不信任“的另一部分來自於他們根本不瞭解中國市場。中國新經濟企業的增長速度是他們難以想象的,他們經常會有一種”Too good to be true“的質疑,數據好得難以讓人相信。所以中概股經常被質疑財務造假和做空。

信息不對稱是導致中概股存在較大的內外估值差異的本質原因。

其次,中概股受美國的市場整體環境影響更大。相信很多投資者都感同身受,A股跌了,中概股也會跟著跌;美股跌了,中概股也受牽連。中概股真的太難了。

下圖是中金整理的14-15年中概股的走勢。2014年9月美股大跌,中概股跟著跌,跌得更多。到了15年3月,美股跌幅收窄,中概股還在底部趴著。而同時期國內的創業板指數已經起飛了。

中概股:回家的誘惑

最後,中概股遭遇更嚴格的監管。

2019年6月5日,美國參議員Marco Rubio與Bob Menendez向國會提出議案,如果三年內美股公司不接受PCAOB將面臨退市風險。由於國內公司在信息披露時同時要遵守本國的法律規定,有時會造成衝突,令中概股有退市風險。

2019年9月底,媒體報道白宮將限制美國養老金投資者購買中國相關的資產,包括中概股。

中概股:回家的誘惑

受此消息影響,當天中概股幾乎無差別暴跌。

中概股:回家的誘惑

不管是估值上,市場上,還是監管上,美國中概股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回家成了中概股這幾年的主旋律。

3

港交所是中概股最好的歸宿

中概股在2013年就開始回家的征程,一開始的方法是“私有化-再上市”。成功的個案包括分眾傳媒,巨人網絡,完美世界,三六零等。這些企業迴歸A股市場後,不僅估值大幅提升,而且股價也一度有十分強勁的表現。

中概股:回家的誘惑

但這個方法步驟十分繁瑣,需要消耗大量時間。首先中概股需要在美退市(3-6個月時間不等);第二步,拆除VIE結構(4-7個月時間不等);第三步,重新上市,包括正常排隊IPO(時間太漫長),借殼上市(一個好殼可遇不可求)。

對於小市值企業來說,這個辦法雖然麻煩,但是可行。但對於體量龐大的阿里,百度,網易,京東來說,完成90%的股權收購私有化得花多少錢啊。所以回家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可望不可求的夢。

轉折點在於2018年4月30日。香港交易所修訂的《主板上市規則》生效:容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及為尋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設立新的第二上市渠道。

在隨後的一年裡,兩個名字響噹噹的公司,小米和美團,相繼利用“同股不同權”的制度創新,順利在港股上市。算上騰訊,中國市值前十的互聯網公司,港股已經佔了3席,另外美股6席,A股1席。

曾經的股王騰訊和2019年大放異彩的美團都證明,雖然港股整體的估值低於納斯達克,但是對於那些有前途的新經濟公司,投資者和市場會毫不吝嗇地展現出對他們的喜愛。美團2019年漲幅131%,較IPO發行價漲幅50%。

雖然越來越多國內新經濟公司選擇港交所,但如何帶回在外漂泊的中概股,一直是港交所頭疼的地方。互聯網企業中市值最高的阿里率先打頭陣,11月26日阿里巴巴正式在港交所二次上市。

一個多月時間,其股價在紐交所上漲了15%,在港交所較發行價更是上漲了20%。阿里為其他中概股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促使他們紛紛計劃回港二次上市。

中概股:回家的誘惑

為什麼說港交所是美國中概股迴歸的最好歸宿?

首先,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金融金融中心之一,機制健全,與國際深度接軌,可以讓新經濟公司擁有在美國上市一樣的世界曝光度和知名度。

其次,二次上市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要知道,在過去兩年,阿里在美股的股價一直在180美元之間徘徊,即使每次財報業績很靚麗,市場總是反應冷淡。自從二次上市以來,阿里股價屢創歷史新高。在市場上關於阿里所有公開信息不變的情況下,可見香港的投資者因為更熟悉阿里而願意給出更高的估值。

再次,雖然阿里二次上市只在香港發行5億普通股,佔總股本的2.4%。但由於港美股可以互換,為了滿足恆生綜合指數的快速納入指數規則要求,阿里於26日將美股ADS約5.3億股轉化到港交所登記註冊,從而擁有47.5億股在香港,佔總股本22.2%。

若是阿里未來將更多ADS轉換到港交所,超過55%即可將將第一上市地從美國改為香港,從而實現正在的“回家”。相比起“私有化-再上市“,這種方法不僅省錢而且省時間。

最後,中概股回家目的之一是為了讓國內的投資者能投資自己本土最優秀的新經濟公司。隨著同股不同權進入了港股通通道,市場預測阿里將在上市後6個月進入港股通。

目前港股股持倉市值前十中,新經濟公司佔了兩席,分別是騰訊控股和美團點評。

中概股:回家的誘惑

不僅是散戶,國內投資機構爭著為自己的基金配置這些中國最優秀的新經濟公司,國內基金到底會配多少?要探究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觀察美團的交易額。

美團點評是在去年10月28日納入港股通的,短短2個月時間,港股通持倉市值排第八,達到150億港元,目前港股通持倉佔港股總股數已經達到2.9%,

納入港股通後,美團的股價和交易量都上了一個臺階。進港股通前後的日均交易額分別為10.4億和16.2億港元,10月28日進入港股通至今2個月漲幅達17.61%。

中概股:回家的誘惑

由此看來,港股通預期應該是阿里二次上市後連續上漲以及新年首日中概股暴漲的首要原因。

4

中概股迴歸港交所,從任何方面來說都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對港交所來說,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僅為2%,業績表現平平。未來其他中概股的迴歸有望成為港交所未來業績增長的催化劑。

德勤最新發布報告顯示,2019年香港市場募資總金額為3118億港元,相比於2018年發行的2866億港元上升8.7%,但如果剔除掉阿里的鉅額融資,發行數量和募資金額雙雙將同比大幅下。所以香港需要中概股的迴歸來繼續鞏固其作為亞洲地區最主要的首次上市集資中心的地位。

同時中概股的集體迴歸,有望令未上市的科技公司把香港作為上市的首選,字節跳動、快手、滴滴都有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年內赴港上市。

對中概股來說,迴歸港股二次上市,不僅能借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保持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同時又能借助中國日漸開放的資本市場,和源源不斷的南下資金,獲得更高的估值溢價;再者,港美股可互換令中概股能以低成本實現第一上市地的轉換,可謂是一石三鳥。

對投資者來說,不管BAT還是拼多多美團等新經濟公司,他們的服務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我們更願意投資我們日常能接觸到的公司中,分享他們的成長紅利。新經濟公司未來進入港股通之後,內地投資者也可以成為這一批優秀公司的股東。

根據港股交所二次上市要求,下圖整理出符合市值要求在400億港元以上的美國中概股公司,一共有22家。其中較早在美上市的京東,百度,網易,攜程有更大幾率成為下一批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公司。

中概股:回家的誘惑

中概股:回家的誘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