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血拼”,通信行業還剩下什麼?

“針對於有同行推出無限數據套餐搶佔用戶,中國移動首席執行官李躍稱,作為龍頭企業,有責任保護行業價值,而大流量套餐亦應設限,因為相關產品即使當前賺錢,將來也很可能導致虧損,後果不堪設想”。李躍總裁的上述表示,正在轉變為現實的保護行業價值的迫切需求。

一、燒錢的網絡建維

市場發展網絡先行。作為運營的基礎和競爭的基本手段,網絡建設和維護一直在通信運營商投資和成本支出中佔比較高,也是通信行業重資產的主要原因。我國的通信企業講究無差別服務,這種無差別服務體現在網絡建設和維護中,就需要將網絡建設的儘量廣、儘量厚,成本和費用支出基本不再考慮範圍內。而且從3G到4G,以及4G到5G+NB,三家都在爭搶部署安排,這其中更是涉及巨量資金投入,而且制式代差的間隔越來越短,資產的攤銷期縮短,投資成本很難收回。

在鐵塔公司成立前,三家企業各自為戰,建設了大量基站。鐵塔公司的成立解決了同域基站的重複建設問題。但是隨著國家城鎮化的大力推進,各地高樓林立,室內分佈和小區分佈實際上又成了運營商的投資重點。另外,根據一些技術專家的分析,5G和NB需要更小的站間距。鐵塔公司解決了運營商的廣域和連續覆蓋,但是解決不了居民小區和流量熱點的加厚覆蓋。

鐵塔公司採取直接傳導模式收取租費、電費、代維費和發電費等,傳導模式的實質是成本+利潤。租賃相關設備的三家運營商按照標稱功率或者額定功率進行費用佔比分配。從目前一些省市運營商反映來看,租賃費用遠遠高於自建費用,且費用仍在增長。相信在網絡建維條線工作的通信人,必深有感觸。

現在5G正在緊鑼密鼓部署推進,從2014年4G正式商用到2018年5G商用,這期間運營商建設投資肯定不能收回,相對於2G的10多年的運營週期,直到現在也沒有退網,而且2G時代也正式運營商的黃金時代,真正可以躺著賺錢的時代。4G的成本回收期如此之短,三家運營商的資金壓力就可想而知。但是技術就是生產力,誰掌握了先進技術誰就掌握了最有利的競爭手段。而且聯通3G時代的教訓才剛剛過去,所以無論如何咬緊牙關,三家運營商都要爭搶技術優勢和先機。當然這並不是附和技術無用論,更不是附和技術制勝論,運營商的抉擇也有被迫,畢竟國外製式和運營更成熟,我們還處於追趕超越的關鍵期,現在放棄5G升級,就可以說等於放棄以後的競爭,況且也就等於放棄了4G時代積累的優勢。無論未來多麼困難,5G總是要上的,而且三家肯定要爭取早上。

運營商一方面面臨新建無線網和寬帶網網絡設備投資,另一方面面臨基礎建設費用的持續高漲。一方面要加快技術升級,一方面要加大成本控制。很多省市運營商公司開始了“寅吃牟糧”搞經營,透支未來過日子。

網絡建維,這些錢不得不燒,但是怎麼燒的合理,能不能進行控制,包括企業自身做好成本核算,國家牌照發放、頻譜劃分等,相信答案是可以的。

二、無底線的降價

12月26日,一則“中國聯通大王卡用戶突破5000萬”新聞引爆了朋友圈。暫且不討論這個數據的真偽,只從周圍的客戶反映和騰訊的推廣力度就可以得知,聯通大王卡確實搶佔了很多年輕的高流量客戶。而且這則新聞中也披露了更重的一個信息,就是“2017年上半年,中國聯通4G用戶ARPU值為66.5元,去年同期為81.3元”。通過這組數據,不難推知,2017年下半年中國聯通的4G用戶ARPU值會更低。另外一則新聞2017年5月25日“中國移動CEO李躍:慎對無限流量套餐 保護行業價值”,在這則新聞中,中國移動表示,“面向新客戶的“任我用”套餐,國內流量不設上限,分為188元/月和288元/月兩個檔位,當流量使用超出12GB和20GB後會被限速。而老用戶則需支付238元/月才能升級為“任我用”套餐,不限速流量的上限為15GB”。到現在的2017年12月,中國移動的多家省級公司都在推廣98元不限量套餐,且不再限制新老客戶辦理。

從2017年5月到12月,時間剛剛過去半年,整個形勢就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另外,近期,中國電信在一些省市公司推出了39元不限量套餐。相信這樣的套餐肯定會吸取大批客戶。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跟不跟進,這裡已經沒有選擇,而是必須跟進了。

這僅僅是套餐資費的大幅度降價,而且是表現在直觀之中的。相應地,礙於人口自然增長和物聯網發展速度,客戶爭搶愈發激烈,發展客戶需要支付給代理商、渠道商以及終端商的代理費、酬金和補貼也要水漲船高。雖然三家運營商都沒有正式對外公佈過其獲取客戶的真實成本,但是這種成本肯定是居高不下而且是持續走高的。

增量不增收,這是三家運營商都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降價成為獲客主要手段後的結果。

三、居高不下的管理成本

行業內的人們不願意看到這個標題,因為這反映了大家明知而無法改變的現實。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通信行業內是真切的感受。

溝通成本過高。僅以長期詬病的PPT文化為例,長期以來形成的PPT文化,一項決策需要多個層級把關,每個層級都要PPT彙報。而且一些管理者還靠PPT做的好壞發現人才。有句不太恰當的話用在這裡“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種溝通成本,還不僅僅體現在這裡。十八大以來,三家運營商都出現了管理層腐敗問題。事件過後,各級都特別重視責任,層層上會,層層不決策。電信企業分營初期那種甩開膀子、擼起袖子加油乾的作風一去不復返,雖然各家都在高喊講責任重擔當。

資金成本高企。資金使用效率和預算管控能力有待提高。每天都有大量營收入賬,中國移動可是日入三個億,同樣每天有大量支出發生。國家要求開展提速降費以來,收支不平衡率持續升高。相應地,資金或是閒置,或是被用於非刀刃事項。實際上,“好鋼用在刀刃上”,三家企業都需要從頭管理並核算。作為管理層,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資金安全,但這不是否定盤活資金的理由。學會讓錢生錢,可能是一個好的選擇。

另外一些細小瑣碎的管理費用,落實到每個細節,花費可能不高,但是從全國的大盤子看,也是非常可觀的費用。實際上,僅僅統計一下打印紙的用度,就可以推知節約日常用品的必要性。當然了,三家企業可能還沒到需要這樣數手指頭過日子的時候,可是什麼時候才是節流的恰當時間呢?

行業內的任何人都不願意悲觀地預測行業未來的發展,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演進,新事物不斷出現,未來未必不樂觀。但是行業價值的未來走向是不是已經顯現,現在需要我們做些什麼,相信我們都有所啟示。告別草莽英雄,開展有序競爭,維護企業的成長性,或許才是行業發展和客戶利益保護的最好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