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泡馍:不吃这一碗,不能算到过西安

不吃这一碗

不能算到过西安~

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不吃这一碗,不能算到过西安

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食,尤其以西安的最为著名。有一句俗语“不吃羊肉泡馍,不算到过西安”,更加能体现羊肉泡馍的名气。

羊肉泡馍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

羊肉泡馍:不吃这一碗,不能算到过西安

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古代许多文献,如《礼记》以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西周时曾将牛羊肉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战国策》记载中山国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马子期,怒而走楚,说楚王伐中山,招致亡国的命运。

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出羊羹,味美,武帝竟封俘虏修之为太官史,后又高升为尚书光禄大夫。到了隋朝,出现了“细供没忽羊羹”(谢讽《食经》)。此当为最初牛羊肉羹和面食混作的烹调形式。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长制羹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羊羹者,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牛羊肉泡馍的雏形。经过唐、五代、宋、元等朝,各族人民陆续迁入内地,“渐变旧俗”。加上西安地处西北要冲,接近牧区,是牛羊交易的好市场。西安现在的西羊市、东羊市等古老历史街巷名称,就是当时的羊市。这些都为牛羊肉泡馍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羊肉泡馍:不吃这一碗,不能算到过西安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军队与借来的“大食”军队从凉鄯而收两京,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乱”。在唐王朝天子的恩准下,部分“大食”士兵被获准驻兵长安。“大食”兵行军打仗时常携带一种叫“饦尔木”的类似“馕”的食品,行军打仗旷日持久,士兵携带的

“饦尔木”常变干变硬难以下咽,他们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汤食用,这就是“泡馍”的雏形。随着“大食”兵和当地人的交往日甚,“饦尔木”的制作方法也从军营传播到市井,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饦饦馍”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流落长安街头。一天,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干硬无法下咽。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恳求给一碗羊肉汤,以便把馍泡软再吃。店主见他可怜,让他把馍掰碎,浇给一勺滚烫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吃了起来,吃得他全身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十年后,赵匡胤当了北宋的开国皇帝,一次出巡长安,路经当年那家羊肉铺,香气四溢,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汤泡馍的情景,便令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汤泡馍。店主一下慌了手脚,店内不卖馍,忙叫妻子马上烙几个饼。待饼烙好,店主一看是死面的,又不太熟,害怕皇帝吃了生病,便只好把馍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又煮了煮,放上几大片羊肉,

精心配好调料,然后端给皇上。赵匡胤吃后大加赞赏,随即命随从赐银百两。

这事不胫而走,传遍长安,于是来店吃羊肉汤泡馍的人越来越多,形成长安的独特风味食品。

羊肉泡馍:不吃这一碗,不能算到过西安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赞美诗句。及至明崇祯十七年,西安专营牛羊肉泡馍的

“天赐楼”在桥梓口开业。回族名厨马建行掌勺,食客盈门,生意兴隆,誉满古城。清末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居西安,曾慕名来此品尝,倍加赞扬。

“天赐楼”之后,又先后涌现出“老孙家”“同盛堂”“义祥楼”“一间楼”“老童家”“鼎兴春”和“老刘家”等10余家泡馍餐馆,竞相钻研,各具特色,使泡馍技术日臻完善。

羊肉泡馍:不吃这一碗,不能算到过西安

1936年,国民党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将军在西安用牛羊肉泡馍宴请蒋介石。1947年,国民党竞选国大代表时,曾用牛羊肉泡馍拉选票。当时报纸标题有:“君欲竞选国大代,请客先吃羊肉泡”,以一碗牛羊肉泡馍换取一张选票。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李达将军,曾分别在西安以牛羊肉泡馍宴请过尼泊尔前国王马亨德拉、越南胡志明主席等。

后来,西安牛羊肉泡馍在首都北京落户。西安饭馆的牛羊肉泡馍,还受到毛泽东主席、彭德怀元帅的青睐,多次慕名前往品尝。1986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邀请西安技师传授泡馍技艺,使牛羊肉泡馍这一地方风味食品跻入国宴行列,身价倍增。

一千多年来,经过西安坊上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泡馍”已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成为一道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喜食不厌的绝佳美食。

“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

,是对陕西人的生动写照。

羊肉泡馍:不吃这一碗,不能算到过西安

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西安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老孙家”“同盛祥”等较有名气,是土生土长的西安吃食。

羊肉泡馍不仅讲究烹调,更讲究会吃

第一种“干泡”,通过煮制,汤汁完全入馍内。此馍筋而韧、粘而滑。

第二种“口汤”,煮的馍酥绵光滑,吃完碗内留汤一口。

第三种“水围城”,宽汤煮馍,碗四周是汤,中点是馍,汤多馍散、清香绵滑。

第四种“单走”,就是汤归汤,馍不掰,食客自己吃馍喝汤。

羊肉泡馍:不吃这一碗,不能算到过西安

羊肉泡馍地道的吃法是需要先用手把馍掰碎,掰馍的方法也很有讲究:要把圆饼形状的馍先横竖掰成四块,把每块分别掰成两层,最后再把每小块细细地掰成黄豆大小。再用掰好的碎馍制作泡馍,这样的泡馍做出来才入味,吃起来香。

没有经验的人,吃前总习惯用筷子来回搅动,这是一忌。“老陕”的吃法是,从一边一点一点“蚕食”,这样能始终吃出鲜味。

吃时,还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嗜好,调入糖蒜,或香菜、辣子酱、芝麻油之类佐料。

吃后饮“高汤”一碗,异香满口,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

羊肉泡馍:不吃这一碗,不能算到过西安

羊肉泡馍还有一种吃法,就是现在广为流行的小炒。

小炒,就是将掰碎的白吉饼配以熟肉、羊肉汤、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及切成丝状的木耳、盐、味精等调料单锅单勺武火烹煮而成。

掰白吉饼颇有讲究,其掰饼的大小、粗细将直接影响羊肉泡的口感。

主勺的师傅往往根据掰的形状及大小,就能看出食客的性情来及进餐人的音容相貌来,且以馍定汤。

馍掰得如玉米粒者,必是一天不吃羊肉泡就“嘴里淡出鸟来”的老食客,他们往往掰馍就能掰半个小时,主勺师傅看见这种馍,往往宽汤大煮,倍加优待。尔后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中间放些许青青香菜。这样汤清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名之曰“水围城”

馍掰得大如核桃、且形状齿牙乱扎者,定是愣头愣脑或急于人赶路的人,主勺的师傅往往适其性情,将这种形状的馍做成

“口汤”或“单走”,食客往往三下五除二就解决战斗,抹嘴走人。

羊肉泡馍:不吃这一碗,不能算到过西安

羊肉泡馍在西安广受欢迎并不只是因为它的美味。它和西安的许多特色小吃一样,在街上随处可见,而且价格公道,是一种全民食品。不管身份高低贵贱,只要想吃,就能吃得起,是陕西人最普通、最重要的日常吃食之一

文章选自《长安客》9月刊 | “美食“栏目

“美食”栏目重在推介陕西本土特色美食。欢迎本土特色餐饮洽谈推介,让更多人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