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兄弑父当皇帝,朝代灭亡该怨谁

说起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政治上完成统一,经济上连年赶上好收成,钱粮堆满仓库。但它也是个短命王朝:虽也同于秦朝,只传了两朝,但究其原因还是有差别的。今天,我们来看下隋朝灭亡的原因。(以下为个人看法,欢迎讨论)

原因只有一个:杨广的父亲杨坚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隋文帝杨坚都做了些什么,使得杨广没能再守住这份"家业"。

杀兄弑父当皇帝,朝代灭亡该怨谁

一、隋文帝实施的"人口普查"制度,虽利于朝廷税收,但增加了百姓疾苦

隋朝统一之后的一个重要举措-"人口普查"。这个人口普查的方案也是打着普查人口的名义,而增强国家税收的力度。具体有这么两步内容。第一步:个人申报,每个人自己到申报点去申报,验看年龄和相貌。凡二十以上六十以下都得服徭役,而且赋税还根据年龄,划分了阶梯税款。第二步:根据家庭年收入和人口定出一个标准,每家每户都按这个标准去参照对比。分成上、中、下三种基本税款,在这三种的基础上再细分。哎,这隋朝真是想尽一切办法琢磨老百姓的口袋子。

而隋文帝杨坚所推行的"人口普查"制度后,带来了两种结果:一是有利于隋朝的税收;二是严苛的税收政策,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增加了人民的逆反心理。而这种逆反朝廷的情绪,则在杨广继位后发酵了,成为导致隋朝灭亡的一个因素。

杀兄弑父当皇帝,朝代灭亡该怨谁

二、杨广遗传了他父亲杨坚的性格特点,导致了在位期间一系列以性格因素为导向而发生的问题。

杀兄弑父,登上皇位

隋文帝杨坚本就是一个阴狠、毒辣、奸猾对异己毫不手软之人。而隋炀帝杨广也是遗传了他父亲基本的性格特点,他的种种手段都先用到自家亲人身上了。

隋文帝五个儿子:杨勇、杨广、杨俊、杨谅、杨秀。杨广首先精心算计,使杨坚废黜了太子杨勇后,自己上位当上了太子。

杨广做太子后,伙同杨素诬陷废黜了蜀王杨秀,逼反和杀害了汉王杨谅。其中,秦王杨俊被贬为普通百姓后,抑郁而死。杨坚曾一语双关的说过"五子同母,可谓是真兄弟"而夸耀群臣。而他这个平日里最为喜爱的儿子杨广,却在杨坚生命的最后时刻,把他这个父亲害死而夺取皇位。杨广随后即皇帝位,是在父亲和兄弟的血泊里宣布的。

杀兄弑父当皇帝,朝代灭亡该怨谁

三、隋文帝杨坚灭南陈、拒突厥,征天下财粮,使隋朝真正的"国富民贫"。

隋朝建立之后,经过一系列新政,使国力大为增强,史称"开皇之治"。随后废西梁、灭南陈,使隋朝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安稳的环境。而本来已在北方草原形成统一的突厥分裂成了东西两半,相互间斗争也是非常激烈。而且纷纷向隋朝寻求帮助,以纳朝贡。所以说,突厥对于隋朝的北方没有构成大的威胁。

外部环境的安稳,为隋朝积累了厚实的家底,甚至后世有对比隋朝与唐朝经济实力的。但隋朝的"富",却建立在百姓的"贫"上面。隋文帝杨坚一直以勤俭为准则,而死前几年却也开始享受生活为主了。

杀兄弑父当皇帝,朝代灭亡该怨谁

隋炀帝杨广上位后,其实隋朝还处在强盛而稳定的时期。而隋炀帝或许是真的想急于的实现心中的想法,做了这么几件事:攻打西域、修建宫殿、修大运河、巡游视察、远征高丽。或许是急功急利,在修宫殿、修大运河时就动了家底,徭役百万,以当时的修筑工程的技术,最需要的就是人。而由于赶上疾病和粮食的问题,劳工死亡无数,积累下大量的民怨。在民心这方面,隋文帝杨坚就没给杨广留下好底子。

而远征高丽,则再次征天下财,劳役百万人。这也就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高丽是建立在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时不常的就派遣小股武装骚扰中原地区。而隋炀帝呢,平叛了几次南方的暴乱后,正没事可做呢。打高丽吧,就当练兵了,这一练就接连打了三次,练没了大隋朝上百万的士兵。就因为隋炀帝这么一个决定,也把隋朝向灭亡的方向推近了一大步。

杀兄弑父当皇帝,朝代灭亡该怨谁

612年隋炀帝一意孤行,举兵百万攻打高丽。高丽据守险地,隋军久攻不下,一直僵持了大半年后,隋军断粮了。败走,高丽追击,隋军基本损失殆尽。

隋军修养半年后再次起兵攻打高丽,僵持月余。此时,后方传来杨玄感叛乱,隋炀帝韩怕了,立马班师回朝。车马、器械、辎重都留给了高丽。

又过了大半年,隋炀帝于614年二月,朝政时问大臣:你们商讨下,拿出个讨伐高丽的计划。大臣们傻了,连年打了两次了,士兵损失了近百万,辎重、车马、器械,你堆成山的送给人家,你家就算是皇室,也禁不起这么"造"啊。于是,朝堂之上,群臣鸦雀无声。

而隋炀帝不管这套,再次征天下之兵,非得要把高丽拿下不可。于是三月起兵,各路人马汇聚于途中,其中多数跑了没来。但高丽挺不住了,欺负人也没有像你这样无底线的欺负吧。待攻及至平壤时,高丽王高元慌了,急派使臣乞降。而隋炀帝呢,那当然是欣然接受,顺势下台,敕令:撤兵。

杀兄弑父当皇帝,朝代灭亡该怨谁

以隋炀帝御驾亲征的三次出兵,其实可以说是失败的。对外,表面上又臣服了一个高丽国。但是,国内经历了三年的征战,百姓困苦不堪,劳民伤财,各地农民起义时有发生。整个隋朝天下处在了摇摇欲坠的时期。

617年,各地的起义军已发展的如火如荼,而隋朝的各地守将也举起义旗,纷纷称王。李渊则于太原起兵,占据关中,抢尽先机。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被亲兵所害。

不管是杨坚还是杨广,性格上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做的事情永远都存在着两面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