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兄弒父當皇帝,朝代滅亡該怨誰

說起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政治上完成統一,經濟上連年趕上好收成,錢糧堆滿倉庫。但它也是個短命王朝:雖也同於秦朝,只傳了兩朝,但究其原因還是有差別的。今天,我們來看下隋朝滅亡的原因。(以下為個人看法,歡迎討論)

原因只有一個:楊廣的父親楊堅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隋文帝楊堅都做了些什麼,使得楊廣沒能再守住這份"家業"。

殺兄弒父當皇帝,朝代滅亡該怨誰

一、隋文帝實施的"人口普查"制度,雖利於朝廷稅收,但增加了百姓疾苦

隋朝統一之後的一個重要舉措-"人口普查"。這個人口普查的方案也是打著普查人口的名義,而增強國家稅收的力度。具體有這麼兩步內容。第一步:個人申報,每個人自己到申報點去申報,驗看年齡和相貌。凡二十以上六十以下都得服徭役,而且賦稅還根據年齡,劃分了階梯稅款。第二步:根據家庭年收入和人口定出一個標準,每家每戶都按這個標準去參照對比。分成上、中、下三種基本稅款,在這三種的基礎上再細分。哎,這隋朝真是想盡一切辦法琢磨老百姓的口袋子。

而隋文帝楊堅所推行的"人口普查"制度後,帶來了兩種結果:一是有利於隋朝的稅收;二是嚴苛的稅收政策,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增加了人民的逆反心理。而這種逆反朝廷的情緒,則在楊廣繼位後發酵了,成為導致隋朝滅亡的一個因素。

殺兄弒父當皇帝,朝代滅亡該怨誰

二、楊廣遺傳了他父親楊堅的性格特點,導致了在位期間一系列以性格因素為導向而發生的問題。

殺兄弒父,登上皇位

隋文帝楊堅本就是一個陰狠、毒辣、奸猾對異己毫不手軟之人。而隋煬帝楊廣也是遺傳了他父親基本的性格特點,他的種種手段都先用到自家親人身上了。

隋文帝五個兒子:楊勇、楊廣、楊俊、楊諒、楊秀。楊廣首先精心算計,使楊堅廢黜了太子楊勇後,自己上位當上了太子。

楊廣做太子後,夥同楊素誣陷廢黜了蜀王楊秀,逼反和殺害了漢王楊諒。其中,秦王楊俊被貶為普通百姓後,抑鬱而死。楊堅曾一語雙關的說過"五子同母,可謂是真兄弟"而誇耀群臣。而他這個平日裡最為喜愛的兒子楊廣,卻在楊堅生命的最後時刻,把他這個父親害死而奪取皇位。楊廣隨後即皇帝位,是在父親和兄弟的血泊裡宣佈的。

殺兄弒父當皇帝,朝代滅亡該怨誰

三、隋文帝楊堅滅南陳、拒突厥,徵天下財糧,使隋朝真正的"國富民貧"。

隋朝建立之後,經過一系列新政,使國力大為增強,史稱"開皇之治"。隨後廢西梁、滅南陳,使隋朝一段時間內處於相對安穩的環境。而本來已在北方草原形成統一的突厥分裂成了東西兩半,相互間鬥爭也是非常激烈。而且紛紛向隋朝尋求幫助,以納朝貢。所以說,突厥對於隋朝的北方沒有構成大的威脅。

外部環境的安穩,為隋朝積累了厚實的家底,甚至後世有對比隋朝與唐朝經濟實力的。但隋朝的"富",卻建立在百姓的"貧"上面。隋文帝楊堅一直以勤儉為準則,而死前幾年卻也開始享受生活為主了。

殺兄弒父當皇帝,朝代滅亡該怨誰

隋煬帝楊廣上位後,其實隋朝還處在強盛而穩定的時期。而隋煬帝或許是真的想急於的實現心中的想法,做了這麼幾件事:攻打西域、修建宮殿、修大運河、巡遊視察、遠征高麗。或許是急功急利,在修宮殿、修大運河時就動了家底,徭役百萬,以當時的修築工程的技術,最需要的就是人。而由於趕上疾病和糧食的問題,勞工死亡無數,積累下大量的民怨。在民心這方面,隋文帝楊堅就沒給楊廣留下好底子。

而遠征高麗,則再次徵天下財,勞役百萬人。這也就加速了隋朝的滅亡。高麗是建立在朝鮮半島上的一個國家,時不常的就派遣小股武裝騷擾中原地區。而隋煬帝呢,平叛了幾次南方的暴亂後,正沒事可做呢。打高麗吧,就當練兵了,這一練就接連打了三次,練沒了大隋朝上百萬的士兵。就因為隋煬帝這麼一個決定,也把隋朝向滅亡的方向推近了一大步。

殺兄弒父當皇帝,朝代滅亡該怨誰

612年隋煬帝一意孤行,舉兵百萬攻打高麗。高麗據守險地,隋軍久攻不下,一直僵持了大半年後,隋軍斷糧了。敗走,高麗追擊,隋軍基本損失殆盡。

隋軍修養半年後再次起兵攻打高麗,僵持月餘。此時,後方傳來楊玄感叛亂,隋煬帝韓怕了,立馬班師回朝。車馬、器械、輜重都留給了高麗。

又過了大半年,隋煬帝於614年二月,朝政時問大臣:你們商討下,拿出個討伐高麗的計劃。大臣們傻了,連年打了兩次了,士兵損失了近百萬,輜重、車馬、器械,你堆成山的送給人家,你家就算是皇室,也禁不起這麼"造"啊。於是,朝堂之上,群臣鴉雀無聲。

而隋煬帝不管這套,再次徵天下之兵,非得要把高麗拿下不可。於是三月起兵,各路人馬匯聚於途中,其中多數跑了沒來。但高麗挺不住了,欺負人也沒有像你這樣無底線的欺負吧。待攻及至平壤時,高麗王高元慌了,急派使臣乞降。而隋煬帝呢,那當然是欣然接受,順勢下臺,敕令:撤兵。

殺兄弒父當皇帝,朝代滅亡該怨誰

以隋煬帝御駕親征的三次出兵,其實可以說是失敗的。對外,表面上又臣服了一個高麗國。但是,國內經歷了三年的征戰,百姓困苦不堪,勞民傷財,各地農民起義時有發生。整個隋朝天下處在了搖搖欲墜的時期。

617年,各地的起義軍已發展的如火如荼,而隋朝的各地守將也舉起義旗,紛紛稱王。李淵則於太原起兵,佔據關中,搶盡先機。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揚州)被親兵所害。

不管是楊堅還是楊廣,性格上的特點,決定了它們做的事情永遠都存在著兩面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