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類食物,是新生兒黃疸的“幫凶”,味道再好,孕媽也要少吃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主要是血液中膽紅素的積聚。膽紅素是紅細胞分解過程中釋放的一種黃色色素。過多的這種色素會導致皮膚、眼睛和牙齦變黃。已經有研究,新生兒的黃疸可能跟媽媽的飲食有關係,因為肝臟通常過濾血液中的膽紅素。準媽媽如果經常吃這幾類食物,新生兒出現黃疸的可能性會增加。

這4類食物,是新生兒黃疸的“幫兇”,味道再好,孕媽也要少吃

孕婦在孕期應該不吃或者少吃的食物

1、精製碳水化合物

精製碳水化合物,就是指麵條、麵餅等精細麵食和麵包、蛋糕、餅乾這些烘焙食物。之所以稱這些食物為精製碳水化合物主要是這些食物對澱粉進行了深加工處理,把原始穀物中的麩皮和胚芽都去掉了,穀物中的維生素,纖維素,各種礦物質也都被去除了。這些精製碳水化合物在人體內會被很快的分解,準媽媽的血糖會上升,糖攝入過多會損害肝功能,包括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這有可能是新生兒患黃疸的原因之一。

這4類食物,是新生兒黃疸的“幫兇”,味道再好,孕媽也要少吃

2、包裝、罐頭和煙燻食品

許多包裝、罐頭或煙燻食品,特別是熟肉和罐頭蔬菜,含有高水平的防腐劑。這些防腐劑通常是鹽的形式,如硝酸鹽和硫酸鹽。鹽會使身體脫水,使消化和新陳代謝更加困難,並對肝臟造成壓力。每100克(或0、6克鈉)或以上含1、5克鹽的食物被認為含鹽量高。準媽媽鹽攝入量高也可能造成新生兒黃疸。

這4類食物,是新生兒黃疸的“幫兇”,味道再好,孕媽也要少吃

3、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油炸、油性和快餐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很難消化,尤其是那些用部分氫化植物油製作的食品。一些乳製品,包括奶酪、全脂牛奶和全脂酸奶,也含有高水平的飽和脂肪。

研究人員並不完全確定原因,但研究表明,攝入大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準媽媽,寶寶患黃疸的幾率也增加。

這4類食物,是新生兒黃疸的“幫兇”,味道再好,孕媽也要少吃

4、生的或未煮熟的魚或貝類

生的或未煮熟的魚和貝類可能含有毒素,會損害肝臟和其他消化器官。還有一種風險是它們含有可以感染肝臟的病毒、細菌和寄生蟲。這也會增加寶寶患黃疸的可能性。

這4類食物,是新生兒黃疸的“幫兇”,味道再好,孕媽也要少吃

總結:

新生兒的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一般來說,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過了一週到兩週就會自行恢復。但是,準媽媽卻可以通過飲食來調劑自己的體質,進而減少或者減輕新生兒黃疸的發病可能。

這4類食物,是新生兒黃疸的“幫兇”,味道再好,孕媽也要少吃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這4類食物,是新生兒黃疸的“幫兇”,味道再好,孕媽也要少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