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軍為何偏偏不敢和美軍、蘇軍拼刺刀?


日軍:我們蝗軍士兵,就是被衝鋒槍掃成篩子,就算是被噴火器燒成烤肉,在軍官的一聲令下也要板載衝鋒! 誒呀媽呀塹壕待著真安全(真香)。

刺刀衝鋒和白刃戰這種一聽起來就讓人熱血澎湃的戰術在日軍中具有非同尋常的戰術意義和精神意義,在奠定日本列強地位的日俄戰爭中,鬼畜乃木希典大將就成功的讓數萬日本年輕人向俄羅斯帝國軍隊發動刺刀衝鋒。雖然戰鬥獲得了勝利,但是損失的人數一度讓所有士兵的母親恨不得把乃木希典剝皮抽筋。

日俄戰爭根本就是拿人命堆出來的

但是乃木希典作為日軍武士道的集之大成者,雖然作為一名軍人他就是個傻子,但是作為一名臣子拉出來作為正面典型還是非常不錯的。因此日本人在一戰和二戰的戰術訓練中非常重視“武士道”精神體現的白刃戰和刺刀術(日文為銃剣術)

(在中國戰場小太爺這種瘸子還能拿刺刀捅死日本兵,只能說小太爺戰術素質太過硬了)

從物質方面講,日本的工業實力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在軍隊進行武器設計製造時為了減少後勤的壓力,儘量使用友坂6.5mm子彈。軍隊中的輕武器子彈一律使用8mm南部手槍彈和6.5mm以及7.7mm彈藥。武器也是儘量從節省彈藥減輕後勤壓力下手。因此從一戰結束之後,日本就建立了以38式步槍、大正十一式機槍和92式重機槍為體系的輕步兵裝備體系。(雖然這些武器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更換,尤其是歪把子早早就撤裝了)

從精神方面來講,日本士兵訓練時雖然格外重視高精度射擊,但在平時訓練的時候非常重視刺刀見紅的精神,在日本士兵看來刺刀拼殺是一種公平且武士的決鬥。因此從基層士兵到上層軍官都非常重視刺刀術,實際上對於高層來講,刺刀術能夠有效的減少彈藥消耗和後勤補給壓力,這才是最主要的。

刺刀見紅對於日本人在中國戰場上非常好用,大兵團戰鬥的時候日軍的火炮對中國軍隊有著絕對的壓制,面對缺衣少彈的中國輕步兵,發動刺刀衝擊收到的火力壓制比較少,反而還能取得不小的戰果,甚至比高精度步槍射擊好用。

然而面對高度工業化的美國的蘇軍的時候,無論是衝鋒槍還是火焰噴射器,亦或是鋼鐵洪流,任何一個戰爭機器面前日軍的萬歲衝鋒也只能變成自殺衝鋒。在戰爭徹底變為後勤上的戰爭和工業上的戰爭的時候,日軍貧弱的火力已經無法用萬歲衝鋒彌補了。因此即使發動了刺刀衝鋒,也只是給對面送人頭。莫不如從中國戰場學習一下游擊經驗,化整為零逐個殺傷。

二戰日軍在太平洋地區取得的戰果實際上都是從中國學習的經驗:瓜達爾卡納島的戰鬥證明了大規模刺刀衝鋒沒有任何作用,於是使用中國軍隊的游擊戰術,隱藏起來,利用詭雷、陷阱等發動偷襲;而硫磺島戰鬥使用了中國的地道戰,將整個折缽山作為一整個構造嚴密的工事,美軍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才取得了硫磺島的勝利;後來的沖繩戰役更是讓美國人瞭解到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聽說你們日本人向我們坦克發動刺刀衝鋒?你刺刀有我裝甲厚嗎?

天鬧黑卡板載!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成為焦炭)

聽說這裡有日軍?機槍準備好了沒?


軍事觀察員東旭


二戰中,日本兵是最喜歡與對手拼刺刀的,而且日本兵也非常擅長拼刺刀,曾經在中國戰場,倒在日本兵刺刀下的中國士兵及平民是不計其數。日本兵的“三八大蓋”步槍前端都配得有刺刀,而且刀身比較長。可見,日本兵已經把拼刺刀作為了他們非常重要的一種戰術。這與日本兵的“武士道”精神是分不開的。但是,在二戰後期,日本兵卻不敢與美國大兵和蘇聯士兵來拼刺刀,這是有原因的。

在太平洋戰場,當美國與日本在東南亞一些島嶼上面做殊死搏鬥時,因武器裝備不如美國大兵的那麼精良,所以日本兵就想辦法尋找與美國大兵拼刺刀的機會。剛開始,日本兵也曾經與美國大兵拼過刺刀,而且取得了很多優勢。日本兵仗著身材矮小,東南亞的島嶼上又叢林密佈,日本兵藉助叢林的掩護悄悄向前推進,然後出其不意地端起刺刀叫囂著向美軍猛撲過去。美國大兵哪裡見過這種陣勢?在他們平時的訓練課程中並沒有拼刺刀的練習,而且也沒有像樣的冷兵器。所以牛高馬大的美國大兵面對日本的刺刀衝鋒是根本就不知所措,被捅死了很多,剩下的只有潰逃,損失相當嚴重。

後來,美軍指揮官痛定思痛,便制定了一套便於近戰的戰術方式。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人手配備一把手槍。因手槍體量小巧,攜帶方便,射擊角度又靈活,而且射速不如步槍,所以就算穿透了日本兵的身體之後也不會誤傷自己人。所以, 下次再遇上日本兵哇啦哇啦衝過來時,美國大兵抬手就是一槍給他直接崩了,根本不給其展示刀法的機會。但手槍有一個弱點,就是每個彈夾只有6發子彈,而且有時會子彈卡殼,所以後來,美軍便自發地結為幾人一組,同伴之間相互輪流掩護裝彈。因此,日本兵以後就不敢與美軍近戰了。

日本關東軍與蘇聯紅軍在諾門坎進行戰鬥時,面對蘇軍的機械化部隊毫無勝算,所以也曾經想過用拼刺刀的方式來進行戰鬥。但諾門坎地區是清一色的廣闊平原地帶,非常適合蘇軍機械化部隊作戰。每次作戰的場景一般都是前面是厚重的鋼鐵怪獸坦克在前隆隆推進,天上有飛機嘶叫著對日軍進行轟炸掃射。進過坦克飛機的清理之後,剩下的日軍也就是殘兵敗將了。如果還有日軍不知好歹向蘇軍進行刺刀衝鋒,很簡單,蘇軍的衝鋒槍可不是吃素的,還沒近身就像割韭菜一樣給直接突突掉了。【闕興明】


大國策


受到傳統武士道影響,以及多場戰爭的實戰經驗,包括西南戰爭和日俄戰爭,日軍對所謂的白兵突擊情有獨鍾,這不僅僅是因為此前,刺刀衝鋒顯示出了很強的戰鬥能力,而且還認為刺刀能顯示軍人的勇氣,這一點,跟當年的三十米內刺刀見紅很類似。

但他們完全忽略了戰爭的變化,從一戰開始,自動武器就已經大規模出現在了戰場上,在無法壓制對方自動武器的情況下,刺刀衝鋒完全就是大屠殺,事實上,日俄戰爭中日軍也遇到了這個問題,乃木希典的滿洲軍第三軍,在旅順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但因為戰爭的勝利,以及日本需要對軍隊形象的維護,反而讓這種古典戰術得以保留下來。

中國戰場上,對面的中國軍隊基本都處於絕對劣勢,這裡指的是火力上,日軍配備的大量火炮能輕鬆敲掉中國軍隊的輕重機槍。但在太平洋戰場上,剛從中國戰場過來的日本南方軍,很快認識到了歐美列強們的威力,除了更多的輕重機槍外,還有大量的衝鋒槍,大量自動火器,讓美軍在戰場上能編織其吞噬一切生命的火網,充足的後勤讓其不必擔心彈藥補給問題。

事實上,如果您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在太平洋上,日軍發動的刺刀衝鋒,大多都是陷入絕境後的行動,糧彈耗盡,外無援軍,在無法投降的情況下,是病餓而死,還是選擇衝鋒被打成篩子?後者無疑更有吸引力,何況還能落個忠君報國的名號。所以,與其說是刺刀衝鋒,不如說一死求個痛快,美軍根本不必與其拼刺刀,只要不斷掃射就可以了。日俄戰爭的經驗也表明,雖然歐美人更高大更強壯,但與受到長時間刺刀訓練的矮小日本士兵相比,拼刺刀的時候是一邊倒。

至於蘇軍,情況也類似,唯一的不同時,蘇軍的衝鋒槍更多,還有大量的坦克裝甲車輛,戰爭末期,日本即將投降,誰都知道打不下去了,多年被洗腦的皇國美夢破滅,很多太過於忠君愛國的日本人受不了刺激,有的選擇自殺,有的選擇讓蘇軍給個痛快罷了。


鷹眼防務觀察


我是軍林縱橫!

事實上,這個問題嚴格地說來,是個偽命題。不過了解一下那段歷史,尤其是看當年日軍的兇悍,正視當今“神劇”不無好處!

對上美軍、蘇軍,日軍不是不願意,而是很願意拼刺刀,因為重裝備不如人,如果以拼刺戰勝對方不是很合算嗎?

裝備也適合拼刺

二戰時期的日軍,拼刺是其一大優勢。要知道,日本兵的訓練簡直就是按照特種兵的標準來訓練的。(戰爭後期因兵員嚴重不足素質下降不算)當然這不是指日軍的身高,確切地說,當年的日本兵個子小得很。

有資料顯示,1927年,日本頒佈的《昭和2年兵役法》曾將適齡青年分為5種。身高超過150釐米,且各項身體指標優良的青年屬於“甲種兵役人員”,身高在150釐米以上,身體大部分指標優良的青年屬於“乙種兵役人員”,身高在145釐米以上的屬於“丙種”,有精神異常或者身高不足145釐米的屬於“丁種”,而完全不適合服兵役的人員一般被劃為“戊種兵役人員”。

這身高

日本軍方針對這一特質,進行了一系列訓練工作,把每個青壯年培養成能夠單兵的作戰軍人,不僅武器操作課程抓得很緊,更重要的是單兵體能訓練、刺殺訓練更是強項。

其專業軍事素養,吃苦、耐勞、不怕死,負重長途行軍等在戰場上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一度令交戰對手頭疼。

日軍之所以如此喜歡白刃戰,原因就是因為國小資源匱乏,他們認為裝備衝鋒槍不僅造價太高,實際作戰效益趕不上百發百中的神槍手!

長途襲擊是其慣用打法

許多日本部隊隊傾向於白刃格鬥。很多日本男子從小就接受刀術訓練,以至於許多老兵(到抗戰後期後源素質就整體下滑了)對於人體的肌肉都十分熟悉,可以巧妙地直接將刀尖插入敵人的心臟。

當年中國抗日戰場,很少有部隊在白刃格鬥中能戰勝日軍,其實美俄也怵。

比如說美軍,剛開始也被其氣勢嚇倒,傷亡較重,非常頭痛日軍的這種打法。後來,美軍研究發現,手槍是近距離作戰的理想武器。

美軍白刃格鬥也怵

實戰證明,手槍在白刃戰中作用最好。它的長度短,可以輕易轉向任何一方射擊,射擊姿勢也可以五花八門,裝藥少,即便近距離擊中第一個對手後,也不易貫穿擊傷後面的自己人,而威力遠超過刺刀。一旦遇上短兵相接,美軍更是將三個人編為一組,如果出現其中一個人子彈打空的情況,其他兩人可以掩護裝子彈。美軍短槍對刺刀的戰法一出,日本人再也不敢隨便找美軍拼刺刀送死了。

到後來,美軍發現火炮、飛機、噴火器的效用以後,乾脆近距離作戰也儘量迴避了。

俄軍同樣不願近距離纏鬥,坦克集群衝鋒,大量火炮的轟擊,令日軍的白刃格鬥根本沒有市場。


軍林縱橫


美軍、蘇軍個頭高大,勇猛無比,力大無窮,如果和倭寇小日軍拼刺刀,簡直就比殺豬還容易,日軍同樣是逢善欺逢惡怕,所以,形成了日軍怕的地方不敢惹,不怕的地方天天騷擾。


空中彩虹58


1.日本陸軍注重射擊精度,擅長白刃戰,這是與日本國家資源有限,無法忍受消耗戰的國情相適應的,日本歷史上的武士道傳統也是促使日本陸軍注重白刃戰的歷史因素,日本陸軍主要在亞洲進攻中國,對於當時的中國軍隊,日本陸軍的精準設計加白刃戰就能輕鬆擊潰,因而拼刺刀的戰術是十分有效的,因為大多數普通中國士兵吃不飽,穿不暖,訓練很差,拉丁抓來的,日本陸軍打敗這樣的軍隊,優勢明顯。

2.對於蘇軍,其歷史傳統也是擅長白刃戰,騎兵衝鋒的,但是這種戰術使它在歷史上與歐洲列強的爭鬥中,損失慘重,例如克里米亞戰爭,一戰;它的傳統對手,英法,尤其是德國的火力極其猛烈,而且歐洲列強的殘酷混戰,已經進化到注重重炮,機槍,轟炸機,毒氣等遠超白刃戰騎兵衝鋒的境地。日軍的白刃戰在蘇軍的重炮,轟戰機,機槍,衝鋒槍的打擊下,根本無還手之力,注意蘇聯資源豐富,不怕消耗,日軍當然不敢與之拼刺刀,這就是送死。

3.美軍的戰略戰術也是建立在美國資源豐富的國力上的,美軍的火力甚至超過蘇軍,尤其是海軍空軍火力,在與日軍爭奪太平洋的戰爭中,往往以海軍重炮,飛機轟炸進行地毯式覆蓋清理,然後才是陸軍登陸,這種情況下日本陸軍的拼刺刀,就是找死,沒見著美軍就被美軍海空軍火力給炸飛了,注意海軍的炮口直徑不是陸軍火炮能比擬的,尤其是日本陸軍的火炮口徑更小。

當然日本陸軍可以採用鑽地洞,偷襲的戰術促成與美軍的白刃戰,但是美軍士兵歷史上有牛仔傳統,如同日本陸軍的武士傳統,武士刀再鋒利,刀法再厲害,在左輪手槍簡單的打擊下,也是送死。


軍都長弓


事實恰恰相反,日軍十分想和美軍、蘇軍拼刺刀,但人家不願跟他玩兒,各種輕重武器一起開火,就給鬼子給突突了。

經常看抗戰劇的都知道,無論是國軍還是共軍,在日軍近距離交戰時都會選擇拼刺刀或者大刀片砍鬼子,這並非神劇情節,而是因為我軍裝備太差,普通士兵根本沒有手槍、衝鋒槍等近戰武器,像八路軍連人手一支步槍都達不到,一旦鬼子衝進本方陣地,只能選擇拼刺刀。

美軍、蘇軍就不一樣了。這兩位堪稱二戰期間最富裕、火力最猛的軍隊。當中國戰場的武器裝備還停留在一戰水平時,人家已經是二戰中的頂尖土豪了。

先說說最擅長割韭菜的蘇軍。

蘇聯和日本的交戰時間很短,因為鬼子實在太不經打。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日軍好歹還和蘇軍拼了一把,雙方互有傷亡,但鬼子此後再不敢打蘇聯的主意。

1945年5月,納粹德國投降,歐洲戰事結束以後,蘇軍出兵中國東北。經歷過德軍考驗的蘇軍堪稱地球最強部隊,面對號稱日本最精銳之師的70萬關東軍,蘇聯根本不用主力,坦克集群在開闊的東北平原上突擊猛進,打得關東軍屁滾尿流,拼刺刀?根本不給你機會。

即便是步兵衝鋒,鬼子也是送死。蘇軍的波波沙衝鋒槍,射程200m,容彈71發(彈鼓),射速900發/分,鬼子們還沒衝過來,就被割韭菜了,子彈吃不完兜著走。

再說命最值錢的美軍。

美國和日本主要在太平洋戰場打仗,島嶼登陸作戰時的主力是海軍陸戰隊,美軍士兵除了配備最基本的單兵武器——步槍外,還有湯普森衝鋒槍、手槍,最後才是刺刀或匕首。

由於武器裝備落於下風,日軍就喜歡近戰拼刺刀,一開始,美國大兵面對狂叫著衝上來的鬼子也曾拼過刺刀,但他們發現自己根本不是鬼子的對手。

美國大兵很愛惜生命,也很畏懼鬼子的拼命精神,所以美軍給士兵每人標配一把手槍(通常只有軍官才配手槍),儘量避免和日軍近距離接觸。如果避免不了近戰,美國大兵的湯普森衝鋒槍一陣突突,讓鬼子沒有拼刺刀的機會;衝鋒槍沒子彈了,可以用手槍;手槍換子彈時,戰友可以相互掩護,輪流換彈;最後都沒子彈了,才拼刺刀或匕首。

試想一下,如果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擁有美蘇兩國的精良武器和無限子彈,我們的戰士還需要餓著肚子和日本鬼子拼刺刀嗎?所以說中國士兵不是喜歡拼刺刀,而是不得不拼刺刀。他們保家衛國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二戰中,日軍擅長白刃戰,特別是在中國戰場一言不合就拼刺刀,但是不敢和美國和蘇聯拼刺刀是由於雙方的客觀條件決定的。

日本人在中國戰場,主要使用的三八大蓋的步槍,由於中國武器裝備落後,日本的三八大蓋在中國戰場顯得威力很大,日本本就尊重武士刀精神,一言不合就拼刺刀,於是面對當時軍事素質弱的中國軍隊,喜歡拼刺刀;

而二戰時期,美軍和蘇軍的士兵普遍裝備的都是衝鋒槍等自動為武器,甚至坦克都很普遍,在戰爭初期,日軍也嘗試過與美軍、蘇軍拼刺刀,但他們發現在他們還沒衝到強大的美蘇軍隊面前,已經被消滅得差不多了,於是日本人學乖了。在後來與美蘇軍隊的作戰中,日軍大多都躲在要塞和坑道里與美蘇軍隊作戰,這樣也使美軍吃盡了苦頭,特別是在太平洋的島嶼作戰時,日軍為了躲避美軍強大的火力攻擊,竟然把整座山掏空來抵禦美軍的進攻,使美軍死傷慘重。


密探零零發


我來告訴你吧!

首先,我們必須得承認,日軍的拚刺刀技戰術是獨創的,也是一流的。

日本人普遍個子矮,所以很早以前日本國被人稱做“倭國”,日本鬼子也叫“倭寇”。所以小日本後來發明了拼刺刀的技戰術,藉助槍桿和刺刀的長度,以彌補人矬臂短的不足。小日本的這一招在一個時期還挺“奏效”,死於日軍刺刀下的軍人和老百姓何止成千上萬!

那麼,為什麼日軍不敢和美軍、蘇軍拚刺刀呢?這裡有四個原因:

首先,美軍和蘇軍是後來介入對日軍作戰的,對日軍拚刺刀的技戰術已做了充分研究,並制定了克敵制勝的辦法。

第二,美軍蘇軍的武器裝備先進,大多配備的是衝鋒槍和自動步槍,這邊日軍剛拉開拚刺刀的架式,那邊一梭子子彈結束戰鬥。

第三,即使真拚刺刀,同樣都用三八大蓋,美軍蘇軍身高臂長力大,日本人也很難佔得便宜。

第四,戰爭到後期,日軍已對美軍蘇軍產生恐懼心理,未上戰場先怯三分,端著刺刀手還哆嗦,不輸才怪呢!


誰憐一燈影


美國和蘇聯製造能力強大,當時裝備足夠給日本鬼子洗子彈淋浴,使用衝鋒,拼刺刀,對付八路軍的戰術,對付美國和蘇聯士兵,基本等於自殺,日本人就是在中國待久了,以為自己在世界上很強大,其實他們的武器在美蘇眼裡都是垃圾,就像下棋,長期和水平低的下,狂妄自大的性格逐漸養成,滅亡是遲早的。

蘇聯“波波沙”PPSh-41,是二戰期間產量最大的衝鋒槍,達500萬支。 射速900發/分。 美國M3,二戰初期,“湯姆遜”衝鋒槍已然落伍,因此急需一種衝鋒槍來替代,於是M3於1942年“走馬上任”。二戰結束時,這兩種槍大約一共生產了60多萬支。射速450發/分。。湯普森衝鋒槍,又叫芝加哥打字機。第二次世 界大戰中還為盟國軍隊所使用。二戰期間,湯普森衝鋒槍生產量達140多萬支。單發40發/分連發120發/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