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有為五幅中堂,拋開其在政治上作為,喜歡康書的有沒有

一、康有為《“海上回槎”中堂》,紙本行書,133.5cm×61.5cm。

清代|康有為五幅中堂,拋開其在政治上作為,喜歡康書的有沒有

海上回槎,認

舊時鷗鷺,猶戀蒹

葭。

二、康有為《錄句中堂》,紙本行書,110cm×54cm。

清代|康有為五幅中堂,拋開其在政治上作為,喜歡康書的有沒有

元利孔福,神所

子畜。般樂無苦,

得其歡欲。

三、康有為行書《“太白閒雲”中堂》,紙本行書,130cm×64cm,長沼弘毅藏品。

清代|康有為五幅中堂,拋開其在政治上作為,喜歡康書的有沒有

太白閒雲,新豐

舊雨,多少英遊

銷歇。

四、康有為行書《“天上人間”中堂》,紙本行書,130cm×65cm。

清代|康有為五幅中堂,拋開其在政治上作為,喜歡康書的有沒有

天上人間千往還,而今遊戲在人間。生

民疾苦何忍去,木石與居猶自頑。茅

舍槿籬盤磴道,茂林修竹杭崇山。

結廬人境心仍遠,呼吸通天開九關。

五、康有為《自作“庭蔭高梧”詩一首中堂》,紙本行書,146cm×82cm,1922年。

清代|康有為五幅中堂,拋開其在政治上作為,喜歡康書的有沒有

庭蔭高梧方夢覺,幾攤大藏讀楞伽。吾生自有安心法,所遇皆欣即是家。

關於作者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勳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