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燈能滅千年暗——此心光明的王陽明

一燈能滅千年暗——此心光明的王陽明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話既是陽明心學晚期總結的核心。也是指導後人悟道的路徑。

一燈能滅千年暗——此心光明的王陽明

無善無噁心之體,打開王陽明心學智慧的鑰匙即禪宗的中道思想。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六祖慧能大師的得道感言,四句中的本無,亦非,無一,何處,處處皆是空。道明瞭我們自性心體的特質,但絕不是頑空,中道思想的特質是不落兩邊之意,這裡的空是對有講的,即真空妙有。究竟空是捨棄中道意後的鏡界,沒有兩邊自然沒有中間。究竟空是王陽明通過實修達到天人合一,見性即佛的鏡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一燈能滅千年暗——此心光明的王陽明

無善無噁心之體,指我們的自性心體對外界一切美醜善惡皆可明辨而不被所染汙,不分別不執著。慧能大師傳法心要即不思一切善惡即可悟入清淨圓明之體。也道明我們的心體清淨心體是沒有善惡分別的。

一燈能滅千年暗——此心光明的王陽明

有善有惡意之動,當我們有善惡分別時是因為我們自性被貪嗔痴三毒所矇蔽而起心動念的結果。一旦有分別之念,我們心便背離了道心,心亦不再清淨。

一燈能滅千年暗——此心光明的王陽明

知善知惡是良知,當我們自性本體能夠自覺感知我們行為是在為善,還是為惡時便是良知的發現。

一燈能滅千年暗——此心光明的王陽明

為善去惡是格物,這裡主要難理解的格物,單從文字理解很難懂。在禪宗祖師的悟道經歷會發現最好的答案,沒有一個理論思想不是從實踐觀察中來的。即師法自然,道法自然。這裡是王陽明給後人悟道的方法和路徑。惠能大師的偈子包括佛經對所有問題和概念的解讀都是以自然萬物及現象做比喻來讓後人去理解其中之奧秘。老子的上善若水,孔子的食而不知其味等等無不是在通過對自然的感知而悟道的。為善去惡便是美德,即如太陽,水等等一樣的無私,利而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