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為什麼我們總是後悔

【1】

有弟子問王陽明,為什麼我做了事後總是會懊悔?

王陽明說,你有這懊悔的心,就說明你良知還在。悔悟是去病的藥,但要馬上改正,否則只是沉浸在悔悟中而沒有任何行動,那就是毒藥。

這段話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知行合一,有悔悟說明知道自己錯了,錯了就要立即改正,以後不要在類似的事情上犯錯。

第二:如果你不能知行合一,那這良知(知道錯了而悔悟)就是你的毒藥。很多人做錯事後,總是沉浸在悔悟中,最後把自己搞進去了。

【2】

呈現中華傳統哲學的中醫和西醫的根本區別是,西醫是治病的,中醫則是讓你不生病的。這種思路同樣流淌在陽明學中。

如果有了悔悟,那說明錯誤的事情已經發生,這個時候,積極改正,沒有錯,但給人的感覺總欠缺那點什麼。

所以就有弟子問王陽明:我們如何避免後悔(何能處事不悔)?

王陽明:為什麼我們總是後悔

【3】

王陽明的回答是,從根上尋。

人問:如何從根上尋?

王陽明說:你處事多悔,是因為感物懼動。

什麼交感物懼動,就是你和事物建立聯繫之前,都特別擔心這件事做不成,不能如你所願,所以,一旦出現這種想法後,你就不動了。你不動,是因為你怕動,你為什麼怕動呢?

根子上,是你學無靜根。

【4】

人能做成事,就是內心強大,內心強大並不能憑空產生,需要你去學,學的目的是有個根基,這個根基就是心靜,以靜制動,無所不破。

但很多人的學,是刻意去學讓心靜下來,問題是,我們的心本來就是靜的,靜是心的本體,動是心的用,只有本體強悍,才能用的順風順水,才能不懼怕和外物聯繫,才能做事後不懊悔。

我們不必去特意學如何讓心靜,因為我們不被遮蔽的心本來就是靜的,你不必去添加任何東西,只需要減掉一些東西。

這些東西就是得失榮辱心,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少一點這些心,就多了一份靜。這種心越多,你的心就越不靜,不靜就是在動,看似禪定,其實內心波瀾起伏,種種好念頭壞念頭始終在侵犯你。

【5】

你想求靜,這一個求的念頭,就是在動了。一心要求靜,哪裡還有心去應對外物。不能一心一意應對外物,肯定會搞砸外物,後悔就是必然。

【6】

所以,陽明學中,沒有什麼動靜之分。心靜,處理起問題來也是靜,心動,不處理問題都是動。

我們為什麼做完事總後悔,和你能力無關,和你的心有關。以靜之心處理事情,沒有後悔時,以動之心處理事情,必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