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突然暴跌近7% 2高管或因鉅額交易虧損遭停職

今天A股被中石化震動了,市場上一則大消息,讓中石化這個巨無霸的股價瞬間跳水,截至27日下午收盤,中石化暴跌近7%,收報5.25元/股,A股市值沒了460億。

中石化突然暴跌近7% 2高管或因巨额交易亏损遭停职
中石化突然暴跌近7% 2高管或因巨额交易亏损遭停职

由於中國石化在上證綜指佔了2% 的權重,它的暴跌也把上證指數帶了下去。

中石化突然暴跌近7% 2高管或因巨额交易亏损遭停职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基金君梳理了一下。

中石化確認兩人離職

或因鉅額交易虧損

消息來自路透社報道,中石化已暫停兩名高管的交易業務。

陳波為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法定代表人。

中石化突然暴跌近7% 2高管或因巨额交易亏损遭停职

根據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官網介紹:

中石化突然暴跌近7% 2高管或因巨额交易亏损遭停职

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石油外貿公司,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經營管理。公司於1993年1月8日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註冊成立,註冊資金12.7億元人民幣。公司擁有原油、成品油進出口經營權和原油、成品油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公司歸口管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煉化系統所需原油和成品油進出口業務。

公司依託中國石油雄厚實力,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積極開拓原油、成品油、化工品、天然氣進出口業務和海洋運輸業務,不斷延長貿易價值鏈,豐富貿易手段,進出口業務獲得快速穩健發展。公司在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擁有兩個交易席位,通過參與原油和成品油期貨交易,摸索規律,增加了公司對全球石油貿易的參與權。公司與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在國際石油市場享有良好的聲譽。

據媒體報道,記者從中石化集團有關人士處證實,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波和黨委書記詹麒近期因工作原因停職,由副總經理陳崗主持行政工作。目前,聯合石化公司各項工作運行正常。

在今年9月的時候,聯合石化總裁陳波在年度亞太石油會議(APPEC)上稱,在5-7月削減進口之後,聯合石化已經恢復了沙特原油的正常進口。鑑於全球市場當前的供需態勢,原油價格在每桶60-80美元是正常的。

不過9月底至今,全球油價走出了為期三個月的跌勢,布油近三個月的跌幅達到36%。

中石化突然暴跌近7% 2高管或因巨额交易亏损遭停职

回顧“中航油”鉅虧案

身為中國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油)執行董事和總裁的陳久霖,因為從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在導致中航油總計虧損達5.5億美元(公司淨資產僅1.45億美元)之後,於2004年12月8日被新加坡警方逮捕。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石油市場風雲變幻。為了規避石油現貨風險,20世紀80年代國際原油期貨這一金融衍生品應運而生。隨著我國石油進口量的大幅增加,國家批准一些大型國有石油企業在石油上做套期保值。

2003年4月,中航油集團被批准進行境外期貨交易。

在總裁陳久霖的帶領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從一個瀕臨破產的貿易型企業成為國際性石油公司,淨資產從1997年起步的21.9萬美元快速增長為2003年的1億多美元,總資產近30億,可謂“買來一個石油帝國”,一時成為資本市場的明星。陳久霖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亞洲經濟新領袖”,併入選“北大傑出校友”名錄。

2004年9月24日晚,中航油剛剛榮獲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頒發的2004年度“最具透明度企業”獎,這是其第二次獲得這項榮譽。

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開始交易石油期權,初涉及200萬桶,中航油獲利

2004年一季度:油價攀升導致公司潛虧580萬美元,公司決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價能下跌;持倉隨之增加。

2004年二季度:隨著油價持續升高,公司的賬面虧損額增加到3000萬美元左右,公司因而決定再延後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持倉再次增加。

2004年10月:油價再創新高,公司此時的持倉達5200萬桶石油;賬面虧損再度大增。

10月10日:首次向母公司呈報交易和賬面虧損。為了追加保證金,已耗盡近2600萬美元的營運資本、1.2億美元銀團貸款和6800萬元應收賬款。賬面虧損高達1.8億美元。

10月20日: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將所得的1.08億美元資金貸款給中航油。

10月26日和28日:公司因無法補加一些合同的保證金而遭逼倉,蒙受1.32億美元實際虧損。

11月8日到25日:繼續遭逼倉,截至25日的實際虧損達3.81億美元。

12月1日,在虧損5.5億美元后,陳久霖不得不向新加坡高等法院陳述真相,以求破產保護。

在5.5億美元已經灰飛煙滅之後,陳久霖痛心之餘,也曾經面對友人,做過反思:自己確有一些地方是錯了。錯在何處呢?“我太相信別人了,公司有資深交易員、風險管理委員會、內審部三道關呀!”他也承認,自己開始時並沒有想到,“後來需要那麼多保證金,我們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錢來。”

在資本市場上,“現金是王”,而身為CEO的陳久霖甚至並未根據公司的財務實力,為此次投機交易明確設定一個現金頭寸的上限。無限開放的賭注,加之永不服輸的心理與支持這種心理的“判斷”,爆倉只是遲早之間。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