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渾南區:築“高”逐“新”再出發

原標題:———瀋陽市渾南區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紀實

2018年收官在即,瀋陽市渾南區交出這樣一份發展“成績單”: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0%,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兩年翻一番,新獲批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去年的3.3倍,科技小巨人企業數量居全市第一,誕生東北地區首家獨角獸企業……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評價結果顯示,瀋陽高新區在全國綜合排名上升5位,至第39位。 令人欣喜的數據背後,渾南區高新技術產業實力、創新能力集中凸顯。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提出的“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要求,遼寧省、瀋陽市積極扶持、全力推動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儘快搭建形成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 置身大格局,謀劃大發展。渾南區明確,從培育主體、優化環境、聚集資源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全力打造瀋陽開放創新主陣地,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 一張搶眼的發展“成績單” 分析這張搶眼的年度“成績單”不難發現,一批優秀企業用自身的跨越式發展繪出了渾南區高新技術產業穩步發展的成長曲線。 在今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和冬季殘奧會閉幕式上,來自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多臺移動機器人與中國輪滑演員及聽障演員兩度上演人機共舞的精彩“八分鐘”,接連刷新世界對於“中國智造”的認知,創造了大型機器人完美協作的世界範例。 同樣是在機器人領域,我國機器人與智能製造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中國科學院大學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學院,我省首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規劃建設人工智能孵化器等八大產業平臺的機器人未來城項目相繼啟動,一個高度發達的“雨林式”機器人產業生態圈正在渾南區穩步構建。 健康醫療領域,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與醫生智慧鏈接的超高端CT、全球首臺懸吊雙中心七軸智能血管造影系統等創新產品首次發佈,被業界評價為“對於國產醫學裝備產業水平的整體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瀋陽通用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我國首臺質子放療機器人治療床交付用戶,產品多項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與此同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列入六大國家研究中心“矩陣”的我國新材料領域重要創新平臺——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成功揭牌;芯源公司自主研發的我國首臺高產能前道勻膠設備“奉天1號”順利出廠;富創精密刻蝕反應腔等產品開始大批量應用,產值實現倍增;拓荊科技連續兩年入選瞪羚企業和“中國半導體設備五強企業”榜單…… 以龍頭骨幹企業為支撐和引領,渾南區機器人、IC裝備、生物醫藥、健康醫療、民用航空等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20%以上增速。區域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2家,總數達到338家,兩年翻了一番;新增科技小巨人企業49家,總數達到132家,為瀋陽各區縣之首;瞪羚企業達到8家,增長60%;獲批科技型中小企業240家,為去年的3.3倍。 高新技術已經成為極具辨識度的渾南標識。“大樹”之側,各類孵化器、眾創空間內還聚集著一大批高成長性的“苗企業”,眾多項目正在加速產業化步伐。 上揚曲線背後的深圖遠謀 “創新之苗”如何長成“參天大樹”?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中首個出現也是至今唯一一個東北企業——植根渾南的藍卡健康集團實現了驚人發展。企業負責人坦言,藍卡的成長,源於腳下這片創新的土壤。 創新,是渾南與生俱來的城市基因。 這裡,創新資源佔全省總量超過四成,聚集著東北大學等47所高等院校,中科院金屬所等各類科研院所110餘家;成長起東軟、新松等一批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佔據瀋陽“三分天下”;我國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新松智慧園已經投產,東北最大的區域超算中心已經運營…… 今年以來,渾南區科技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新增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20個;科技服務業機構總數達512家,從業人員2.2萬人;新增科技條件平臺服務機構21家,佔瀋陽總數的1/4;中科院瀋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果轉化基地投入運營,覆蓋“研發-中試-產業化”全生命週期的科技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創新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建起全國首家“金融雙創示範基地”,中關村雙創大街、東大優客工場建成運營;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達到54家,佔瀋陽市“半壁江山”,培育企業及創業團隊3500餘個。 “有成績,但更有空間。”盤點之餘,渾南區主要領導感受更為深切的是“區域發展短板尚在,肩上責任重於千鈞”。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之於遼寧,聚創新之力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大支撐,是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和高質量發展不可偏離的實踐路徑。 之於瀋陽,緊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高新技術,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以增量推動結構優化,以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是其在遼寧振興中當好龍頭、作出表率的必然選擇。 置身國家、省市發展大格局,渾南區進一步找準定位、精準座標,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進而確立“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全力打造瀋陽開放創新主陣地”。 這是摒棄了“小成即滿”思想,而立足全局、放眼未來的深省和遠謀。渾南,用智用力,奮勇擔當。 穩擎“高新”大旗領軍振興 目標定,方向明。 渾南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全局性、基礎性工作抓緊抓實抓好。目前,全區行政審批事項減至168項,精簡率達36.8%,審批時限壓縮80%;“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事項達到107個,佔高頻審批事項的80%;實施聯評聯審和容缺審批、推行“訂製化+”服務,投資項目審批整體時間平均縮短2個月,市級重點項目審批辦結率瀋陽市領先。 鎖定產業發展規模不大、企業“山多峰矮”、產業鏈條過短等問題,渾南區一方面以企業和項目為核心,做優民營企業和實體經濟,加快以產促城、產城融合發展步伐;另一方面,瞄準重點產業、關鍵領域開展經貿合作、招商引資,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積極培育創新主體、優化創新環境、聚集創新資源,打造瀋陽開放創新主陣地。 深度開發“原字號”。推動現有企業升級改造、擴產擴量,實施工業“雙增計劃”,促進新松機器人、東軟醫療、富創精密、沈飛民機等優勢企業加速發展;制定“高企—瞪羚—獨角獸”科技型企業階梯式成長培育方案,加強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務,力爭明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150家、瞪羚企業達到1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00家。 培育壯大“新字號”。高標準推進民用航空產業園等產業園區建設,推動產業要素鏈式聚集、集群化發展;建好國際軟件園、東網科技大數據中心等支撐性平臺,培育壯大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加快京東商城“亞洲1號”二期、敦煌網瀋陽絲路跨境電商服務基地等項目建設,推動電子商務產業率先達到千億元規模。 擴大開放合作。結合臨空經濟示範區、瀋陽港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實施,大力引進境外資金和外商投資項目;支持東軟集團、通用電氣、藍英自動化等企業參與海外併購和產能合作;深化京沈對口合作,加強與瀋陽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圈以及周邊地區協同發展,努力在人才交流、產業對接、園區共建和模式複製上實現新突破。 穩擎“高新”大旗,渾南區向著高質量發展目標全速進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