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韓國熊津食品,15億買賣背後的統一“野望”

據《日本經濟新聞》12月24日報道,臺灣最大的食品製造商統一企業將斥資2.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收購韓國的老牌飲料生產商熊津食品74.8%的股份。

這也是羅智先接任統一集團董事長以來首次大型跨國併購案例,是統一繼佈局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市場後,再將版圖擴張到東北亞市場,擴大集團的亞洲佈局。

羅智先稱,其研究韓國已經快10年的時間,韓國人口5300萬人,人均GDP達3萬美元,未來有很多發揮空間。恰巧韓國飲料及甜食食品公司熊津食品不屬於任何的財團,規模也很適合統一,因此因緣際會下決定競標。

資料顯示,韓國熊津食品於1976年成立,總部位於韓國首爾,公司主要業務是飲料、甜食產品製造及銷售公司。飲料類產品涵蓋果汁、即飲茶、水與傳統飲品等。另有旗下子公司Daeyoung Foods專門製造甜食產品,包含巧克力、口香糖及糖果等。


收購韓國熊津食品,15億買賣背後的統一“野望”

熊津食品最受歡迎的產品是大麥茶飲品,巔峰時曾拿下韓國80%的市場份額。2017年,熊津食品銷售額2225億韓元(約合13.63億人民幣),營業利潤達142億韓元(約合8700萬人民幣)。

統一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交易完成後,熊津食品將會成為統一在亞洲市場佈局的強而有力的平臺之一。未來統一會在熊津食品已經建立的品牌、通路優勢上,繼續加大對韓國飲料市場的投資與發展;同時也會藉由熊津食品全資子公司Daeyoung Foods在甜食方面的優良產品技術及銷售網絡,發展巧克力及多樣化的甜食零嘴產品市場。

統一企業指出,伴隨著“韓流”在亞洲市場日益增加的流行性,再結合本土文化、品牌及特色產品,相信可以提供給全亞洲消費者更優質且豐富的產品及服務,為統一第二個50年提供最強而有力的成長動能。

實際上,統一看中該公司或許還有另一個原因,即統一的飲料業務增長疲軟。

據瞭解,目前中國的飲料產業面臨著飽和和碎片化的狀態,因此飲料行業發展不是特別好,在過去幾年裡,國內飲料市場增幅明顯放緩並於2017年錄得負增長。


收購韓國熊津食品,15億買賣背後的統一“野望”


不僅增速變慢,而且還有來自於外部的挑戰。

首先,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升級,新鮮手工製作飲料逐漸成為新的消費趨勢。根據 Kantar Worldpanel 數據顯示,中國城市約有4.5億年齡在15~45歲的消費者其一年平均購買14.3杯新鮮手工製作飲料。

其次,人們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產品,不斷尋求新的口味、品牌及產品,這使得產品的生命週期縮短。

而飲料業務佔統一企業中國總收入的比重通常為60%,因此公司需要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尋找新的增長點。

實際上,統一為了跟上時代不斷推出新品,但是能一直活躍在飲品市場上的並不多。業內人士也將其稱為統一的“試錯之旅”。


收購韓國熊津食品,15億買賣背後的統一“野望”


雖然推出各種概念的新品可以實現創新,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只是一時的新鮮,就算某一家的新品能夠引領市場,之後也會有很多企業跟隨,研發類似的產品,市場就會被瓜分。

而熊津食品在韓國飲料市場上的表現似乎較為強勁,熊津食品隸屬於熊津集團,公開資料顯示,熊津集團位列韓國30強,廣泛涉及出版、發行、美容、教育、網絡、多媒體等領域。集團公司下屬14個分公司,其中家電、飲料、出版在韓國銷售額佔據第一位。

一直以來,統一都有一顆全球化的心。1990年公司就開始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等新興市場設立新工廠,開啟國際化階段。

此次進軍韓國市場,統一或也將利用熊津食品的產品開發和營銷手法,從而加速開拓亞洲市場。

統一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自1967年成立以來,統一企業經過五十年不同階段的成長、擴張、轉型,現已著眼於第二個五十年成長髮展策略,公司不僅會在產品、服務持續多元化及深耕化,也將更積極擴展以亞洲為主要範疇的海外市場。

對於海外佈局,羅智先坦言,食品產業有一個先天的結構問題,食品的銷售跟人口數有一定的關係,海外是食品產業長期勢必要走的一條路,“國外佈局要考量四個面向,買時間、買市場、買通路、買人才”。

統一此番出手併購也是在考察了韓國市場十年之久後做的決定,但成效如何仍是巨大的問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