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為何要將遺產全部捐獻給國家?

周立波為何要將遺產全部捐獻給國家,這是因為他有一顆愛黨愛國愛民之心。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湖南益陽人,現代著名作家、編譯家,出版的《暴風驟雨》、《山鄉鉅變》、《湘江一夜》等作品,曾深受讀者喜愛。

周立波首先是一位愛國者,早在1932年,他曾因參加工人運動被捕入獄,1934年,他參加了“左聯”,1935年入黨。抗戰期間,以戰地記者的視角報道抗戰,用筆來鼓舞人們的鬥志,他的足跡遍及華北前線,1938年到1939年參與編輯《抗戰日報》、《救亡日報》,1939年12月到延安,投身文化界救亡工作,1944年主編《解放日報》文藝副刊。1946年,到東北參加土改工作,這段經歷為他寫《暴風驟雨》積累了素材。

周立波為何要將遺產全部捐獻給國家?


他是文化界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一名戰士。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他用筆做投槍,衝鋒陷陣,鼓舞人們的鬥志;新中國成立後,緊跟時代的脈搏,深入工廠農村,謳歌日新月異的祖國,反映農村的《山鄉鉅變》,以清新秀麗,別具一格的創作風格,描寫農村生活,讓讀者感受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時代步伐。他與趙樹理有“南周北趙”的美譽。

周立波始終堅持理想信念,無論是上世紀30年代,他因參加革命活動被大學開除,因組織工人運動被捕入獄;還是1968年到1973年被隔離審查或受批判,他都保持革命意志,保持對黨的信念。1973年他被解除“監護審查”回京治病,1978年,他創作發表了小說《湘江一夜》,是這一年的優秀小說之一。

周立波為何要將遺產全部捐獻給國家?


他給老作家嚴文井的印象是:

他是一個真正的作家,其作品的思想藝術成就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否認的。像他這樣的作家,真正的作家,在中國並不很多。

嚴文井認為,周立波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而又有深厚的文學修養的作家,以他的才華和能力,還可能寫出更多、更高的文學作品,寫出更多反映偉大時代的傳世之作。

1979年9月25日,周立波因病在京逝世。去世前,他曾囑咐妻子,要把他的稿費捐獻給國家,妻子在處理完他的後事後,按照其遺願,將他的稿費捐獻給國家。

周立波為何要將遺產全部捐獻給國家?


今天,人們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能夠查到周立波在各個時期出版的各種版本的作品;能夠查到他的《新區石油戰士讚歌》、《檀灣和石灣》、《讀詩雜拾》、《新巖》、《下放的一夜》、《關於小說創作的一些問題》等手稿;能夠查到他給肖三、田間、沙汀、崔道怡等人的信函原件。

讓我們向這位有理想、有抱負、真正的作家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