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上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嗎?

軍統60


現在網上相信大家都看過一個觀點,那就是外國是不承認中國的夏朝存在的,因為夏朝是沒有任何的文字記載和考古發現的,外國講究的是需要實事的證據才能相信,一開始他們也是不相信商的存在的,但是直到甲骨文的發現,讓懷疑商朝的人閉嘴了,但是到目前為止有關夏朝的記載和文物確實是沒有的。

可以肯定的說在甲骨文裡面是沒有任何關於夏朝的記載的,因為在這個時候夏這個字都還沒有出現。所以不存在記錄夏朝的事,而且甲骨文的出現只是驗證了商的存在,甲骨文主要流行就是在商周時期,但是對於他的研究發現,甲骨文記載的大部分都是祭祀占卜之類的,對於商朝王室和軍事,經濟,社會等等方面的記載是非常少的。

但是在司馬遷的《史記》卻是記載了夏朝的,有專門的《史記·夏本紀》裡面詳細記載了夏朝世襲,這個和商朝的《殷本紀》記錄是差不多的,所以說在司馬遷認為夏朝肯定是存在的。在中國也一直都是認為夏朝存在的。1996年的時候,國家在“九五”科技重點攻關項目中,組織歷史、考古、古文字、歷史地理甚至天文學等多個領域的一百餘名科學家,啟動了一項“夏商周斷代工程”,目的就是為了研究和排定夏商周時期的確切年代,研究夏朝是否真實存在。

雖然說沒有考古發現和文字記載,但是這些學者也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比如從陶土,陶俑等等推算出夏朝的存在。

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終有一天一定會證實夏朝是存在的,讓那些質疑的人閉上嘴的。


小伍講歷史


甲骨文的發現,給中國的史學家出了個難題。



在甲骨文發現之前,中國的遠古歷史不僅不被國外史學界認可,甚至中國自己人都在否認,疑古派代表人物有顧頡剛和胡適。胡適:“東周以前無一字可信”。顧頡剛:“夏商周是全不可信的,中華五千年是胡說八道”。而司馬遷的《史記》,更被說的一文不值。

甲骨文的橫空出世,不僅讓商朝得到了國內外史學界的認可,而且讓質疑《史記》的學者閉上了嘴。



但令史學家哭笑不得的是:證明了商朝存在的甲骨文,卻也同樣證明了夏朝的不存在。

因為在甲骨文裡,不僅是沒找到夏朝,連夏這個字都沒有。

1:首先就是甲骨文裡面根本連夏這個字都還沒發明,夏這個字是一直到周初才發明出現,怎麼可能有人拿根本還沒發明的字來替自己朝代命名的。

2:那會不會是夏人商人對夏朝的稱呼不是夏而是其他?比如冬,春等,很不幸的是,甲骨文裡面根本找不出能和夏朝類比的朝代。



3:甲骨文裡面既然連夏字都沒有,當然沒有任何夏朝的紀載,出現了只有周人知道夏朝,而推翻夏朝的商人卻不知道夏朝的怪事。

4:商最早的先主也找不到任何說他們在夏朝當官的事蹟,相反的,他們都早已稱王,比方說比較出名的王亥,史記裡說王亥是夏臣,但在甲骨文裡面,王亥就是個王,而且是最偉大的王之一,根本就不是任何人的臣子。



二里頭考古隊長許弘曾經主張考古要從史書中獨立出來,給良渚文化敲鑼打鼓的西方權威倫福儒也表示:考古不應該成為驗證史書的工具。既然甲骨文連個夏字都沒有,非要從中找出夏朝來可能是緣木求魚了。

中華大地,史前的文化遺址是遍地開花,但奇怪的是,發現的商以前遺址和中國史書記載的根本就是兩回事。挖出來的都是史書上沒寫的,史書上寫的反而挖不到,二里頭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他不管龍山文化,仰韶文化, 三星文化,良渚文化,中國史書上根本沒記載,反而有寫的堯舜禹夏根本挖不到。


逸禪文化


商周甲骨文沒有夏字,但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

一、土方。《詩經》說:“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過去一般認為這是大禹用土治水的意思。不過在甲骨文中發現了“土方”這一部落。據卜辭,土方、鬼方是和殷商戰爭罪頻繁的兩個部族,郭沫若先生認為土方大概在今天山西北部,即夏朝被滅亡後的夏民族。有不少學者支持這種說法,但主流還是認為禹敷下土方是用土治水的意思,土方族是否和夏有關還存在疑問。

二、杞國。周代的杞國被認為是夏後,《史記·陳杞世家》說:“杞東樓公者,夏後禹之後苗裔也。殷時或封或絕。周武王克殷紂,求禹之後,得東樓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這就說明杞國在商朝就存在了。而甲骨文有“杞侯”的記載。杞國和商國還有聯姻,甲骨文有女子名叫“婦杞”。不過,在周代杞國似乎沒有宋國享有賓禮的規格,被稱“侯”甚至“子”,而不是像宋國固定稱“公”。

綜上,甲骨文確實有與夏朝有關的記載,一為土方、一為杞國,但這兩個部族,是否就是夏朝後裔,仍然還存在一定疑問,所以並沒有達成共識,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考古成果能夠證明。


林屋公子


從字源上來看,夏字最早只可查到秦公簋、阫伯罍、伯夏父鼎、仲夏父鬲等青銅器上出現。只有金文字,在甲骨文上是沒有夏字出現。

《說文解字》解釋:“夏,中國之人也。從夂從頁從臼。臼,兩手;夂,兩足也。”

那麼,甲骨文有沒有有關夏民族的相關值得追蹤的記錄跡象?

回答是有的。

首先,甲骨文是有關方國的記錄有很多,其中,對“土方”的記錄非常多。按甲骨文相關記錄,土方在殷商西北,從方位判斷,土方就屬於夏民族。且土與夏在古音發音同部,同屬魚部。


(一種關於商朝土方位置的標記地圖)

土方之名也見於《詩經》和《楚辭》《尚書》。《尚書序》有“帝釐下土方”之句。《詩經》裡的《商頌》之《長髮》有“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的記載。禹與土方的關係及與夏的關係,非常明瞭。

到了殷商武丁時期,在土方唐地築了大邑,加強了對這一帶的監視和鎮壓,這在甲骨文上也有記錄。有此記錄後,甲骨文有關土方的記錄才少了。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甲骨文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被認為是世界上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以刻在或書寫於龜甲和獸骨上而得名,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上面記載了盤庚遷殷至紂王時期之間的卜辭,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的占卜記錄。從殷墟的甲骨文來看,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為完整的文字體系了,既有大量象形字、會意字,也有很多指事字和形聲字。

眾所周知,漢字是一種特殊的能表情達意的符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中國人對自然美法則的認識,體現了古人的思維方式和思想特點。因為漢字有與生俱來的象形性,使漢字也擁有了獨特的美學價值,所以中國古代經常有一句話就是“書畫同源”,這就是漢字的形體美。

甲骨文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漢字,很多時候都是用象形字來表達意思。在古人眼裡,天是具有人格的,自然界的天地山川、風雨雷電都被先人賦予了人格,加以崇拜和祭祀。甲骨文中的象形特徵就是漢字結構的基本特徵。

甲骨文上主要是記載的盤庚遷殷之紂王時期的卜辭,也就是祭祀文字,並不常用語記事。甲骨文中並沒有跟夏朝相關的記載,甚至連“夏”這個字都沒提到過。

商朝是建立在夏朝的基礎上的,甲骨文又是商朝時期出現的文字,如果夏朝存在,那麼甲骨文中為什麼沒有關於夏朝的記載呢?就連成湯滅商這等開國大事件在甲骨文中也沒有隻言片語,那是不是可以說明夏朝是不存在的?

其實不然,我上文說到了甲骨文中的內容主要是祭祀文字,主體部分是盤庚遷殷到紂王時期,並不是像史書一樣對前朝的歷史進行記載的,中國出現史書是在西周末年的諸侯國,商朝沒有編史的習慣。甲骨文中沒有夏朝的記載很正常,但這並不代表夏朝不存在。

在19世紀末甲骨文首次被發現之前,很多人還質疑商朝的歷史,提出了“周前無古史”的觀點。1899年,甲骨文被首次發現後,王國維用“二重證據法”,即古代典籍和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來證明商朝的存在,使這些學者不得不退而提出“商前無古史”的觀點。

所以,夏朝的歷史並非不存在,只是甲骨文中確實沒有記載夏朝的片段。目前甲骨文共出土了15萬多片的甲骨,上面刻有4500個左右的單字,其中只有2000多個單字被釋讀了出來。古文字學家和學者認為未釋讀出來的甲骨文字中可能有夏字。

李元星老先生的《夏字考》草稿中記載,甲骨文中果然有作為國名族名的夏字。之後李元星老先生又從甲骨文的不此種找到了夏王朝存在的鐵證。其中主要有夏朝開國君主啟,亡國之君桀,公天下貶為家天下,商湯聯合各族滅夏,商湯多桀的處置。全都言之鑿鑿,鐵證如山。

在中國考古學界的不懈努力下,正確的解讀了“夏桀”等甲骨文字,證實了夏朝是確實存在的,是一個有文字可靠的世襲朝代。加上甲骨文之前卻有關於大禹的記載,所以幾乎可以確定夏朝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現存的關於夏朝的史料和文物確實十分匱乏,而且很多都極其不明確。但是隨著中國學者不斷研究出甲骨文的秘密,關於夏朝已經不再像之前那樣模糊不清了。還有一個證明夏朝存在的就是《夏小正》,《夏小正》是對以前曆法的一個總結,也是夏曆的來源。

現今中國史學界對夏代史蹟的認定已經比過去清楚多了,國內大多學者對夏王朝的存在基本上不表示懷疑了。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外國學者對夏朝存在根本否定的態度。

他們有的不熟悉中國的歷史,有的不瞭解中國學者研究夏朝歷史的思維方式,對中國學者發掘的新材料和提出的新論點持否定態度。當然還有部分學者受某些政治行為或道德觀念的影響,根本不願意承認中國學者的研究,這就另當別論了。


歷史風雲閣閣主


客觀的講,雖然,在中華文明的傳承上進化講,在已經被明確證實存在的商朝之前,肯定有夏朝,甚至虞朝,之前是三皇五帝時代,再往前,是神話傳說不可考的時代,這是一種必然和最合理的解釋。

否則,中華文明,就是外來文明(比如,從地球其他地方過來,甚至,從其他星球過來)。現在看來,外來文明的可能性,不大。

可是,商朝發現的甲骨文,包括記載甲骨文的甲骨,卻沒有任何關於商朝之前朝代的記載和說明。這也是讓人質疑商朝之前歷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有歷史學家說,這是夏朝及之前朝代不存在的客觀證據。

但更大的可能是,商朝的文字書寫體系,只發展到了記錄當前生活的狀態,而要記錄歷史上的生活,對他們來講,很艱難。所以,商朝之前的歷史,就只能停留在了口頭上了。

而到周朝,記錄歷史生活沒問題了,但卻只能記下了較為可信的商朝,而再往前的,已經過去了上千年,就實在模糊不清了。

我想,這應該是甲骨文沒有記錄夏朝的最大原因。


董江波


首先回答

甲骨文中沒有夏朝的記載。或者即使有,但人們還不能認識那些文字。

有關甲骨文,學問很多,有興趣者可分享我的三點業務認識。

一,甲骨文是商人記載自己家事的文字集成檔案,它是記實的,這不同於當事人記錄他看不見的歷史典籍《史記》《漢書》《資治通鑑》,它不會有前朝(夏)的描述。就是商人本身,也沒有自詡他們是一個朝代。“商朝”,也是後來的史學家命名的。


現在世界留存有13萬片甲骨文,發現刻有4500個文字,目前只有1/3能夠被辨認。人們還無法完整了解它蘊藏的豐富歷史信息。

二,甲骨文記載的內容主要是商王室的占卜活動。它反映了商王迷信鬼神,星象、天氣、收成、出行、傷病、婚嫁、生子、打獵、作戰、祭祀等等,都要通過占卜問問鬼神為什麼?宜不宜?再做出某種決定。這些內容以文字形式被刻在甲骨上,稱為“卜辭”。

後人對甲骨文的研究,有兩項公認重大成果。

①,甲骨片上出現商王的名字,與千年以後《史記》記載的相符,驗證了《史記》的偉大和真實。

②,甲骨文記載了商王武丁的一位妻子婦好,是古中國傑出的政治和軍事家,享有崇高地位。


3000多年後,人們明白無誤地發現了她的墓穴,出土了代表她尊貴身份的大量青銅文物,果然了得,讓人對商朝肅然起敬!

三,今天對甲骨文的更多研究,更多在甲骨文造字本身,它是中國古漢語的雛形,體現了“象形”、“會意”、“指事”、“形聲”等特點,是古中國人智慧的結晶。作為當今世界仍在最多人口中使用的文字,當然值得繼承和發揚。


諶人


可以推想。推崇夏,估計夏開農耕先河給民眾安定自足的生活,夏不見得有多大但代表一種先進生活態勢也是我們的祖先,農耕可很快繁衍人口,要比遊牧先進多了。而農耕在中國大地要比古埃及古巴比倫晚得多,我大膽推想我們的祖先的故土在中東在兩河流域或古埃及,我們祖先是從哪裡遷移到中國的,古埃及人和黃種人非常像。他們為什麼要遷移這個好解,古埃及古巴比倫有發達農耕但經不起遊牧民族的掠奪,也無險可守,他們不停向東退,向東退時分兩路一路到印度一路經瓦罕走廊到新疆甘肅陝西,上古史書說我們是古羌人後人比如姜子牙就是,而古羌人就在中國西部,現在的藏人也是古羌人的後人,這個古羌人從哪裡來,另到西漢為什麼親近大月氏估計也是同宗,另在新疆應有大量上古農耕遺址,但沒發展起來一是環境越來越惡劣另無險可守,起源於古埃及古巴比倫的農耕最終在中國大發展首要是有有險可守和易於防守,守的方向主要是河套走廊,歷來王朝都要佔據新疆,西方向防守有時有白種人入侵,公元前3000年陸陸續續的古中東人向東遷移向南到印度向北經阿富汗到中國,他們到中國留住了相貌,創造了中國文明,向南的創立了古印度文明,古印度的命運和古埃及古巴比倫的結果一樣。上古農耕是一家人,按這個思路考古,夏朝不在中原很可能在甘肅新疆,夏人的源頭在中東。


愛無止境不忘初心


不可能有。

甲骨文是商王室貴族契刻在占卜工具龜甲和牛胛骨上用以記錄占卜祭祀的因由結果的文字,不是史冊。

你能想象,一個家庭清明祭掃,嘴裡唸唸有詞的無非是祝先人在另一個世界生活愉快,或祈求先人保佑在世的家人等等,決不會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地在墳前大發感慨,豈非頭腦有毛病!


五棵松人


甲骨文多數只是占卜時的記錄,別看成是史書。古人相信迷信,把占卜看得很聖神。再說,只認識一千來字,尚有三分之二的文字還不認識。說不定有許多甲骨文就是夏朝人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