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首《秋词》,写尽真情厚义千载离人泪,古道愁肠一片心

苏轼有很多的好朋友,陈襄是其中的一个,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期间,陈襄在那里做太守,也就是知州,虽然仅有两年的时间,但是两个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苏轼的词集当中,有关陈襄的有十二首之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首,《清平乐 秋词》

苏轼一首《秋词》,写尽真情厚义千载离人泪,古道愁肠一片心

杭州西湖,苏轼与陈襄共同生活工作的地方

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如上所述,这首词写于熙宁七年,陈襄要被调走到应天去了,而苏轼也要去山东密州了,两个人曾在这里,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怎么能舍得分别呢,于是依依惜别,写下了这首词。

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

苏轼一首《秋词》,写尽真情厚义千载离人泪,古道愁肠一片心

夕阳下的淮河

陈襄要从杭州去应天也就是今天的商丘了,苏轼舍不得他走,这里他设想陈襄一路上经过哪些地方,好像心也随之而去了,表现出那种真诚的心意。

清淮指的是淮河,而汴河是古运河,因为陈襄要从杭州去商丘,这是一定要走的路。汴河在北宋时期,相当繁盛,漕运船只来来往往,而陈襄要去商丘也要经过这条河。因为它和黄河相通,所以说浊汴。而苏轼想到陈襄过了长江之后,再经过淮河之后就要进入汴河了。他既为陈襄祝福,有关切之情,同时也想到了汴淮沿岸的美景,而自己不能与之一同欣赏了。他这里想到了自己与朋友以前游玩的情景。

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

红旆这里指太守的仪仗。陈襄到应天的时候,想来就快到了秋天了吧,黄叶凋零,深秋时节。梁王故苑,这里指的是汉景帝的亲弟弟,刘武。他过继给了刘胜,继嗣梁王,仗着母亲窦太后的宠爱,梁国势力强大。

苏轼一首《秋词》,写尽真情厚义千载离人泪,古道愁肠一片心

商丘古城

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修筑架空通道,从宫殿连接到平台长达三十多里。他建造方圆三百多里的东苑,扩展睢阳城至七十里。他经在这里狩猎、宴饮,大会宾朋。 史载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常云集梁园,成为梁孝王的座上宾。 而“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

自己的朋友陈襄就要来商丘了,苏轼怎么能不想到这些呢?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

携壶也叫穿带壶、穿带瓶、背水壶、背壶等。它是典型的泥质制品,流行于宋、辽、金、元、明、清各代,因为壶的两侧有穿带或绳索的环耳沟漕而得名。古代有携壶行医的典故。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在卖药﹐卖好药后就跳进壶里。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丰盛。费于是向他学道。

李白又有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而这里苏轼说的是与李白意思相同:观光游玩的意思。

苏轼一首《秋词》,写尽真情厚义千载离人泪,古道愁肠一片心

陈襄(1017~1080)北宋理学家、“海滨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时期名臣

这里苏轼又想到了过往,他们在西湖上,“游舫已妆吴榜隐,舞衫初试越罗新。”他们一起观潮,“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他们一起游玩的情景,时常让苏轼记起。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苏轼还想起“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他们经常一起喝酒,“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他们经常一起和诗,“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而今你要走了,远去河南商丘,不知何时再能相见,看看眼前的景物,想想你要远去远方,苏轼禁不住要问,“画堂新构近孤山,曲阑干,为谁安。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我想苏轼肯定想到了这些,思绪也到了远方,与自己一同游玩的旅友走了,只剩下自己了,而自己也要到新的地方了,往昔是那么的快乐,无话不谈,诗歌饮酒,郊游赏景,可世事无常呀!而今要天各一方了。

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虽然世事无常,虚幻,但是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些事情,就像张巡、许远,他们的遗风尚在。

苏轼一首《秋词》,写尽真情厚义千载离人泪,古道愁肠一片心

商丘张巡神祠

张巡、许远,唐代人,在安禄山叛乱时,分别任真源令和睢阳太守。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人共同据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抵抗安禄山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依靠人民坚守数月。睢阳失陷,遭杀害。后来人民为其立庙以纪念。

他们两个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期待着你在新的岗位上有新的功绩。在这里,苏轼想到了他和陈襄一起治杭的情景,治理六井,灌溉农田,为人民办了不少好事。苏轼又想到了庄子,

苏轼一首《秋词》,写尽真情厚义千载离人泪,古道愁肠一片心

河南商丘庄周陵园,逍遥之祖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的故事,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所以被人们称为“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庄子在宋国做漆园吏,宋国的国都就是在这商丘,苏轼喜欢庄子的那种自由与洒脱,在少年时代他读了《庄子》就不禁感叹:“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庄子的超脱和精神的自由影响了苏轼,他那种豁达、超凡脱俗的文风可以说与庄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今朋友即将来到商丘,自己怎么能也身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呢?

这就是这首词,有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深情与眷恋,有对山河风光的执著热爱,还有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为民造福,做个好官,也寻求一种洒脱与自由,不为权贵屈服的精神。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场景,一对曾经形影相随,志趣相投的好朋友,马上要分别了,他们不舍得离别,一个为另一个计划未来的行程,计算远走的日子,想着他要经过的那些风景,曾经他们在一起观赏了多少胜景,而今却不能同游了,多少有些遗憾,不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虽然山高水远,我们心在一起的。我们还可以诗词相和。一个还似在对另一个有些期盼,让我们一起继续为民造福,不为权贵折腰,寻求一个潇洒快乐人生。

苏轼一首《秋词》,写尽真情厚义千载离人泪,古道愁肠一片心

苏轼杭州雕像

好了,关于苏轼的清平乐我们就说到这里吧,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发现历史,谢谢大家,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