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投降後,為什麼日本還在堅持呢?

王君藍


1945年5月5日納粹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5月23日,美國空軍562架“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再次轟炸東京,但美軍飛行員們得到命令不要把炸彈扔到日本皇宮裡,因為“天皇將來也許還有用”;兩天後又有512架轟炸機光臨,投下了3262噸燃燒彈,整個東京市中心已經是滿目瘡痍,首相官邸、外務省、海軍省等建築灰飛煙滅,美國人同時投下了百萬份傳單,敦促日本人從速無條件投降。



如果準確定義二戰日本的投降事實,其實是“軍隊無條件投降,國家有條件投降”,而日本在軍事盟友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後,明知大勢已去卻仍然在堅持,主要是在謀求與西方討價還價,以便“體面的投降”,尤其是保留天皇制度,而後來的歷史證明,由於美國為了一己之私,狡猾的日本人基本達到了目的。

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意大利早在兩年前就已退出戰爭,這意味著同盟國會聯合起來傾全力對付最後一個法西斯國家,戰敗已不可避免,對這一點,日本軍政高層倒是看得清楚,他們當中的某些人雖然是戰爭狂,但不是智障。



在東京的漫天大火中,日本內閣和軍部召開聯席會議,主要內容已不再是如何作戰,而是怎麼樣媾和。

注意,此時日本人討論的不是投降,而居然是“談和”,即日本在一定的條件下如何退出戰爭。



狂妄的日本軍部之所以還抱有幻想,是因為日軍仍然是在海外作戰,盟軍尚無一兵一卒登陸到日本本土,尚不似德國那樣被蘇軍攻陷首都,所以拼命叫囂“本土決戰”的口號,就是希望以此讓美軍知難而退,雙方能夠開啟談判,目標是日本退出戰爭,但一不能無條件投降,二要保證日本的所謂“國體和政體”。

聯席會議的討論結果,居然是請蘇聯出面,充當日本與美英之間的調停人,二戰日軍最後一任陸相阿南惟畿、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首相鈴木貫太郎一致認為是可行的,因為“日本人對蘇聯是有情有義的”,至少,他們沒有在蘇德戰爭爆發時從背後捅刀,換句話說,日本人天真的認為:蘇聯能在與德國的作戰中避免兩線作戰從而取得最後的勝利,其中有日本的功勞,現在應該還還人情了。



窮途末路的日本人還探討了請蘇聯幫忙的條件與“回扣”,比如返還南庫頁島、轉讓北滿鐵路、旅順繼續由蘇聯管理(日本人真是無恥)等等。當時的蘇日仍有外交關係,蘇聯駐日大使馬立克就躲在箱銀溫泉療養,當日本政府轉達上述意見後,更加狡猾的蘇聯人答覆說:需要時間來考慮,結果是遲遲沒有迴音。

日本人又聯繫中立國瑞典,希望它們出面接洽和談,依舊沒有成效,在此時期美國海空軍的攻擊日甚,就在日本人神經即將崩潰的時候,1945年7月中美英向日本發出了最後通牒的《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應立即宣佈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

日本人發現公告中並沒有蘇聯的身影,於是絕望的政客和瘋狂的軍人都把最後的希望寄託在蘇聯的表態上,他們認為只要蘇聯不參戰日本就還有希望。



蘇聯政府以“日本政府和天皇的媾和表述含糊不清”為由繼續拖著,其實是在同時跟美英討價還價,被折磨的精神崩潰的日本人一邊於7月30日拒絕了《波茨坦公告》,一邊只好做“本土決戰”的準備,拼湊了53個師團、25個旅團和3000多架飛機,聚集東洋三島的陸海軍總兵力仍然達到了370萬人,但素質已嚴重下降。

可惜美國人已經沒有耐心了,1945年7月24日,杜魯門簽署了使用原子彈襲擊日本的命令,擬定的時間是8月3日以後,同時又要求一定要在蘇聯對日出兵之前。



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在廣島,8月8日蘇聯政府通知日本大使將在次日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8月9日第二顆原子彈扔在了長崎,8月15日,裕仁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

日本人堅持不投降實際是錯判了形勢,從而被蘇聯政府玩弄了,並且對此深感屈辱和憤怒,服部卓四郎悲哀地寫道:“真是令人震驚,過去兩個月拼死拼活進行的外交努力,結果不僅全成泡影,而且得到的是以鐵錘代替了答覆”。


度度狼gg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個法西斯國家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1940年德國意大利日本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成立了以“柏林-羅馬-東京”為軸心的軍事集團,這個軍事集團被後人稱作軸心國集團。

軸心國成立了,他們三個的目的只有一個:稱霸世界。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發動戰爭,對其他國家進行侵略,無數生靈慘遭塗炭。從北非到歐洲再到亞太地區,硝煙瀰漫,戰火焚燒。這場戰爭,使得各個國家一片凋敝,百姓顛沛流離。為了對抗這幾個法西斯國家,全世界又成立了反法西斯同盟,打響了反法西斯戰爭。1945年5月8日,德國宣佈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佈投降。為何,日本在德國已經投降的情況下還在堅持抵抗盟軍?

德意日三國,各自為戰,互不統屬

德意日雖說是確定法西斯同盟,但是並不是一個整體,他們的戰爭是各自發動的,也就是說,德國打德國的,日本打日本的。德國戰況如何,德國是否投降,這和日本沒什麼關係。德國戰敗,日本少個盟友,而這個盟友對於日本來說,遠在天邊,德國也幫不上日本什麼忙。可惜的是,德國投降了,盟軍就可以全力收拾日本了。

投降前的狀況不一樣

1944年,盟軍在諾曼底進行登陸,同年,蘇軍發動了十次攻勢,蘇聯全境基本解放。到了1945年,德軍全線崩潰,佔領的地區都一個個失去。到了德國投降的時候,盟軍已經攻克了柏林,可以說,納粹德國已經沒了什麼能統治的地方了。

而日本不一樣,日本戰敗前,日本還控制著中國大量土地和東南亞好幾個國家。可以說,日本還有抵抗的實力。同時,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還制定了一億玉碎的計劃,根本就沒考慮投降,還在做著美夢。

當美軍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兩朵地獄之花在日本綻放,日本徹底慫了,沒辦法,只能投降了。


御史三大人


二戰,日本是日本,德國是德國,歐洲的德國被打崩了,不代表亞洲的日本必須跟著投降。

當時的日本是個獨立的強國,它一開始就沒有撿到德國多少便宜,又不是德國的僕從,還是個易守難攻的島國,為什麼不能堅持呢?

雖然當時的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明眼人都看得到反法西斯的盟軍陣營越戰越強,世界形勢完全是一邊倒,整個歐洲的法西斯勢力被連根拔起,日本只是獨木難支。

日本自有自己的小99,首先嚥下去的戰爭果實吐出來很難,尤其是東南亞、中南半島和東亞的那些地盤。日本很明白它一投降,作為盟軍的中國必然大翻盤,英國、法國、美國甚至荷蘭都會撈回自己戰前的利益,並在日本身上狠狠的割一刀。這是國運之戰,不見棺材怎麼能落淚呢?

其次盟軍的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隨著戰局的日趨明朗,各國間的齷齪也開始集中爆發。比如中南半島與法國的齷齪;美國覬覦這塊土地,卻慫恿中國以前宗主國的身份與法國鬥,但那個中國自信心不大,也確實不想摻和便裝聾作啞。美國與蘇聯的矛盾也是巨大的,二者差不多已經到了一言不合馬上開掄的地步,搶錢搶技術搶地皮,德國都給搶成了兩半。

這種敵人內部的齷齪讓日本人很抱有希望,在他們看來無非戰爭繼續擴大罷了,反正當時的世界大戰已經打得天下大亂,美蘇互相開片並不是不可能。再說戰後的世界很明顯是要洗牌的,那麼多前列強們留下的真空地帶,都是一片一片的大肥肉,它們爭奪這些都來不及,何必要苦苦為難日本?

日本人的這種幻想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它們始終不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並且堅持要以“一億人玉碎”為代價戰到最後。背後的潛臺詞其實就是想“有條件終戰”,日本人把吃進來的吐出來,然後大家回到1938年前,各找各媽各回各家。

這樣的話,日本人至少保留了在中國的利益,它們當時實質上已經將滿洲給割裂了出去,只要能繼續控制東三省、半島和琉球,那麼你拿你們的東南亞和太平洋,我繼續走的我大陸政策,互不影響。

甚至日本人在挑動美蘇關係的同時,還寄希望於能在“事變”後加入其中一方,博取翻盤的機會,如此這般,日本並未走到絕路嘛!

要知道,直到蘇聯對日宣戰,蘇日合作的北庫頁島薩哈林油田(日本稱其為北樺太)仍然在位日本提供戰爭油料,日蘇方面雖然因為“諾門罕戰役”大打了一仗,但實則沒有真的撕破臉皮,蘇日雙方都在利用對方開發遠東和分潤油田產量並穩住對方不給自己的後方搗亂,所以實際情況與我們電視上看到的那種劍拔弩張不同,蘇日雖然一直都互相齷齪,蘇聯還派過大規模的軍援和“志願航空隊”幫助抗戰,官面上卻與日本是笑臉相迎的。

1941年的《蘇日中立條約》讓蘇日之間更是親密了一層:1.保障和平友好關係,尊重對方領土完整。 2.締約國成為第三者的一國或幾國戰爭對象時,雙方保持中立。這個條約還同時給出了日本對“蒙古國”的所謂地位支持。此後蘇聯停止了對華援助。

二戰末期的日本很看重蘇聯這棵大樹,它很寄希望於蘇聯對遠東的控制慾,併產生與美國的衝突(實際上確實產生了,但矛盾爆發推到了50年那場戰爭。),但結果不如人意,美國在蘇聯出兵當天把核武器搶先甩到了日本人頭上。

杜魯門憋了很久的一石二鳥之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震懾了蘇聯,一方面徹底壓垮了日本。

蘇聯開始猶豫自己的吃相是不是得收斂點,美國則拉出個“大家一起佔領日本”的標題誠邀各路嘉賓。但連常凱申都知道美帝只是“說說而已”,已經一屁股坐到日本本土,並順勢啃下了38度線的白頭鷹怎麼可能讓人染指遠東?

這些戰前戰後的東西聯繫起來,我們其實能很好的看到日本的末日敗亡之路。其實1945年他們的高層已經準備的很充分,但在國內瘋狂的軍國主義面前妄談“終戰”可能誰都付不起代價。直到原子彈爆炸,這才打碎了一切高層的幻想,也給了議論和平的“臺階”。

但日本人的拖延和活動並非有錯,後來50年代的歷史究竟怎麼發展我們也看到了。只是一切都顯得急促了些,而本該急促的卻讓核彈給炸慫了。

只怪日本人真的沒猜到這世界上有原子彈這種不講理的東西。


王司徒老百科


二戰期間德國在1945年5月8日宣佈無條件投降,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才宣佈投降。

我們都知道二戰的時候,德國和日本是盟國,為什麼德國已經戰敗投降了,但是日本還要苦苦堅持三個月之久呢?

當時誰都知道日本戰敗是遲早的事了,日本已經是敗局已定了。但是日本為什麼不和德國一起投降呢?

首先我們都知道,德國投降那是真正的無條件投降,因為德國堅持到了最後,最後只剩下柏林了,德國還在堅持。可以說德國是真正被打投降的。德國投降之後呢,德國就是馬上被瓜分,柏林都被佔領了。蘇聯人也是在柏林燒殺搶掠,和德軍在蘇聯的時候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德國佔領的所有土地都沒有了,殖民地也沒有了。可以說德國是真正的無條件投降。

日本人看到德國是這個結局,只能是堅持下去,日本人堅持下去的原因就是爭取增大的籌碼來和盟軍談判。我們從日本投降的結果就可以看出來日本人的目的達到了。

日本當時宣佈還要執行億人玉碎計劃,堅持到底,其實美國和日本在私底下一直都在談判,日本人堅持的目的也就是要獲取更大的利益,日本投降以後天皇沒有被審判,二戰期間,日本侵略了數十個國家,讓數億人卷人戰爭,但是投降之後僅僅只有7個人被處死,這個合理嗎?而且日本也沒有被瓜分,再和德國一比就知道日本所謂的無條件投降,條件實在是太多了。

這些條件都是日本堅持三個月換來的。如果一開始就選擇了投降,那麼只能是和德國一樣,真正的無條件投降,日本就是和德國一樣的結局。日本的不徹底投降,也是導致了現在的日本還在蠢蠢欲動。


小伍講歷史


關於日本投降,在二戰結束後,曾經有日本學者對日本投降的原因做出過總結。大體上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以天皇為代表的皇族成員以及部分的軍政高層怕死。千萬不要覺得這很可笑!別看日本鬼子兵不畏死,但真正敢破腹自殺的高層官員實際上沒幾個,都是在忽悠老百姓去送死罷了。特別是蘇聯進攻東北以及美國投放原子彈後,天皇已經無路可逃。繼續頑抗到底,天皇只有死路一條。

第二、以天皇為代表的好戰分子希望以投降為談判條件,儘可能的保存實力。因為日本如果再繼續戰鬥下去,最後還是會戰敗。與其輸個精光,不如主動投降,保存實力,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這也說明日本並沒有真正的反思戰爭,無時無刻都在盤算翻盤。後來右翼分子不是又復活了麼?

通過以上兩點投降原因的總結,大體就可以勾勒出德國投降後,日本方面的心態了。


1945年4月1日,美軍發動沖繩戰役。此時的日本,海軍已經全軍覆滅。

1945年4月16日,蘇軍發動柏林會戰,此時的德國,精銳已經全部打光。

十一天後,希特勒扶持的墨索里尼偽政府徹底垮臺,墨索里尼在逃亡德國的途中被游擊隊俘虜,第二天被槍斃。屍體隨後被運到米蘭,並被倒吊在米蘭洛雷託廣場的一個加油站頂上示眾。

又過了兩天,希特勒在自己總理府的地下室開槍自殺。隨後屍體被侍從用軍毯包上,抬至總理府的花園裡,澆上汽油一把火給燒了,遺骨被埋進一個炮彈坑。(後來又被蘇聯秘密組織挖出)



看見自己兩個盟友的慘狀,當時天皇都快嚇尿了。他知道如果再打下去,自己也一定會跟那倆人一樣的下場。必死無疑!只不過日本比意大利和德國的情況稍微好點,意大利和德國都被盟軍打到了本土才覆滅,而日本當時沒有這個問題。雖然精銳淨喪,但是美軍暫時還沒有能力打倒本土。

因此在沖繩島戰役期間,裕仁天皇就已經投降的想法了。只不過裕仁這個老鬼子當時不想無條件投降,因為無條件投降,意味著他的命運要掌握在盟軍手上,他自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慘一點的下場,美軍會把他像墨索里尼那樣槍斃!稍好一點,美軍會把他像希特勒那樣威逼自殺。總之就是沒好死就對了。因此裕仁希望美軍能有條件的接受自己投降,就像一戰時期的德國一樣,賠款割地都可以,但是不能拆分日本,自己的生命安全也要受到保障

裕仁老鬼子這麼盤算,有他的理由。因為一是滿洲國有相對完整的基建和縱深;二是蘇聯與美英存在分裂的可能性,比如巴頓在德國投降後就叫囂要跟蘇聯幹仗;三是沖繩島戰役還在打,美軍的死傷很慘

。據美國智囊團估算,如果按照沖繩島的戰損比,美軍要佔領日本全境的話,最少需要動員六百萬軍隊,花費三個月的時間,付出五十萬人陣亡,約一百二十萬人傷亡的代價才能拿下日本!為此美國聯邦政府還提前預定了50萬枚紫心勳章。為的就是日本不投降,美軍要登陸日本島作戰。

然而這畢竟是大事,偏偏美國又是死不起人的國家。於是在1945年6月底,也就是美軍拿下了沖繩島後,暫緩了進攻日本本土的計劃,尋求損失更小的辦法



在1945年7月,美國沒有什麼大行動,裕仁的心稍微寬了一點。當時日本高層想出了一個很噁心的策略——全體國民總玉碎。想依靠這個辦法恐嚇美國,讓美國不敢輕易的動日本,爭取有條件談判的資本。

然而美國不吃這一套,當時杜魯門總統策劃了三個方案:一是拉蘇聯入夥,斬斷了日本借蘇聯翻身的念想;二是將新研製的原子彈秘密運到提尼安島(塞班島附近),裝備使用大殺器威懾日本;三是計劃在日本九州島南部和關東平原的兩棲登陸作戰行動,代號分別是“奧林匹克”和“冠冕”

到了1945年8月6日,美國投放的第一枚原子彈炸燬了廣島。

兩天後,蘇軍對日宣戰,整個東四省和朝鮮半島東北部都被蘇軍的攻擊範圍內。

又過了一天,美軍投放的第二顆原子彈轟炸了長崎。

蘇聯和美國的連續打擊,壓垮了裕仁身上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他是真的被嚇尿了!尤其是日本陸軍元帥畑俊六在廣島目睹了原子彈的威力後(在核爆炸中撿了一條命)。回到東京就對裕仁描述原子彈的恐怖,並強烈主張停戰。這一下裕仁算是徹底服了。他不再奢求有條件的投降,只希望美國能饒他一命就行,其餘什麼都可以答應。

但是牛皮已經吹出去了,特別是六月份的全體國民總玉碎口號,對狂熱軍國主義分子極具煽動性。當裕仁對首相鈴木貫太郎說出自己打算投降時,鈴木都要暈菜了。早幹嘛去了啊!現在要是宣佈投降,倒希望美軍快點來救命,因為少壯派軍官全瘋了,局勢已然失控。誰敢投降,少壯派絕對要發動兵變。

事實證明,鈴木的擔心是非常準確的。當投降的小道消息傳出後,東京的駐軍立即發生了叛亂。近衛師團師團長森鳩因拒絕參與叛亂,被少壯派軍官殺掉。並且叛軍還闖入皇宮,尋找投降的錄音盤,想阻止投降廣播的播出。與此同時,少壯派還派出了前往首相鈴木的家裡刺殺他,想順便把主張投降的內閣都消滅。鈴木貫太郎因為提前得知消息,靠跑的快才撿了一條老命。叛軍沒能找到首相,轉而進攻樞密院長的住宅,樞密院長平沼也趁亂溜走,僥倖逃脫。經此事變,鈴木內閣全體辭職。

到了8月15日的中午12點,裕仁在廣播中發佈終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並宣佈無條件投降。



無條件投降之後,日本高層的表現,非常非常的不要臉。先前嚷嚷著要一億國民總玉碎的高層,大多故意裝瘋保命,沒幾個敢真正破腹自殺。倒是受軍國主義蠱惑的草根官兵自殺的非常多。比如東條英機這廝就是因為怕疼,不敢切腹而用手槍自殺,結果手軟還打偏了,沒死成。再比如裕仁的叔叔東久邇稔彥親王為了討好美軍,模糊裕仁天皇的戰爭責任,把當年吹牛的“一億玉碎”的口號改成“一億總懺悔”。十足的不要臉

美軍進駐日本島後,一是覺得日本人都是特麼的瘋子,雖然投降了,但是如果真的殺了裕仁這廝,難保會有大動亂;二是裕仁認罪態度比較好,麥克阿瑟很滿意,便沒有清算這幫衣冠禽獸的皇族,保住了他們的榮華富貴,只吊死了幾個頭面人物走走過場。



總的來說,德國投降後,日本大勢已去。包括裕仁在內的很多人日本人都心知肚明,仗打不下去了。但是美軍還沒有進攻到日本本土,蘇聯與西方也有矛盾,因此日本方面便幻想借助這兩點有利因素與美國談判,爭取有條件的投降。然而美國不接受日本的有條件投降,日本又打算綁架全體國民,用一億日本人(包括朝鮮和臺灣)的性命與美國做最後一搏,再爭取有條件投降。

就這麼僵持了兩個月後,隨著蘇聯出兵,美國投放原子彈,日本高層真心畏懼了,才決定接受無條件投降。事實也證明了,日本的負隅頑抗是有效果的。咱們的教科書上說日本是無條件投降,但其實日本是有條件的投降!天皇沒被追究責任,戰犯也就絞死了那麼幾個。當年策劃南京大屠殺的朝香宮鳩彥親王沒有受到任何懲罰,戰後依然是花天酒地,後來還成為“日本高爾夫球俱樂部”的名譽會長,輕鬆揮杆於青山綠水之間,活到94歲才自然病死。至於最大的元兇裕仁,他則是因為十二指腸癌,以88歲高齡病死。

請問這算哪門子的無條件投降?就是因為連元兇都沒有受到懲罰,也直接導致瞭如今日本的軍國主義復甦和種種歷史問題。


Mer86


實際日本政府內部在45年已經非常悲觀,包括天皇本人都有投降的意思。但因為以下幾個原因還在堅持。

1,德國投降時,蘇聯還沒有對日宣戰,而且蘇聯和英美是有潛在矛盾的。日本幻想能靠蘇聯居中調停,讓日本在保住中國或朝鮮的前提下和美國議和。

2,當時美國還沒有放棄懲處天皇,而日本是實君立憲的國家,天皇對政府有支配權,如果投降就上絞刑架,天皇會投降嗎?

3,日本多年的軍國主義路線培養了大量強硬派軍官。這些軍官叫囂全民玉碎,不會輕易投降。政府和天皇要投降也要擺平這些人的勢力。日本軍隊可是有下克上的傳統的。

4,美軍在沖繩戰役中遭受巨大損失,給了軍內強硬派信心。他們認為在太平洋打不過,在本土一定打的過,更何況登陸作戰如此艱難,美軍只要失敗一次就會無法承受兵員損失和日本談判。


Buskybozar


其實也沒有多長時間,5月8日德國正式投降,日本在經歷了原子彈轟炸後,於差不多三個月的8月15日也正式投降了。日本之所以非要多堅持這三個月無非是不想輕易捨棄在中國領土上的利益,最起碼也要給自己爭取更有利的投降條件,抓住了美國和蘇聯都試圖擴張自己霸權的野心需求,而這種玉碎式的瘋狂抵抗也收到了實際效果。

發生在1945年3月至7月的沖繩戰役無疑是個很好的例證,日本人在天皇的榮耀和軍國主義洗腦下發動了神風特攻的自殺式反擊,使得同盟國軍隊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從下表中日本的飛機建造數量上,可以看出天皇感召下日本人負隅頑抗的決心。

第一個原因就是裕仁天皇的決策了。

日本的天皇和其他同時期君主立憲制國家不同,是真正具有最高軍事決策權的國家元首。那麼裕仁作為最高國家元首,其肯定是要為本身及皇族的利益考慮的,這從他在向美國宣戰前就撤換原先由皇族擔任的海陸軍總長一事上可以看出來。參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結局,他的罪行和這兩位不分伯仲,很有可能落個一樣的下場。

但相比德國,日本無疑要幸運的多。當時的戰爭局勢已定,作為最後一個同盟國的敵人,擊敗日本需要的只是還要付出多少代價的問題。美國出於和蘇聯爭霸的考慮,同時為了節省實力,奪取對戰後日本的掌控權,所以採用了保留日本天皇制,幫助裕仁天皇和皇族開脫罪責的方式來拉攏日本。另一個幸運的地方在於,日本侵略者破壞程度最高的地區,對日仇恨最深的地區是中國和朝鮮半島,而當時的中國國際地位並不算高,國力疲憊,所以無法硬氣起來駁斥美國的決議。
(接受美軍管制後的日本)

在這樣條件寬厚的多的協議下,同時面臨著美軍戰略封鎖,國內物資有限,原子彈帶來的恐怖威脅,蘇聯進攻日本關東軍的打擊,日本自然會選擇投降。

第二個原因就是國內的輿論導向和當時日本人的民族性格。而這也可以說是天皇結合當時情況而不得不為之的。

日本並不是德國的從屬國,不可能德國戰敗後自己緊跟著就跪地求饒,那樣將會置他們所謂的國家榮譽和民族顏面於何地。無論是太平洋戰場上的神風敢死隊,還是即便天皇下達投降命令後依舊負隅頑抗,甚至用詐降方式和蘇軍同歸於盡的關東軍,都可以看出這樣被大日本帝國主義洗腦的軍人的瘋狂。


如果天皇和國家高層在這種時機就立即宣佈投降,甚至可能引起國內的政治暴動(而事實上天皇在8月宣佈投降前夕也發生了宮城事件),

而天皇的形象也會因此受損。

同樣,日本在戰爭期間的宣傳也是扭曲了侵略戰爭的形象。編造了大東亞共榮圈的謊言,隱瞞真正的戰爭形勢,


所以很多日本平民並不知道侵略戰爭的本質,而日本軍人也在帝國榮譽,以及對神化的天皇效忠心理的驅使下始終無法正確認識自己,從而負隅頑抗到底。

而天皇在廣播中播放的《終戰詔書》其實也採用了很多模糊的說辭,從而維護了當時日本民族的所謂自尊。


大唐安西節度使


或許很多國內朋友都覺得二戰時期日軍的戰鬥力,並不讓大部分人看好,可以說日本當年的崛起初期,是值得我國學習的,眾所周知從古至今,日本效仿中國文明文化已久,就連他們的文字中都會原封不動的出現中文,在我國清末時期被歐洲列強打開國門前,日本才是率先被列強欺辱的國家,歐洲人一方面是侵佔日本,另一方面則是探視中國,先前媒體爆料在日本革命時(明治維新),日本革命的靈感來源於我國的《海國圖志》,不過我國的清政府卻藐視了這一本神作。在日本軍民不斷積極與列強徵戰學習中成長為,一個不可小覷的亞洲強國。

但隨著日本的強大,和激進分子的軍國主義使得日本,再度淪為東洋小丑,大軍進犯中華大地,以至於我國人民,民不聊生生靈塗炭。先前有媒體設想如果日本在崛起時期,領導亞洲眾國打擊歐洲的侵略,世界格局又會是什麼樣呢?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佔領香港(英屬),馬來西亞(含新加坡)(英屬),菲律賓(美屬),印尼(荷屬),緬甸(英屬),老撾(法屬),越南(法屬)、柬埔寨(法屬)等大部分東南亞國家(當時都是殖民地)。日本還佔領了太平洋上的大批島嶼:如帛硫群島、所羅門群島、馬里亞納群島。

日本沒有佔領印度。原因是:日本力量不足、在太平洋戰場不斷失敗,沒有能力繼續進攻印度。

而德軍戰敗後,日本仍然殊死頑抗,他們本身就帶著一些武士道精神,常年征戰的日軍可以說,讓世界科技霸主美國人十分頭疼,但仍然在領先世界的軍事科技面前,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戰敗,日本本土則又被投放了原子彈。

與此同時日本仍然沒有投降,原因就是佔領中國東三省的日軍還沒有失敗,日本當年流傳著:寧肯失去日本本土,也不丟棄中國東三省的語言。然而大敗德軍的蘇聯軍隊率領軍隊突襲位於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這才使得日本投降。(記者肖正)


老兵V5


實際上德國從戰略攻勢轉入戰略守勢以後,德日戰敗的命運就已經成為現實,不同的是日本從戰爭一開始就有很多人認為戰敗是遲早的事情,尤其是中途島海戰後,日本海軍喪失了太平洋的制海權,也已經註定了覆滅的結局!



不過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目的就是迫使美國進行談判,只是如意算盤沒有實現而已,日本在太平洋戰場處於守勢後通過一些渠道向美國等國傳遞有條件的停戰的建議,也就是說日本人在尋求停戰而非投降!



當德國投降後,日本也認識到自己時日不多,因此在結束戰爭條件上做出讓步,但拒絕承認投降,只承認停戰!直到美國兩顆原子彈讓日本高層認清了事實,最終才決定無條件投降!


涇水書生


日本內部鬥爭很激烈。

日本內閣1945年初就已經認識到戰爭難以持續下去,伴隨所謂絕對國防圈被突破,日本海路交通基本斷絕。1945年沖繩戰役失敗後對馬海峽也被美軍潛艇截斷,日本徹底失去原料來源,煤炭石油礦石斷絕,軍工生產降低一半。糧食來源同樣斷絕,本土糧食生產因缺乏勞動力,缺乏化肥及美軍持續轟炸而減產6成,國內1945年糧食自給率只4成,到1945年7月,國民日均食物配給不足300克,實在難以堅持。

日本軍部自我評估本土戰備物資儲存不足30萬噸,無法進行大型反登陸作戰。因缺乏油料,軍艦飛機難以作戰。本土防衛總軍編制350萬,但尚且缺乏150萬支步槍機槍及大量彈藥物資。其餘2300萬民軍基本持有竹槍。

但軍部拒絕投降,制定一億總玉碎計劃並以所謂自殺飛機,自殺潛艇,甚至人肉炸彈去進攻美軍,實際就是期望美軍望而生畏,顧忌登陸及巷戰的巨大傷亡而對日本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

然而,事實上美軍不需付出這麼多傷亡,只需要再繼續圍困封鎖及轟炸三個月,日本總人口將因缺乏糧食餓死一成,也就是700萬,剩餘人口將毫無抵抗力而無法扣動扳機。那就可以登陸日本輕鬆開進皇宮。可是,美國難以持續等待下去,直接投了原子彈,最終摧毀了軍部的抵抗意志。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