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二戰中德國哪個坦克的綜合實力最強?

超級士兵隊長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看看薩沙的長篇文章吧。

納粹德國的四大絕響王牌-黑豹中型坦克

盟軍坦克手的惡夢――黑豹中型坦克

元首的改革

希特勒上臺以後,這個參加過一戰的老兵痛定思痛,和軍方高層開始研究一戰德國失敗的原因。

軍方高層和希特勒很快得到一致的意見,施裡芬計劃的失敗才是關鍵。

德國在西線面對著法國英國,東線又面對著沙俄。

法國英國都是歐洲數一數二的軍事工業強國,沙俄也具備長期出動400萬以上部隊的能力。

德國的軍力雖然強大,但是並不具備兩線作戰的能力,加上本國缺乏長期作戰的資源,必須速戰速決。

施裡芬計劃就是避免兩線作戰的決定性計劃,計劃要求德軍先利用德國發達的鐵路網,集中大部分優勢兵力在六星期內打敗西線的法國,消除西線的威脅,然後將部隊調往東線進攻較弱的俄國,經過較長時間的激戰,最終將其擊敗,獲得大戰的全面勝利。

一戰中,德軍作戰初期非常順利,在一個月內佔領了法國北部,打到巴黎近郊,迫使法國遷都,還重創了法軍主力。

好景不長,在幾天以後的馬恩河戰役中,德軍出動150萬主力,殲滅了英法聯軍110萬部隊中的30萬。但德軍未能突破他們的陣地防禦線,無法再繼續推進佔領法國,未能實現施裡芬計劃。

之後德國陷入持久的陣地戰,每個戰役中,德國都在戰術上都佔上風,消滅數量眾多的敵人,卻無事於補。德國沒有維持長期戰爭的能力,在東線西線的消耗中,強大的德意志帝國終於轟然崩潰。

希特勒是西線戰線的一個普通傳令兵,他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和帝國的解體。

希特勒認為,德國之所以會失敗,就是施裡芬計劃的失敗。二戰中,德國如果想獲勝,還是必須在短期內佔領法國,避免進入持久作戰。因為東線蘇聯領土面積太大,地跨兩個大洲,無法短時間將其徹底擊敗,只能先攻擊法國。

只是這又談何容易!依靠傳統的德國步兵想實現這一切,幾乎是不可的。英法聯軍有數百萬之眾,法國的國土面積並不大,便於英法軍隊回援和增援。德國步兵即使初期有一定的突破,也很容易被回防增援的盟軍抵擋住。

希特勒認為,只有具備快速突破能力的裝甲機械化部隊才能實現這點。只要把裝甲部隊集中使用,就可以趕在英法回援之前,徹底擊潰其防禦體系,實現戰略的目的。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德國的坦克部隊就是軍事發展的重中之重。

說了這麼多,該說說德國的坦克部隊發展了。

德國裝甲部隊的發展

一戰結束後的《凡爾賽條約》,明確禁止德國陸軍擁有坦克,德國只好巧妙的迴避條約上的內容。

1931年,德國的摩托化部隊只有幾輛陳舊的裝甲偵察車和幾個摩托車連。到1932年,參加演習的摩托化分隊還在使用模型坦克。

1931年,大名鼎鼎的閃擊戰之父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出任國防軍摩托運輸部隊總監(1934年古德里安被希特勒任命為裝甲兵總監。),全面推動了德軍坦克研發工作。

古德里安有個完美的坦克發展藍圖,只是此時的坦克還是個新鮮玩意,技術上非常不成熟。德國現有的技術力量沒法一步到位,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來。

德國初期的坦克以仿造為主,製造技術簡單的輕型坦克。

1932年,德國克虜伯公司和戴姆勒奔馳公司合作,根據著名的英國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仿造出了3輛樣車,也就是德國1型坦克Panzerkampfwagon 1。

由於《凡爾賽條約》的影響,1型坦克是以民用的名義生產出來的,出廠代號就叫做克虜伯1型農用拖拉機。

----------1型坦克僅有2挺機槍,乘員也只有2人,是小型雙人操作坦克。它更像是一個鐵皮玩具。

該坦克重量是5.5噸,成員只有2人,裝甲厚度僅僅為10毫米左右,車身裝甲極薄。1型坦克由於設計侷限,全車有許多開口、縫隙和接合處,使得這種坦克只能勉強擋住敵方輕武器的打擊。

坦克火力很弱,只配備2挺7.92毫米MG13機關槍,沒有安裝火炮,只能殺傷敵方士兵。

1型坦克採用克虜伯MG305汽油發動機,功率60馬力,越野最大時速37公里,公路最大行程200公里,機動性還可以。

1型坦克高度和長度都太小,導致內部空間狹窄。雖只有兩名乘員,卻仍然讓他們感到非常不舒服。二戰中的德國士兵很多個頭超過1米78,這樣的士兵是無法鑽入1型坦克作戰。

另外,由於座艙設計不合理,車長的視野非常小。很多戰鬥中,車長只能被迫將半個身子長時間伸出車子進行觀察。誰都知道,這是非常危險的。

1型坦克火力和防禦能力都很弱,尤其是隻裝備機槍,既不能對付敵方工事,也不能對付敵方坦克和裝甲車,而這些都是坦克打擊的主要目標。1型坦克在實戰 中的作用不大,主要用作德軍裝甲部隊的訓練和德軍的技術儲備。幾乎所有德國裝甲兵,都是在1型坦克上完成他們的全部訓練課程。

除了在1935年參加過西班牙內戰以外,1型坦克在之後的戰鬥中,主要被改造為輔助車輛參戰,比如自行火炮、裝甲指揮車、彈藥輸送車、自行高炮、裝甲搶救車,甚至還有噴火坦克。

1型坦克從1934年開始批量生產,到1939年停產,一共生產了1500輛。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間,大大早於德國軍方的預料。1型坦克性能平平,卻因為德軍服役坦克數量不足,還是大量參加了實戰。1型坦克在波蘭、法蘭西、蘇德戰場都被投入戰場使用,發揮了輔助性的作用!直到1942年初,早已過時的1型才正式全部退役。坦克從戰場上送到後方,主要交給德國警察部隊和反游擊隊的德國地方武裝使用。

1型坦克火力和裝甲太弱,幾乎無法用作實戰。

早在1934年,德國軍方就提出了10噸新式坦克的要求,要求裝備輕型火炮,具有較厚的裝甲。

這次MAN公司和奔馳公司的設計中標,火炮由克虜伯公司提供,這就是2型坦克。

1935年,2型坦克開始批量生產。

2型坦克在1型的基礎上做了很多改進,坦克重量增加到9噸,主要是增加了裝甲和成員。

2型坦克的成員為3人,大大提高了坦克的作戰能力。

裝甲上,2型坦克裝甲增加到15毫米左右,後增加到35毫米(安裝了20毫米的附加裝甲),防禦能力比1型坦克強了一些,卻仍然偏弱。

2型坦克火力增強了一大截,它裝備1門克虜伯20毫米KwK 30 L/55機關炮和一挺MG34機槍,並排裝在炮塔上。克虜伯20毫米機關炮射速極快,每分鐘可發射280發,配備穿甲彈時500米內可以擊穿10毫米裝甲。這種小口徑速射炮對當時英法蘇的主戰坦克都有一定殺傷力,也可以打擊敵人的簡易工事,相當實用。該型機關炮理論還可以對空射擊,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不過由於沒有安裝對空瞄準設備,機關炮並不可能擊中敵機。

2型坦克具有卓越的機動性,它採用的新式5個大負重輪,使得它比1型速度更快,越野能力也更強。它的越野時速40公里,公路最大行程290公里。

實際上,2型坦克是一種輕型偵查坦克,火力和防禦能力較弱,性能相當平庸,到1942年停產時,共生產了1800輛。

在1937年的西班牙內戰中,200輛1型和2型坦克在佛朗哥陣營參戰。他們的主要對手,是蘇聯援助共和軍的T-26輕型坦克。

9噸重的T-26本是1型2型的同母兄弟,也是根據英國維克斯坦克改造而來。它的防禦能力和機動性和2型相當,卻裝備37毫米火炮,具備500米內擊穿30毫米左右裝甲的能力,其火力大大超越2型。

實戰中,1型2型的裝甲太弱,無力抵禦T-26主炮的打擊,也無法抵禦共和國軍的眾多平射炮。

1型坦克在一些角度甚至能被大口徑機槍射穿,這些都讓德國軍方嚴重不滿。

-------------2型坦克比1型強大了好多,在實戰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20毫米機關炮讓它打擊力很弱,對中後期的敵軍坦克幾乎沒有什麼威脅。戰鬥中2型坦克一般起著輔助作用,打擊德軍主戰坦克顧及不到的一些目標。

1939年,西班牙的德國干涉軍坦克部隊指揮官 是馮托馬少校(Wilhelm Ritter von Thoma),他在報告中稱1,2型坦克為“沙丁魚鐵皮罐頭”,防禦能力弱,火力更弱,認為它們根本不適合現代的坦克戰。

可以說,1型2型坦克都不符合古德里安的需要,也不符合軍方的需要。

只是由於3型和4型坦克數量不足,機動性卓越的2型坦克仍然能夠符合德軍的閃電戰需要,它仍然是德軍初期作戰的急先鋒。

要知道,此時裝甲部隊作戰二戰中後期有著很大區別。步兵部隊對反坦克的準備並不充足,也缺乏反坦克武器。步兵營連一級的反坦克武器非常少,很多士兵還是隻能使用集束手榴彈和燃燒瓶來反坦克。

再弱的坦克對於步兵來說仍然是可怕的!兩伊戰爭雙方都有大量過時坦克,都是用作對付對方步兵部隊的,1型2型仍然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在波蘭戰役時,2型坦克有955輛參戰,法蘭西戰役中,2型坦克佔德軍主戰坦克的5成左右。

早在1934年古德里安的閃擊戰理論中,就對軍方提出兩種主力坦克的要求。

第一種是裝備 強力反坦克炮的中型坦克,用作突破的箭頭,殲滅敵軍坦克。

另一種是裝備大口徑壓制火炮的中型坦克,作為火力支援,消滅敵軍工事、堡壘和有生力量。

兩種坦克的機動性要求比較良好,時速不得低於35公里,重量不能超過25噸。

理想雖好,現實卻是殘酷的。此時的德國裝甲部門的技術力量太弱,無法一步到位。

到了1936年,隨著2型坦克的研發成功,新式坦克的開發被重新提上日程。

1937年奔馳公司的第一輛3型坦克樣車下線,它的重量增加到22噸,配備KwK36型37毫米L/45火炮。古德里安曾要求配備50毫米反坦克炮,不過軍方認為50毫米火炮威力過大且技術不成熟,實戰中對付英法坦克似乎不需要這種大口徑火炮,從而決定使用技術更為成熟的37毫米步兵反坦克炮。3型坦克的火力和T-26相當,也和同一時代的英法坦克差不多,勉強能夠符合德軍需要。

它的防禦能力仍然平平,正面裝甲為30毫米,進攻法國時候增加到50毫米。

3型坦克最大的優點是機動性相當優秀,越野時速高達40公里,公路最大行駛距離155公里。由於設計合理,在高速行駛時,3型坦克的乘員受到的顛簸很小。在長距離行軍中,坦克乘員不容易疲憊,大大增加了坦克的持續戰鬥能力。

1940年夏,根據蘇德秘密的《裡賓特洛甫和莫洛托夫的軍事互助協定》,2輛3型坦克被送往蘇聯,和T-34坦克一起進行測試。測試結果表明,3型坦克 以70公里(比當時的大部分汽車還要快)的最高實驗時速超過了蘇聯的T-34中型坦克和BT-7快速坦克。3型坦克比T-34噪音更小,T-34的“隆隆”聲在450 米外就能發現,而同樣條件下3型坦克則在150米才會聽到(易於偷襲)。

機動性上3型佔優,可惜僅此而已了。試驗中,3型的火炮和裝甲都遠遠不是T-34的對手,甚至可以說不是一個檔次。由於差距太明顯,蘇聯人認為德國人藏奸,沒有把最先進的坦克拿出來。

這次測試,實際就是之後蘇德戰爭初期坦克戰的縮影。

3型坦克乘員共有5人,為: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員及通訊員,人員分配是比較合理的,最大程度發揮了坦克的性能。

3型坦克在1937年來說還是比較先進的坦克!其機動性優秀,防禦能力和火力也不遜於英法主戰坦克。3型坦克得以大量生產,也是德軍入侵蘇聯初期的主力。

到了蘇德戰爭中期,3型坦克已經無法和改進後的T-34/85(使用大口徑85毫米高射炮且增加了裝甲厚度)對抗,從而逐步退出蘇德戰場,轉而進入西線(西線英美的坦克較弱)。

到1944年底,東線的3型坦克僅剩79輛。

3型是德國二戰最主要的坦克的之一,參加了從波蘭戰役到最後柏林戰役的每一場戰鬥。

到了1943年停產,3型坦克共生產了6100輛。

-------------3型坦克的性能比前輩高出一個檔次,也基本能夠滿足戰爭初期的需要。但是它的設計侷限讓其難有大的改進空間(除了改進為自行火炮)。在蘇德戰爭中期,已經明顯過時的3型就開始退出現役。

3型坦克是作為殲滅對方坦克的主力,那麼古德里安要求進行火力支援的坦克也很快投產。

1937年10月4型坦克在奔馳公司研發成功!它作為支援坦克使用,裝備一門大口徑75毫米L/24短管速火炮,使用高爆炮彈,對步兵和敵軍工事都具有很強的殺傷能力,另外還有兩挺MG34機槍。

由於火炮尺寸很大,4型採用了體積很大的炮塔,也相應採用了更大的車體,這也為將來的不斷改進提供了空間。

4型坦克25噸重,車體幾乎是放大了的3型坦克,成員也是5個人。

它的裝甲為30毫米,後期增加到50毫米,甚至80毫米,比3型要強大的多。

至於它的機動性和所有德軍坦克一樣,也非常優秀,越野時速40公里,公路最大行駛距離300公里。

4型坦克的設計比3型優秀的多,是一款性能卓越,各方面平均的優秀中型坦克。

尤其是它的車體尺寸較大,炮塔也很大,便於繼續改造,增加其各方面性能。這個特性讓它能夠持續改進,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 矮小的3型坦克則受設計的侷限性,改造空間已經不大。

4型坦克成為德軍二戰主力坦克,生產總數量有9000輛之多,是蘇德戰爭以後德軍裝甲部隊中的絕對主力,也被稱為德軍裝甲部隊的軍馬。

在波蘭戰役和法蘭西戰役中,德軍參戰的1型坦克523輛,2型坦克955輛,3型坦克349輛,4型坦克278輛,捷克38t輕型坦克334輛,總數有2439輛。

可以看到,這一階段挑大樑的還是1型和2型坦克,3型4型坦克數量較少。

這些德軍坦克的質量總體來說很一般,相對英法的坦克沒有什麼優勢。法軍的雷諾R35坦克約有1000輛,裝備37毫米短管火炮,裝甲厚度40毫米,火力和裝甲都強於2型,和3型相當。

另外,英國和法國還有讓德軍裝甲兵所驚恐的東西,也就是360多輛30噸char b1型重型型坦克和近100輛的37噸馬蒂爾達2型坦克。

char b1坦克在當年來說火力極為強大,炮塔裝備1門SA 35 L34型47毫米反坦克炮,車身前方還裝備1門75毫米短管火炮,威力巨大。它的裝甲厚度60毫米,公路時速27公里。

德軍2型3型坦克無論火力和防禦能力都遠不是它的對手,尤其它的裝甲很厚,2型和3型的主炮很難擊穿它。

馬蒂爾達2型和char b1類似,它的正面裝甲厚度也達到75毫米,德國坦克根本無力對付。

質量如此,德軍坦克數量更是佔劣勢。僅僅法軍就有3000輛坦克,陸軍94個師,總兵力225萬。還有40萬精銳的英國遠征軍,荷蘭,比利時等國家還有的數十萬軍隊。德國獲勝的關鍵並不在於坦克的質量,而是在於運用坦克的戰術和戰略。

英法的坦克分為步兵支援坦克和騎兵坦克,前者全部交給步兵師使用,這些坦克具有強大的裝甲和火炮,機動性卻極差,只要求和步兵行軍速度相同。

騎兵坦克和2型,3型比較類似,也都是輕型坦克。不過,它們的數量不多,最關鍵的是沒有像德國人一樣,大量單獨編組作為拳頭使用。

英法軍方高層仍然認為坦克無法獨立作戰。當時坦克的裝甲較弱,西班牙內戰中一門反坦克炮在開闊地就可以擊毀7,8輛坦克,而坦克火炮的射程太短,根本無法還擊。坦克的火炮威力也弱,對付堅固工事的破壞能力很弱,難以有效突破敵人陣地。大部分英法坦克都分散在步兵部隊,作為可以活動的支援火炮使用。

德國進攻法國的只有136個師,兵力總數250萬人,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主力師,其他的師或者人員素質差或者裝備低劣。德軍卻編組了可以獨立作戰的數個裝甲師,每個師有240多輛坦克。

在這些戰役中,在德國坦克集群的高速穿插和打擊下,英法步兵師的速度根本跟不上,它的後勤補給基地,指揮中心,重要軍事據點都被攻陷,前方的部隊也就失去作戰的能力。

加上英法坦克幾乎都已經分散到步兵部隊,無法集中使用,少量的獨立編組的英法坦克部隊遭遇數量佔絕對優勢的德軍坦克部隊自然不敵,被各個擊破。

德國強大的戰術空軍(主要是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彌補了德軍坦克火力的不足,加上德軍坦克各兵種配合比較好,大量英法中型重型坦克被被德國飛機 和重炮擊毀。實戰中,德軍坦克的損失比較嚴重,德軍坦克部隊在打到敦刻爾克的時候,損失接近一半!這種損失程度,絲毫影響不了德軍獲勝的事實。

六個星期擊敗號稱歐洲第一軍事強國的法國,德軍主力又沒有什麼大的損失,這種輝煌的勝利讓希特勒和德國軍方高層飄飄然,他們放慢了裝甲部隊的研究升級工作。

-----------4型坦克本來是做為支援坦克設計的,需要安裝大口徑支援火炮,所以坦克體積大,改進餘地大。直到戰爭結束,4型的各種改進型都是德國裝甲部隊的主力之一。圖片裡面的4型坦克加裝了鋼製護裙,增加薄弱的側面裝甲防禦能力。

傲慢的惡果很快體現。

蘇德戰爭的考驗

在1941年開始的蘇德戰爭初期,做為急先鋒的納粹裝甲和機械化的部隊,非常好的發揮了作用。

德軍3700輛坦克再次運用了閃擊戰,打得蘇聯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開戰後的18天內,蘇聯損失了3000門大炮,2000架飛機,1500輛坦克,28個主力師被全殲,70個主力師被重創失去戰鬥力,被俘的蘇軍就有30萬人之眾。稍後三個月內,蘇聯在德軍的閃電戰下遭遇可怕的損失。

稍後一個基輔戰役,蘇聯強大的西南方面軍全軍覆沒,所屬第5、第21、第37、第26集團軍,共四個集團軍被殲滅,損失70多萬部隊(其中被俘65 萬,包括第5集團軍司令波塔波夫),884輛坦克,3718門火炮,3500輛車輛。西南方面軍總司令M.P.基爾波諾斯上將,在突圍戰鬥中被迫擊炮擊中陣 亡,他的參謀長圖皮科夫,政委布爾米什堅科也同時陣亡。在基輔戰役以後,蘇聯作戰部隊數量甚至少於德軍,陷入絕對的劣勢。

在這一系列戰役中,由於德軍利用裝甲部隊實行閃電作戰,自身損失並不多。以基輔會戰為例,殲滅蘇聯70多萬人,德軍自己損失只有10萬人左右。德軍裝甲部隊採用大規模穿插的兩翼合圍,切斷蘇聯後方的補給線路和退路,導致很多蘇軍未戰就崩潰。

半年內,蘇聯軍隊傷亡失蹤約450萬人,如果換作其他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是無法支撐,必須投降的了。

初期戰爭德軍裝甲部隊似乎一帆風順,仍然遭遇很多麻煩。

在這些戰鬥中,德軍的坦克遭遇了兩種可怕的蘇軍新式坦克:T-34中型坦克和KV-1型重型坦克。

T-34在火力上裝備一門F34型76.2mm火炮,其在500米距離上的穿甲能力81毫米,1000米距離為60毫米。穿甲能力十分驚人,德軍的3型和4型坦克的裝甲都無法抵抗,至於輕型坦克的1型和2型的薄弱裝甲就更不用說了。

在防禦上,T-34採用革命性的傾斜式裝甲,它的60毫米傾斜主裝甲就相當於裝備了100毫米的垂直裝甲,具有優良的防彈能力。初期的德軍坦克無力 從正面將其擊毀,只能攻擊其相對薄弱的側面和後部,或者直接使用裝有較大口徑反坦克炮的自行火炮,88毫米高射炮,甚至靠手持炸藥和集束手榴彈的反坦克步 兵。

德軍坦克使用德國傳統的垂直裝甲,防禦能力和T-34不是一個級別。

機動能力上,T-34也相當優秀,在不帶副油箱的情況下可行駛462公里,越野能力40公里/小時。

T-34的可靠性很強,結構簡單,不容易損壞,即使有了機械故障也容易修理,而且特別容易製造,蘇聯具有年生產1萬多輛T-34的能力。

實戰中,德軍士兵最頭疼的,還是T-34優越的防禦能力。從戰爭第一天開始,德軍就發現其做為主力的3型坦克的37毫米,50毫米短管火炮(法蘭西 戰役以後,在希特勒的命令下,3型坦克開始換裝50毫米短管火炮),它對T-34正面裝甲幾乎構不成威脅,而最新型的德軍4型坦克的75毫米短管火炮也無 力擊穿其正面裝甲。

戰鬥中,德軍的37毫米坦克炮打在T-34上除了發出噹噹的響聲以外,根本無法擊穿它,它被德軍裝甲兵怒斥為“敲門磚”。

50毫米短管坦克炮也無力在正面擊毀T-34,即使在側面射擊,炮彈也往往被T-34坦克的傾斜裝甲彈開。該火炮也被德國裝甲兵視為無用之物,它的外號叫做“木頭樁”。

只有4型的75毫米短管火炮才能對T-34構成一些威脅,但主要支援步兵的4型坦克使用的是高爆炮彈,並非穿甲彈。它也只能500米距離上擊穿40 毫米裝甲,這需要德軍坦克手在很近距離開火,而且要儘量打擊T-34的側面和後部裝甲。因為坦克的劣勢,德國坦克車組就必須要有大大高過蘇聯同行的技能和經驗,才能在對抗中保住小命

至於蘇軍的KV重型坦克,其火力和T-34一樣,其裝甲防護能力比T-34還要強大的多,德軍拿它根本沒有辦法,頭疼不已。

--------------T-34也是劃時代的作品,它是蘇聯戰爭藝術的最好體現。它結構簡單,易於大量製造,防禦力和攻擊力都很強,機動性更是無與倫比。它和它的改進型一直使用到50年代,朝鮮戰爭時期它仍然大量使用。下面的KV1重型坦克,雖然機動性差,火力也只和T-34相當,機械故障極為頻繁,但是它的裝甲約是T-34的一倍,對德軍坦克造成嚴重的威脅。

E.N.索利亞良欽少將的第2坦克師在夏維利亞大街,和正在猛衝的德國第4裝甲集群屬下第6裝甲師正面撞擊。蘇軍的80輛BT快速坦克在20輛KV- 1坦克和T-34坦克的支援下發起進攻,德軍主力為捷克35(t)輕型坦克和4型坦克。當時第6裝甲師上司第41裝甲軍軍長萊因哈特將軍事後回憶道:這此 迎擊戰中,我軍的坦克中有三分之一是4型坦克,我們的坦克向步步開上街道的怪物KV坦克進行三個方向的包圍射擊,根本沒有用,我們的坦克象骨牌一樣被打 倒!

德軍開始調用炮兵轟擊,但是KV坦克仍步步緊逼,一門德軍150毫米榴彈炮在100米距離擊中一輛KV坦克,它馬上停下了。正當德軍慶祝勝利 時,KV坦克再次啟動,並且在目瞪口呆的德國炮兵面前壓扁了榴彈炮,繼續前進。德軍 捷克35(t)輕型坦克的37毫米炮等同於兒戲,而德軍一直信賴的4型坦克的24倍口徑75毫米短管火炮也對KV坦克不起作用。之後的街道戰鬥中,蘇聯第 2坦克師共摧毀40輛德軍坦克,壓毀、擊毀德軍37毫米和105毫米以上火炮共40門,還有一個情況令人驚訝:第2坦克師的一些KV坦克事實上沒有炮彈, 開出來就是專門壓火炮的!

戰爭開始時,蘇聯大約有1800輛T-34中型坦克和600多輛KV重型坦克,這些坦克每一輛對於德軍坦克手來說,都是相當大的威脅。

不過,單單靠一些性能優秀的坦克,是不能改變戰爭勝負的。

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對於坦克的使用日益成熟,比敵人蘇軍有極大的優勢。

和英法軍隊一樣,蘇軍坦克使用有很大的侷限性。蘇軍坦克單一作戰也許很強,但是坦克必須集群使用才能發揮自己的威力,孤立的坦克是非常脆弱的。德軍依靠戰術上的優勢,可以有效瓦解數量不足的T-34的技術優勢。

蘇聯坦克的一些固有弱點和落後的坦克戰術,制約了坦克威力的發揮。T-34沒有都裝備無線電,一些坦克之間必須通過喊話和旗語協同,而蘇軍坦克之間的配合作戰一向有問題。

進攻的時候,往往一輛坦克被擊毀了,後面的坦克仍然不知道,他們接二連三的在同一點被德軍輕易擊毀。

防禦的時候,由於無法協同,T-34之間沒有有效的掩護,德軍坦克經常從後方和側面迂迴接近它。實戰中,往往出現一輛技術落後的3型德軍坦克從T-34的後方迂迴,連續擊毀數輛T-34的情況。

另外,T-34相對德軍坦克有絕對優勢,但德軍有強大的戰術空軍,其中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可以輕鬆擊毀大量T-34。著名的斯圖卡惡魔魯德爾上尉,一個人就擊毀了519輛蘇軍坦克。

德軍還有數量眾多的大威力反坦克火炮和自行反坦克炮(沒有炮塔,在車體上裝備大口徑反坦克炮),這些都讓戰爭初期的T-34無力抵禦德軍的全面進攻。

隨著殘酷戰爭的繼續,蘇軍對於坦克的運動逐步成熟,T-34坦克逐步改進了自身的弱點並且以令人可怕的數量大量生產。

古德里安不主張用坦克對付敵方坦克,可越來越多的實戰中,蘇德雙方坦克之間都發生激戰。德軍現役坦克根本不是T-34的對手,而德軍坦克戰術上的優勢,也被被越戰越勇的蘇軍逐步拉平。

蘇軍在戰鬥中迅速學會了戰爭,開始大量使用裝甲部隊。

基層的德軍裝甲指揮官對己方坦克的弱勢地位極為不滿,這些抱怨很快全部送到帝國元首希特勒處。

希特勒對德軍坦克面對T-34的無力早有耳聞,這個信奉閃電戰並且重視裝甲部隊的獨裁者,自然無法忽視這些令人沮喪的報告。

元首怒斥德國坦克的設計師們,命令他們立即改進現有坦克,並且研製出一種新型坦克。這種坦克應該在30到35噸,是一種性能出色的中型坦克,要在各個方面超越T-34坦克。

德軍的坦克設計師們非常惶恐,他們首先將3型坦克無用的37毫米火炮全部改裝為42倍口徑50毫米KwK38火炮,後又增加到60倍口徑50毫米長管火炮。即使是這樣,它要在500米的距離上才可以擊穿60毫米均質鋼板,無法有效擊穿T-34的正面裝甲。

設計師們向希特勒彙報,3型坦克受初期設計的限制,已經無法繼續改進。希特勒讓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4型坦克的改造上。

------------- 德軍對付T-34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使用坦克殲擊車。這種坦克殲擊車沒有炮塔,也就能裝備更大口徑的反坦克炮,圖中就是3型坦克殲擊車,裝備威力強大的 75毫米長管火炮。但是,由於沒有炮塔,自行反坦克炮的反應較慢,只在防禦和偷襲中有著比較大的威力。下圖是38噸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和獵虎坦克殲擊車。

們在4型坦克上改裝了75毫米KwK 40 L/48長管火炮,這種火炮在5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108毫米鋼板,可有效擊穿T-34的正面裝甲,讓4型坦克在火力上能夠和其正面對抗。

由於設計的缺陷,4型坦克的裝甲僅僅為50毫米而且是垂直裝甲,它的防禦能力無法大幅度提高,後期也只能在炮塔和車身又都加掛了5-8毫米的附加裝甲,和T-34相比仍然差了一個檔次。T-34正面裝甲60毫米,如果算上傾斜裝甲的作用,大約相當於100毫米厚度垂直裝甲,超過4型近一倍。

至於機動性,使用柴油發動機的T-34最大公路行程高達400多公里,超過4型幾乎一倍。而最大時速和4型基本一致,只是柴油機性能更穩定,而且不容易中彈後起火燃燒,提高坦克成員生存能力。

換句話說,4型坦克能夠勉強和T-34對抗,對坦克成員的技術要求卻很高。如果雙方坦克成員都是新手,4型坦克明顯不是T-34的對手。

至於2型3型坦克根本不是T-34同一個級別的對手。

與此同時,德國新式坦克的研發工作也在快速進行。

黑豹的誕生

德國設計師在研究黑豹坦克之前,檢討了他們從1型到4型坦克的設計思路。這些設計師們覺得以前的坦克過於強調機動性,一定程度忽視了防禦能力和攻擊 力。這些坦克非常勝任德軍在蘇聯的閃擊戰,它們可以長距離穿插幾百公里,把大量蘇軍分割合圍,在戰爭初期殲滅了數以百萬計的蘇軍。

它們面對蘇軍老式坦克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這些坦克的防禦能力和攻擊力都無法適應戰爭變化的需要。

T-34坦克做為蘇軍的制式坦克,無論防禦能力還是攻擊力都比德軍所有坦克高出一大截,它的機動能力也不比德國坦克遜色。

德國設計師對性能卓越且容易製造的T-34很欣賞,對其新式的傾斜裝甲和裝載的大口徑坦克炮也深感欽佩。

研發計劃交給了德軍坦克製造業的兩大巨頭,戴姆勒奔馳公司和MAN公司,制定開發計劃編號為VK3002,也就是5型坦克的研發計劃。

兩家公司趕在1942年4月元首希特勒的生日上拿出設計藍圖,元首希特勒較有興趣的聽了兩個公司設計師的彙報。

戴姆勒奔馳公司的設計思路幾乎是T-34坦克的德軍翻版,設計簡單,採用了眾多T-34的簡單技術,比如車身,炮塔,柴油發動機,駕駛系統,懸吊系統及履帶等。這些都讓這款坦克具有T-34的大部分優點,性能優越,結構簡單。

元首對這個方案並不滿意,他認為這個方案太過於創新,在獲得T-34優點的同時,丟掉了很多德軍坦克本來具有的優點。

元首認為,必須在保有德國坦克固有優勢的基礎上,加上一些T-34設計的優點。所以希特勒斷然否定了戴姆勒奔馳公司的方案,軍方高層對這個方案也不滿意。

大名鼎鼎的MAN公司的方案則完全符合元首和軍方的需要。它以傳統德國坦克技術做為基礎,很大程度上源於現役的4型坦克的設計。這是一個設計精密且高效能的作戰機器,採用了很多新式技術,兼有了德國坦克和蘇聯坦克的優勢。

該方案在1942年5月被德國軍方採納,並要求MAN公司加快研發進度。

1942年9月,MAN公司拿出黑豹坦克的2輛樣車,元首和軍方高層看了以後非常滿意,元首還特地將其命令為黑豹中型坦克(軍方編號是5型坦克),要求立即投產。

-------------黑豹原本的名字叫做5型坦克,希特勒在生日上看到黑豹的表演以後,龍心大悅,親自給其取名為黑豹坦克。

只是,MAN公司在批量生產期間,卻遇到了一些麻煩,直到12月份,黑豹正式型號的D型才能以一定規模量產。由於黑豹結構複雜,車載儀器精密,需要較高的加工生產技術,產量一直上不去。

1943年,元首希特勒下令必須在5月12日之前生產出250輛黑豹坦克,參加即將開始的庫爾斯克會戰,另外必須生產出750輛黑豹用於東線其他戰場。由於MAN公司生產能力不能滿足軍方的需要,沒有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元首的目標。

希特勒聽到報告以後震怒,把負責生產的幾個德國將軍痛罵了一頓以後,他下令戴姆勒奔馳公司,MNH公司,HS公司全部加入該坦克的生產。

軍方給這些公司的要求是月生產250輛黑豹坦克,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主要還是結構複雜),黑豹坦克在1943年每月僅能生產148輛,T-34在同年月生產1000輛。

到了1944年,黑豹坦克月生產量也不過只有200多輛,直到戰爭結束,黑豹坦克一共才生產了6000多輛。

黑豹坦克大部分技術,仍然是傳統的德國技術!有人說除去傾斜是裝甲和大威力火炮,黑豹坦克幾乎是四型坦克基礎上的發展版。

黑豹的成本是11萬7100馬克,4型坦克10萬3462馬克,虎式25萬0800馬克。黑豹僅僅比4型坦克貴1萬馬克,性能上則有一倍的增長,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優勢

1.強大的火力

黑豹坦克的火力非常強大,在二戰眾多坦克中,算是數一數二的。即使著名的虎式坦克的88毫米KwK36 L56火炮,也只能和它持平。

黑豹坦克裝備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75毫米KwK42 L70長管火炮,攜帶79發炮彈。分別是爆炸裝藥穿甲彈和鋼心彈頭穿甲彈。

其中爆炸裝藥穿甲彈的初速為925米/秒,在900米的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 時,穿甲厚度為133毫米。鋼心穿甲彈的初速為1120米/秒,在900米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70毫米。火炮瞄準鏡為優秀TZF12型雙目瞄準鏡,使得炮擊非常精確。

在黑豹坦克誕生的時候,根本沒有一款盟軍和蘇聯坦克可以抵禦它主炮的打擊,蘇軍的重型坦克也不是它的對手。

由於火炮威力大,加上德國傳統優勢的火控設備,這樣黑豹坦克成為一個可怕的火炮射擊平臺。

在黑豹最早亮相的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上,蘇聯人發現黑豹坦克可以在2000米的距離上擊毀T-34坦克,甚至有3000米上摧毀T-34的戰 例,這在當時來說是奇蹟!加上德國高效的車載火控系統,一個優秀的黑豹坦克團隊在1000米距離內命中率高達到80-90%。而同一時代普通坦克的命中率,一般最多達到50%。

在實戰中,黑豹擊毀了數量眾多的蘇聯坦克,T-34坦克在火力上根本不是黑豹的對手。

黑豹坦克可以在1000米安全距離外,輕鬆擊毀蘇聯坦克,蘇聯坦克在這個距離無法對黑豹造成威脅。T-34坦克必須在500米內,才可以擊穿黑豹G型的正面裝甲。

在庫爾斯克戰役最開始,一隊黑豹坦克遭遇蘇聯裝備8輛美國援助的M3輕型坦克。黑豹在2200米距離一次齊射就將其全部摧毀。當時德軍回憶,75毫米穿甲彈威力巨大,被擊中的蘇聯坦克都發生劇烈爆炸。

一個黑豹坦克團,參戰僅僅7天時間,就擊毀蘇軍各種坦克268輛,自己在戰鬥中僅僅被擊毀幾十輛。

在東線,黑豹坦克出現讓蘇軍深感恐懼。黑豹坦克的火炮威力大且射程遠,蘇聯坦克無法在同樣距離對黑豹造成威脅。在遠距離上,一輛黑豹可以毫髮無傷的擊毀大量的T-34。

它們被迫創造出一種悲壯的戰術,也就是群狼戰術。

一旦在1000米外遭遇黑豹坦克,多輛T-34立即加速向黑豹衝擊。在被黑豹擊毀數輛T-34以後,剩下的T-34就可以接近黑豹。在數百米的距離上,T-34的76毫米主炮和後面改進的85毫米火炮,還是可以對黑豹造成威脅的。

這種打法,實在是不得以而為之!要知道,黑豹的炮擊很精確,也就是說,T-34在加速逼近過程中,肯定會有數輛被擊毀。

至於近距離逼近黑豹以後,黑豹仍然有防禦能力的優勢。如果數輛黑豹有效協同作戰,T-34仍然會損失慘重,甚至全軍覆沒。

1944年4月3日中午,3輛德軍黑豹坦克在波蘭走廊的華沙市郊外和7輛蘇聯的T-34交手,僅僅不到15分鐘,便將敵人全部擊毀,而自己只損失1輛坦克,而且那輛坦克的人員還都活著。

1944年7月28/29日,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下屬黨衛軍第5裝甲團2營摧毀蘇軍107輛坦克,包括T-34、M4謝爾曼和瓦倫丁坦克,自己僅損失5輛黑豹坦克。

美國M4A2謝爾曼坦克連長回憶到:黑豹坦克很厲害,他在1000米外就可以擊穿M4A2謝爾曼坦克的正裝甲,這是4型坦克無論怎樣都做不到的,我們的坦克在1200米的距離時連續對他的側裝甲開火19次,但是都被反彈了。

除了主炮以外,黑豹也裝上了兩支MG34機槍,分別安裝於炮塔上及車身斜面上,有助於掃除步兵及防空用途。

---------------黑豹的主炮威力巨大,據說在西線曾經一炮擊穿兩輛並排停放的M4謝爾曼坦克。

2.高超的防禦能力

黑豹坦克是德國第一種使用傾斜裝甲的坦克,這讓它的防禦能力大大增強。

其斜甲則採用了優質鋼板,經過焊接及鎖釦後變得更為堅固。此外,最初生產的豹式坦克只有一塊60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35度的斜角使防護效果相當於150毫米裝甲;側面是60度斜角的50毫米裝甲,防護效果相當於58毫米;炮塔正面的彈盾厚110毫米,側面65度斜角的裝甲厚45毫 米。傾斜裝甲使豹式坦克的防護能力,甚至優於虎式坦克,實戰證明很難被擊毀。豹式D型以後的型號,更把炮塔裝甲加強至120毫米的上限,以保護炮塔的前端。

它的正面裝甲相當強大,遠遠超過T-34,側面和後部裝甲則和T-34差不多。

庫爾斯克會戰中吃了黑豹大虧的蘇聯人,戰役後研究被繳獲了黑豹。

蘇聯人用自己服役的十多種反坦克武器,對黑豹坦克進行實彈射擊測試。讓他們震驚的是,只有85毫米高射炮和122毫米大口徑加農炮,才能射穿黑豹的裝甲。

測試中,蘇聯人用T-34/76的76毫米火炮在500米距離對豹式坦克的前裝甲進行直射,然而結果讓他們瞠目結舌的!

測試中,76毫米火炮共向豹射出了30發炮彈,其中居然有29發成為跳彈,直至第30發才成功擊毀這輛豹式坦克。

蘇聯人研究戰場上被摧毀的30輛黑豹坦克,發現沒有一輛坦克被擊穿了正面裝甲。

蘇聯人由此趕忙將T-34改進,加裝了85毫米坦克炮,仍然只能在500米距離內擊穿黑豹的正面裝甲。而黑豹則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輕鬆擊穿T-34。

蘇聯人如此,他們的盟國也好不到哪兒去。

諾曼底戰役中,美國人和英國人也吃盡了黑豹的苦頭。其中美軍第2裝甲師在兩天裡就損失57輛M4謝爾曼坦克,傷亡363人。

美國M10殲擊連長回憶到:這是我們剛登陸以來遇到的最大的麻煩了,他的坦克甲實在太厚,我們在1500米外打他的後裝甲都沒辦法,只好用英國人的17磅76.2毫米坦克炮來打他,不料這也拿他沒什麼辦法。”

1944年7月1日中午,一輛德軍黑豹坦克在諾曼底西部的海灘上和至少30輛M4A3中型坦克在350米的距離相互開火,只用了30分鐘,黑豹坦克 就把17輛美軍坦克打成了廢鐵,而黑豹卻在暴露了後裝甲的情況下在美國人的炮口下逃跑了。逃跑前它的正裝甲頂住了至少26發76毫米炮彈,側裝甲至少頂住 了17發76毫米炮彈。逃跑時,後裝甲又捱上了11發76毫米的高速破甲彈,可見其防禦力之強。

1944年7月27日諾曼底戰役中,隸屬黨衛軍帝國裝甲師的中士巴克曼和他的豹式坦克正在追趕大部隊,途中發現美軍15輛M4謝爾曼坦克和一隊卡車 沿公路逼近。巴克曼將坦克停在十字路口,單槍匹馬攔住美軍去路,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擊毀9輛謝爾曼坦克和數輛卡車。美軍不得不呼喚攻擊機前來救駕,這才用航空炸彈擊傷了巴克曼的豹式坦克。最後巴克曼從容不迫全身而退,事後獲得騎士鐵十字勳章.

戰爭中,美國也繳獲了一輛黑豹坦克,急忙送回後方的研究基地。在靶場中,美國陸軍裝備的所有火炮都對其進行試射,結果也讓美國人大吃一驚。美軍主力坦克M4謝爾曼的M3 型75毫米L/40短管坦克炮,根本無法擊穿黑豹正面裝甲。即使在幾十米的距離上射擊,炮彈也往往被彈飛。M4現有火炮幾乎對黑豹沒有威脅。

一向被美國人自豪的M10殲擊坦克大威力76毫米L/50加農炮,必須逼近黑豹200米處才可以擊穿它。

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反坦克能力最強的M36殲擊坦克的90毫米L/50加農炮。它根據理論數據,可以在500米內擊穿黑豹。實際測試中,必須逼近到300米左右,而且跳彈率高達百分之五十。

測試的結果美國人大驚失色,他們很快將M4謝爾曼改進型換裝一門75毫米53倍長身管火炮,1000米距離上的穿甲能力從60毫米增強到89毫米,這門火炮實戰效果不太明顯,仍然無法對付有備而來的黑豹,打打伏擊倒還勉強。

英國方面也加快了螢火蟲坦克的生產,讓它的坦克中至少有一種可以對付黑豹。

好在美國人已經控制了西線的天空,大量的戰術轟炸機讓德國坦克部隊幾乎無法有效作戰,大大限制了黑豹威力的發揮。

------------------黑豹的裝甲防禦能力也很強,注意它厚實的傾斜裝甲。一般來說,在較遠距離上盟軍和蘇軍坦克不容易對它造成威脅。

3.優越的機動性

傳承前輩的影響,黑豹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它重達46噸,700馬力的HL 230P30發動機,使豹式坦克的推重比達到每噸15.6馬力,接近謝爾曼坦克M4的水平(M4謝爾曼比黑豹輕13噸)。這讓它的最大公路速度達到46公里,最大公路行駛距離有250公里。

黑豹採用先進的懸吊系統由前方的驅動扣鏈齒輪,後方的導輪和八個塗上橡膠的鋼輪所組成。負重輪分兩排,交錯排列,傳統德國坦克設計,有著優秀的越野能力。這讓它具有其他坦克無法企及的優秀越野性能,能通過各種複雜的地形。

代價是,黑豹的造價比較昂貴且生產相當費時。

德軍坦克手在長距離行軍過程中,不容易疲憊,不像他們的蘇聯同行那樣。二戰蘇制坦克比較落後,高溫,煙塵汙染重,噪聲極大而且行駛非常顛簸。一般身體強壯的男青年在坦克裡面呆上半個小時就疲憊不堪。

初期黑豹的發動機技術不成熟,經常停機甚至起火,主要是引擎的問題。

中後期通過改造以後,這種問題基本杜絕。

黑豹符合傳統德國閃電戰的需要,相比忽視機動性的虎式1型和2型坦克,它的總體性能要強一些。

----------上圖就是所謂的虎豹成群,德國裝甲部隊最強有力的兩種坦克。虎1式坦克也生產了1000多輛,它強調火力和防禦能力的同時,忽視了機動性。虎式機動性很差,而且機械故障太多,無法執行傳 統的德國閃電戰。它更多時候作為一種坦克殲擊車使用,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德國坦克。在機動性,火力,防禦能力三者性能的綜合上,虎式明顯遜於黑豹坦克。不過虎式坦克的綜合防禦能力強於黑豹坦克,下面是被擊毀的黑豹坦克。它的側面和履帶系統都比較粗弱。

黑豹的實戰

實戰中,黑豹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黑豹初期亮相,是在庫爾斯克會戰!希特勒對新式武器,如黑豹中型坦克,虎式重型坦克和斐迪南自動火炮有很大期望。

由於黑豹生產難度較大,最終只有200輛黑豹組成一個坦克團(第51和第52裝甲營),參與了戰役。

黑豹初期表現並不好,激戰15天以後,只有41輛黑豹可以使用。

剩下的58輛黑豹全損,16輛回國大修,85輛需要維修。

真正被俄軍摧毀的不多,大部分是因為自身故障或者觸雷損失掉得,其中機械故障高達44輛。

俄軍戰役中調查德軍全損遺棄的31輛黑豹,發現其中有22輛是被俄軍擊中摧毀的。由於發動機容易著火,22輛中的10輛被完全燒燬。

同時,雖然黑豹正面裝甲防禦非常優秀,沒有一發俄軍炮彈擊穿正面裝甲,但是側面和背部裝甲仍然相對較弱。

俄軍得出的結論是:俄軍現役所有火炮都無法貫穿豹式車身正面裝甲,但是側面和背面的裝甲卻相對容易貫穿。即使對俄軍的反坦克槍,在100米的距離也能射穿車身側面下部裝甲,其它火炮都能在不同距離下擊穿豹式側面擊背面。

中後期,黑豹加強了側後的裝甲防禦能力,讓這個缺點大大減小。

瑕不掩瑜,黑豹坦克在庫爾斯克戰役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1943年7月17日,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一級上將提交陸軍總參謀長蔡茲勒一級上將的親筆報告 中寫到:黑豹主炮性能優異,炮射瞄準鏡精度非常高,裝甲貫穿威力大,在1500米到2000米的遠距離上已經擊毀了超過140輛T-34(開戰一週內), 已經確認,1輛豹在3000米距離上摧毀了1輛T-34。

之後黑豹逐步投入東線各個戰場,成為蘇聯坦克的惡夢。

後盟軍在諾曼底登陸,一部分黑豹又調往法國參戰。只是盟軍在法國享有絕對的制空權,德國裝甲部隊作戰非常困難,損失也慘重。

諾曼底戰役中,德軍所使用的黑豹損失了400輛之多。

以下有幾個典型戰例

1943年9月13日科洛馬克附近,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下屬黨衛軍第2裝甲團1營的7輛黑豹坦克在霍爾澤上尉(其座車戰術編號為101)指揮下同蘇軍大約70輛T-34坦克作戰。20分鐘戰鬥中,28輛T-34坦克被摧毀,黑豹”坦克無一損傷。

1944年10月26日清晨,4輛德軍黑豹坦克在巴黎城郊外的23號公路設下埋伏,但是在距離美國M4謝爾曼中型坦克800米時被發現,美軍的8輛 M4A3坦克先後24次向1輛德軍坦克開火,炮彈全部被反彈,而這輛黑豹坦克為掩護同伴撤退,向盟國的坦克衝來,25分鐘內將28輛M4A3打成了一堆廢墟,而後安然逃跑。

1944年1月6日,在意大利北部的拉爾威克小鎮,德軍14輛黑豹型坦克和42輛M4謝爾曼坦克交手,距離為1400米。M4在前方有12輛,兩側各 15輛,黑豹坦克集中攻擊敵人的兩翼,在23分鐘內將敵人兩翼的30輛坦克都摧毀,而自己沒有損失。兩輛M4謝爾曼曾向編號為507的黑豹坦克的側裝甲連 開火30多次,全部被反彈。

從諾曼底作戰以來,盟軍無論在東線還是西線,都開始遭遇大量的黑豹坦克,這讓他們頭疼不已。

東線的蘇聯坦克兵遭遇到黑豹,必須使用狼群戰術進行衝鋒,幾輛坦克換一輛黑豹。

一旦德國人是處於防禦作戰,有充足的準備,狼群戰術很容易失敗。

--------------------------黑豹在東線作戰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好在蘇聯軍力和坦克數量都數倍於防禦的德軍,才抑制了黑豹作用的發揮。在戰鬥中,黑豹往往可以摧毀數倍數量的敵軍坦克,但是仍然無法挽回敗局。

要麼就是使用威力強大的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這種坦克裝備122毫米巨炮。該炮口徑雖大,本來不是用作反坦克,威力仍比黑豹主炮稍弱。而且坦克的重量太大,作戰起來不靈活,主炮的射速也慢,只能同其他坦克配合才能有效作戰。

1943年6月4日,庫爾斯克會戰的蘇聯317坦克營長寫到:這是我從前都沒有遇到過的最丟臉的事情,我們的10輛T-34坦克被德國人的2輛黑豹坦克給打壞了,我想得用斯大林重型坦克來對付他們。

美國人和英國人遇到黑豹,那麼美國M4和英國克倫威爾這類坦克對其構不成威脅,只能使用美軍的重型坦克殲擊車和英國螢火蟲坦克之內,才能勉強對付。

1943年6月17日,西西里島戰役中, 英國M4A2坦克團長寫到:雖然我們取得了西西里的勝利,可是我們的坦克損失慘重,而德國人的損失很小,而且他們逃回了意大利本土,他們的1輛黑豹坦克把我們的4輛M4A2都擊毀了,這簡直是太可了。

美國的坦克殲擊車裝甲很薄,有些甚至沒有頂部裝甲;英國的螢火蟲數量又很少,很多時候,黑豹都處於沒有對手的情況下。

戰後美國人統計,每消滅一輛黑豹,美國人要損失4輛M4謝爾曼,蘇聯人則要損失5輛T-34(美國人有些抬高自己).

黑豹的作戰能力可見一斑。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德國的敵人們在戰鬥中深深佩服黑豹的優秀性能,他們甚至開始使用繳獲的黑豹來作戰。

從1943年起,蘇聯就繳獲了一些黑豹坦克,這些坦克被裝備到蘇軍的近衛部隊中,比如索丁科夫中尉指揮的近衛連。到1945年春天,這支部隊一直在 使用繳獲的黑豹坦克,布拉格戰鬥的時候,他們就裝備了3輛黑豹A型坦克。蘇軍給予黑豹坦克很高的評價,並認為黑豹坦克是一種有價值的戰利品。繳獲的黑豹坦 克往往作為獎勵交給那些優秀的坦克手。甚至在1944年,蘇軍開始向坦克手們分發黑豹坦克的使用手冊。

英軍也裝備過少量繳獲的黑豹坦克(1944/45年,西北歐,近衛第6“寒流”坦克旅4營),加拿大、法國和美國部隊也使用過。1944年華沙起義中的波蘭本土軍也裝備過3輛。

敵人的這些舉動,從側面體現了黑豹的成功。

-------------------黑豹坦克是德軍坦克部隊中最有威力的武器,並不亞於虎式坦克。但是,它的數量太少了,最終被蘇聯和英美的裝甲洪流沖垮!

缺點

黑豹的缺點,也就是德國武器最常見的缺點。

不錯,黑豹也許是一個優秀精密的作戰武器,任何一個人使用這種武器能夠超越擁有其他武器的對手。

但是,它太精密了,精密的過頭了。

黑豹的很多部件價格昂貴且製造工藝複雜,這樣的結果是黑豹的火炮射擊極為準確,坦克越野性能非常優秀,防禦能力無與倫比。

代價也是明顯的。

過於精密的結果就是:黑豹無法像T-34和M4謝爾曼一樣能夠大量的製造。

從1943年到1945年戰爭結束,結構複雜的黑豹坦克一共只生產了大約6340輛。

黑豹的生產工時高達1萬5000個小時,T-34的生產工時僅僅7000個工時。

生產黑豹需要一些精密的加工工具,對生產它的工廠和工人都有相當的要求。而T-34沒有什麼複雜的技術,山區的簡易工廠一樣可以生產。

而同一時期的T-34產量高達5萬3000輛,是黑豹總量的8倍。

而美國的M4謝爾曼也生產了4萬9000輛,大約是黑豹總量的7倍。

不錯,黑豹確實非常厲害,但一輛黑豹能夠對付7,8倍於己的對手嗎?答案是不能,即使是虎王重型坦克也不能。

黑豹和所有德國鐘錶和儀器一樣,精密,高效,甚至可以說是一件藝術品。

德國人眼中粗製濫造的T-34(由於趕工時,T-34鑄造的裝甲裡面很多氣泡和空洞。坦克出廠以後外殼很快生鏽,裝甲表面甚至有裂紋),就是以絕對數量的優勢一路打到柏林。

至於被稱為“朗森打火機”的M4謝爾曼坦克(這個打火機在當年的美國很有名,它的廣告詞是“一打就著,每打必著。”諷刺M4防禦能力薄弱,容易著火),一樣摧枯拉朽的擊敗西線德軍。除了阿登反擊戰,美軍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失敗。

-------------------- 直到柏林戰役,黑豹仍然參戰,保衛帝國的最後一條防線。此時黑豹坦克甚至半埋入地下,作為鋼鐵炮塔使用。根據它發射的炮彈殼來計算,它應該擊毀了不少蘇軍的坦克。下面是黑豹的同母兄弟 獵豹坦克殲擊車,它使用黑豹的底盤,裝備大口徑的反坦克炮,威力極為驚人,是二戰中德軍最為優秀的坦克殺手之一。在電影《兄弟連》的市場花園那集,美軍那個營和數輛英法坦克就是中了1輛獵豹的伏擊,被打得大敗。

蘇美坦克的共同點就是設計時候就考慮到以龐大數量生產的問題,謝爾曼坦克的生產設計廠家是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汽車廠,採用的是亨利-福特倡導的流水線生產線原理,每一個設計都和此有關,因此能夠大批量生產,並且大幅度降低成本。

T-34更是做到了絕,為了大量生產,所有不必要的東西通通減掉,一些零件的質量也不能保證。很多T-34從遠處看就是一堆生鏽的金屬垃圾,開起來履帶咣噹咣噹亂響,發動機亂噴大量的有毒黑煙,一些部位的鑄造裝甲由於粗製濫造,充滿砂眼和氣泡,甚至能被大口徑機槍射穿。

黑豹系統的精密,也導致機械故障較多,小毛病頻發。很多黑豹每1000到2000公里就要回國大修一次.

總體來說,黑豹在機動性,火力,防禦這三項能力上,都非常平均。它的主要性能都超越T-34,也是二戰最有優秀的中型坦克,足可以稱得上是現代坦克之母。

二戰中的黑豹坦克,大大影響了之後的坦克發展。如果不是德國戰敗的話,黑豹及其改進型至少會被使用到50年代。


薩沙


我覺的是四號軍馬,二戰當中德國裝甲部隊真正的主力一直是四號,性能也一貫的可靠,德意志軍馬在F2以後的型號上,對T-34也並不吃虧,各方面性能均衡,到四四年,維京師還有用兩輛四號擊毀八輛T-34,一路靠僅剩的幾輛四號擊毀三十幾輛T-34突圍的戰績,黨衛軍裝甲十二團付出兩輛四號的代價,擊毀三十二輛加拿大部隊的坦克,逼退加拿大軍隊。

虎式名氣大,但它是重型坦克,一直靠七百馬力的發動機小馬拉大車,機動差,可靠性也一直讓人頭大,真正面對蘇聯重坦,拼的還是裝甲兵素質,坦克本身並沒有什麼優勢,虎式據說自己故障損失比被擊毀還多,所以光是可靠性上就不具備綜合實力最強的競爭。針對T-34坦克的五號豹式坦克車,是第一款使用傾斜裝甲的德式坦克,也是一款近似重型坦克的中型坦克,最初也是可靠性上問題不斷,後期倒是解決了問題,成為一款性能不錯的坦克,五號的問題在於設計複雜,戰事緊張已經來不及簡化生產。



總的來說,德國國力不足以挑戰同盟,戰事失敗是早晚的事,由於還必須兼顧潛艇生產,沒法像蘇聯一樣爆坦克產量,但是如果光說坦克,四號坦克本身工藝精簡,是具備爆產潛質的一種坦克,豹式這方面也差了一些。


李三萬的三萬裡


回答:虹攝庫爾斯克

二戰德國是一個坦克大國,也是裝甲兵強國,可以說德國和蘇聯引領了世界坦克發展的潮流。那麼二戰中德國什麼坦克最強?這個確實值得商榷。

我們可以這樣分類。

如果說是坦克手的感覺來看,其實最好的應該是虎I型重型坦克,這種坦克研製生產於二戰中期,設計水平較高,不但裝有88毫米火炮,還擁有厚重的裝甲,機動性也尚可,而且可靠性也在可以容忍的範圍內。同時產量也算有一定的集數。

所以,二戰很多德國王牌坦克手都是駕駛虎I型重型坦克的。相反,後期的虎王重型坦克由於設計生產於二戰晚期,其實是一輛擴大化的豹式坦克,雖然紙面戰鬥力超強,但是火力其實有點多餘了,浪費很大,而且裝甲也由於後來德國稀有金屬欠缺導致裝甲質量不行。還有那個沉重的車體和糟糕的機動性,基本上沒有發揮出什麼大用處。鼠式坦克更加是這樣。

如果是坦克部隊選擇呢?其實最好的應該是豹式中型坦克,這種所謂的中型坦克其實達到了盟軍重型坦克的標準,也被稱為綜合性最好的德國中型坦克。75毫米坦克炮威力足夠,機動性和防護也比較均衡,除了並列負重輪帶來的可靠性問題外,其實這種坦克的設計標準是比較符合坦克部隊建設的,畢竟在設計之初是借鑑了蘇聯T-34的設計理念。

但是,如果說德國要打世界大仗,要擁有足夠可用的坦克,那麼其實最好的選擇是四號坦克的改進型。

因為二戰中生產量最大,也製造最方便的中型坦克就是四號。在四號坦克的後期型號中,已經擁有了適度的火炮、機動性和防護性,其實這種坦克才是比較均衡的坦克,而且是比較適合大規模生產的坦克。

德國如果在四號坦克基礎上進行小改動,進一步增強這種坦克的防護能力和火力,那麼這種坦克就完全可以和盟軍的坦克相抗衡。

只是德國一直希望能夠在單車質量上壓制盟軍坦克,導致了研製大量所謂的超強坦克,但是可憐的產量和少之又少的生產量,使得這些坦克沒有能夠在更加廣泛的戰場上得到應用。

相反,我們看美國和蘇聯,M4謝爾曼和T-34中型坦克從頭打到二戰結束,都是兩國的絕對主力,上萬輛的產量已經使得敵人的一切質量都沒有了意義!所以打世界大戰,坦克的數量至關重要!


虹攝庫爾斯克


Panzerpfwagen IV型坦克是德國在20世紀30年代末研製的中型坦克,儘管不如虎式、豹式坦克著名,也沒有非常可觀的交換比,不過許多歷史學家認為IV號坦克在二戰期間德國最好的坦克。

Panzerpfwagen IV型最初的設計是為了對步兵進行支援。在20世紀20-30年代的主流坦克理論認為,坦克的任務應該分為兩種,一種以機動性見長,用來進行偵察和反坦克,追求靈活和反裝甲火力,英國人成為巡洋坦克。另一種則以較厚的裝甲防護和短身管榴彈炮為主要裝備,用於支援步兵分隊對堅固防線進行攻擊,英國人稱為步兵坦克。在30年代末德國坦克設計時,就出現了這樣的分野,Panzerpfwagen III型坦克就是作為類似巡洋坦克而設計的,Panzerpfwagen IV則作為步兵坦克設計。

IV號坦克的競標在MAN、克虜伯(Krupp)和萊茵製造(Rheinmetall-Borsig)三家公司之間展開,最終克虜伯公司取得了標的。原來IV號打算使用六組交錯負重輪設計(類似Sdkfz.251),但為了追求項目進度,克虜伯公司採用了當時傳統的4組雙負重輪底盤設計,戰鬥全重約為18-25噸。車身採用大量垂直裝甲,車體正面裝甲厚度為30-80毫米(型號不同),側面厚度30毫米,炮塔正面裝甲厚度50毫米,側面厚度30毫米。IV號裝備了邁巴赫HL 120TRM型300馬力柴油機,最高速度約為31-42公里/小時,持續速度為25公里/小時,最大行程200公里。IV號採用5人車組,其中3人(車長、炮長和裝填手)在炮塔,駕駛員和機槍/無線電員在車體。IV號坦克的炮塔設計較好,因此也能滿足未來的改裝需要。

進行測試的IV號A型坦克(Panzer IV Ausf.A)

IV號的型號分類為:戰前生產型A-D型,大規模戰時生產型E和F型,性能提升版F2/G、H和簡化版J型。在其中的主要型號裡,A型生產了35輛、B型生產了42輛,C型生產了40輛、D型生產了243輛、E型生產了280輛、F型生產了464輛、F2/G型生產1450輛、H型3774輛、J型2970輛,總產量約為8553輛。此外,IV號的衍生型號中,IV號坦克殲擊車生產1980輛,IV號突擊炮生產1140輛,“灰熊”自行火炮313輛等。IV號坦克是德國曆史上生產數量最多的一型坦克,佔到二戰德國生產坦克總數的30%。

在實戰中,IV號坦克談不上性能卓越。早在法國戰役期間,IV號坦克面對法軍的S-35坦克性能上基本持平,也不如英國的“瑪蒂爾達”II型步兵坦克。1940年4月16日,一輛法國B1(由Bilotte中尉指揮)曾在stonne攻擊了德國第八裝甲師的一小隊坦克,法國坦克最終擊毀德軍2輛IV號坦克,11輛III號坦克以及兩門37毫米反坦克炮,德軍在法軍夏爾B1重型坦克上留下了140個彈坑,無一擊穿。不過,德國陸軍更為有效的戰術協同、與戰術空軍的配合依然能夠取得戰術優勢,加上法軍已是強弩之末,在更多裝甲戰還沒來得及發生法國就已經投降,西歐、南歐戰場的主旋律變為了海空交戰,IV號在北非與英軍交戰,表現平平。

直到1941年6月巴巴羅薩行動開始,IV號坦克才真正面對T-34和KV這樣的對手,24倍口徑的短身管KwK37型75毫米炮對於T-34和KV坦克在常見交戰距離沒有實質性威脅。不過,由於蘇軍戰術協同太差,而IV號坦克的火控性能更為人性化,因此主要裝備III號和IV號坦克的德國裝甲部隊一直能打出非常漂亮的交換比,通常蘇軍要損失6輛以上的坦克才能擊毀德軍1輛坦克。不過平臺性能強悍的T-34和KV給德國人留下了76.2毫米大的心理陰影,德國給底盤更大的IV號換裝KwK40 L/48型坦克炮,並開始拼命發展重型坦克,比如56噸的虎式和43噸的豹式。然而,正是這些平臺性能很強的坦克,給德國製造業帶來了重壓。

IV號坦克後期型號造價約為103462帝國馬克,而虎式坦克的造價高達25萬帝國馬克,生產1輛虎式的錢可以製造2.5輛IV號坦克。豹式坦克造價為117100帝國馬克,與IV號基本持平,這是流水線生產帶來的好處。儘管豹式做到了只貴一點點,而且有更好的防護和裝甲,但是豹式消耗的工時數要高出IV號近一倍,而IV號坦克的工時一般認為要略少於T-34。豹式底盤設計也不成功,讓車重高達43噸,接近48噸的蘇聯IS-2型重型坦克,這大大惡化了豹式的機動性和底盤的技術可靠性。相比於比較廉價又能四處亂跑的IV號,豹式坦克只適合不需要進行突擊作戰的防禦。豹式惡劣的維護性也在其對手身上體現出來,蘇軍一般會將俘獲的豹式坦克用爛後直接拋棄,而不會像俘獲的IV號那樣進行一定的維護,原因在於蘇聯人實在沒有精力去維護這嬌貴的車體。在戰後,法國曾裝備了2個營的豹式,結果依然是糟糕的維護性讓和平時期的法軍都吃不消,他們在印度支那半島上寧願使用M24輕型坦克和M36坦克殲擊車也不願意用機動性糟糕的豹式。

所以,總體上看,IV號後期型的性能還算夠用,能夠擊毀盟軍的主力坦克。此外,IV號所消耗的資源和人力相對也要少於後期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夠用的性能和便宜的價格,這讓曼施坦因認為全力生產IV號才是德國最好的選擇。IV號龐大的生產規模也讓其擁有了“帝國軍馬”的綽號,這一綽號也反映了IV號勞苦功高的一面。




固態軍情


虎式坦克是德國的最牛逼的一款坦克,88毫米炮打的美國屁滾尿流。


老李熱成像夜視儀


首先從來沒有無堅不摧的火炮,也沒有牢不可破的裝甲,二戰中在坦克三大要素火力 機動 防禦能夠達到一個平衡的坦克,只有T-34家族辦到了。


三水真君


虎式坦克應該是二戰戰場的霸主!


鼕鼕181059561


當然是德國,隨便一說四號H型,黑豹,虎,虎王,三突,菲迪蘭德自行反坦克炮.....


志摩37918289


二戰中虎王最強勢,但是價格也更貴,造不起


天蓬小魔王


“豹”式坦克,從機動性,火力,防護都很均衡,價格也可以,適合大量裝備,缺點行走裝置有些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