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羅薩行動中為何蘇軍損失如此慘重?

戰鬥機解說家


蘇德戰爭初期,XTL率領的德軍在歐洲戰場上連連得手,但SDL對此卻不聞不問。當然,SDL也不相信他們會遵守1939年兩國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他始終認為,蘇軍也不是好惹的,他估計XTL會在消滅了歐洲其他小國以後,才會考慮進攻他們。況且,英國這些國家同樣也是自己的敵人,何不在他們內訌的時期,提高自身的實力,從而坐收漁翁之利呢?

一、德國的方案和“紅鬍子”的關係。

實際上,正常人也都會這麼去考慮。所以,在XTL偷偷醞釀“巴巴羅薩計劃”的時候,他們正忙著工業遷移調整,發展軍工企業,為自身的擴張作著軍事準備。

XTL醞釀的這個方案是最讓他感到興奮的。因為“巴巴羅薩”在意大利語中是“紅鬍子”的意思,是XTL的偶像——德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外號,他有一句話“生存與毀滅只有在戰爭中才能證實”備受XTL推崇。

之所以用這一外號來命名此次行動方案,也是XTL向日後指責其背信棄義的人,表明的一種態度:一切皆以勝敗論英雄,成者王敗者寇。1940年7月,該方案完成,XTL便迫不及待、如火如荼地開始實施,其內容是:分兵三路,迅速攻佔包括列寧格勒和莫斯科,並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從而擊敗蘇聯。

二、柏林在外交上、經濟上和軍事上“隱真示假”。

為了達到麻痺莫斯科的目的,柏林在外交上、經濟上和軍事上投放了多枚煙霧彈,大量印發英國地圖,給部隊配上了大量英文翻譯;同時,在英吉利海峽和加萊海峽沿岸集結大量的渡海和登陸工具,甚至在海岸上還配置了很多假火箭,派部隊進行登陸演習,裝作要繼續進攻英國的假象。

與此同時,德軍暗地裡大規模調動,並且多次派遣偵察飛機潛入其領空,SDL也不是傻子,這些小計倆是瞞不住他的。為了消除蘇軍最高統帥部的猜忌,在外交上,一改以往對立的口吻,轉而將矛頭直指英國。

XTL又在外交上狠下工夫:放風將兵力東調,解釋為在進攻英國之前部隊需要到東部休整;將大舉向波蘭增兵的行為,解釋為是派遣年輕的士兵去完成部隊的新老更迭;向芬蘭大量增兵後,解釋為是為了向挪威北部派遣增援部隊;至於進入羅馬尼亞,則說是派軍事代表去幫助羅馬尼亞訓練部隊。而實際上,XTL正偷偷部署,準備從中心、南部和北部三個方向入侵蘇聯。

三、蘇聯人為自己的自以為是付出代價。

陰謀在迅速地進行著,一切都如XTL所希望的那樣,全世界包括SDL都認為他們在為對英戰爭積極準備。XTL興奮地導演著這場最為得意的作品,暗自偷笑說:“當它開始實施時,全世界將大驚失色!”雖然SDL覺得有點不對勁,但是由於自以為是的信心,又有條約的約定,對他們的部署也就不怎麼警惕了。

過分自信天真的SDL怎麼也想不到,僅僅不到兩年的時間,柏林便背信毀約,甚至當諜戰專家理查德·佐爾格在戰爭爆發前向其透露,進攻發起日期的情報時,也未能引起他的足夠重視。當1941年6月22日,計劃開始實施。結果可想而知,蘇軍完全失去了方寸,慌亂應戰,節節敗退,在他們還未能搞清楚是怎麼回事時,德軍已兵臨城下。這下SDL徹底清醒了。

結語

“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段關於戰爭的精闢概括,說明了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是國家存亡的關鍵,是不可不認真研究、不慎重考慮的。

蘇軍的慘敗,固因德國“隱真示假”戰術的成功運用,但其國策中不加強自己的防禦準備,而把希望寄託於虛假的戰略聯盟和一紙條約,則是最大的失誤,如果他們能積極防禦,即使擋不住德軍的凌厲攻勢,亦可拖延—陣,二戰的進程就會改變,可見一個錯誤不僅會影響本國,甚至會關聯全球。

大家說說看為什麼蘇聯人這麼自信?請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互動一下。

支持原創//不斷更新//謝謝關注和推廣


白楊樹下談歷史


著名的蘇聯元帥

“朱可夫”面對東毆國家共產黨質問蘇聯紅軍在解放區所作所為時曾說:“真正的蘇聯紅軍早在1942年之前就已經全部戰死了,現在只是驅趕著一群野獸為我們作戰”,他的大意很明顯就是在強調1941年6月22日開戰到1942年2月2號斯大林格勒反擊戰開始,蘇聯紅軍蒙受了巨大損失,而先前作為常備軍存在的200萬主力紅軍部隊已經損失殆盡了。

真正踏上東歐土地解放當地人民的都是後來補充到紅軍隊伍中的新兵,只不過在積累豐富失敗經驗的指揮員和壓倒性裝備數量的幫助下獲得了能夠擊敗納粹殘兵的軍事力量,在

朱可夫眼中那些對佔領區人民施暴的蘇聯紅軍都是些兵源不足時盲目徵召的品行惡劣的野獸,他們苦心經營的蘇聯紅軍不是慘死在集中營就是戰死沙場。

著名的美軍將領“喬治-巴頓”也說:“蘇聯紅軍就是一群紀律嚴明的烏合之眾”。維基解密蘇聯檔案顯示在巴巴羅薩剛開始德軍北方集團軍在2個禮拜之內推進到列寧格勒

,蘇聯24個師被全殲另有20個師損失60%的人員和裝備超過100萬紅軍戰死或被俘;德軍中央集團軍在6個月內先後發起明斯克、斯摩稜斯克、維亞濟馬等大合圍,又在莫斯科城下殲滅蘇軍大部分主力,紅軍有30個師被殲滅、70個師損失50%以上的人員和裝備,僅僅是斯摩稜斯克蘇軍就損失200萬人

而在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正面的蘇聯西方面軍、南方面軍是損失最嚴重的部隊,在基輔和敖德薩兩次大圍殲戰中蘇軍損失百萬兵力,僅僅在基輔的10天包圍中就有

66萬紅軍做了俘虜,幾個月之後蘇軍放棄敖德薩時西南軍區損失了大約30萬人。可見在開戰之初蘇聯紅軍部署在東部戰線與斯大林防線上的主力紅軍幾乎蕩然無存,

資料顯示,在開戰的4個月中蘇軍損失281萬人,戰死、失蹤、被俘超過了212萬人,這些都是部署在第一線以及充當預備隊的蘇聯常備軍,根據

《偉大的衛國戰爭》公佈的資料,在意識到蘇德戰爭不可避免的1940年蘇聯紅軍數量從200萬擴充到500萬,可見朱可夫口中真正的蘇聯紅軍也就是在200左右,之所以損失如此慘重完全歸功於德軍“閃電戰術”的快時代進步

國防科技大學的馬俊教授說:“蘇聯紅軍有500萬人被俘、解放集中營時只發現了100萬紅軍俘虜,其他400都被弄死

”,而在開戰前的4個月中就有440萬人被俘虜,可見閃電戰的大合圍迫使部隊彈盡糧絕後投降的戰術才是導致蘇聯紅軍損失慘重的主要原因,在開戰後5個月到斯大林格勒反擊開始的半年中,保存相當一部分戰略預備隊的蘇聯南方面軍發起了哈爾科夫反擊戰

此次反擊戰被沒有經驗的指揮員被缺乏訓練的部隊變成了自殺式進攻,他們正面撞上的是兵強馬壯的德軍“克萊斯勒”集團軍群

,正好給了德軍殲滅蘇聯紅軍主力的機會,哈爾科夫反擊戰不僅使得紅軍又一次損失百萬兵力,還導致整個東烏克蘭防線崩潰克里米亞半島也被曼施坦因拿下,

這就是1941年下半年到1942年2月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所向披靡的原因,這個方向的蘇聯紅軍已經沒有預備隊只能大踏步撤退。也就是說指揮不力和缺乏訓練的盲目反擊也是導致蘇聯紅軍損失慘重的原因


兵器世界


老生常談的就不說了,提供一個新的角度:因為德軍是在數量上佔據優勢的前提下進行偷襲。

1941年6月22日開戰時,蘇軍共有550萬人,其中與德軍對陣的西部各軍區共有268萬人。而德軍共有311.7萬人,還有芬蘭、羅馬尼亞盟軍65萬人,兵力對比為1:1.4。



同時期,蘇聯遠東軍共有70萬人,用來防禦日本。還有相當一部分力量用來防禦土耳其、伊朗。

到了1941年11月,雙方差距進一步拉大,如表中所示,德軍兵力已近蘇軍兩倍。

昨天,有一位先生在我關於莫斯科戰役的回答底下死活不相信德軍進攻莫斯科是180萬打125萬。

我回復了他,可他不理我。



您看一下表中蘇德兩軍當時各有多少兵力,您還覺得德軍180萬打蘇軍125萬不正常嗎?

當然了,我知道您不相信蘇聯史料,所以我這回用的是美國佬的資料,表格出自《巨人的碰撞》,由戴維斯·M·格蘭斯和喬納森·M·豪斯合著。

等一下,萬一這倆美國佬是“精蘇”呢?

那您看一下本書的推薦語。

再看一下本書作者親自寫的序。

看看這用語,“陳腐的意識形態”,“蘇德兩軍將士的犧牲”——要是有個外國人寫中日戰爭說“犧牲的中日兩軍將士”,你覺得他會是“精中”嗎?

怎麼樣,蘇聯的書不可信,這倆反蘇的美國佬的書可信不?

那蘇聯兵力真正超過德國是在什麼時候呢?1941年12月。如表。


其實這個表中的蘇軍兵力和德軍兵力跟蘇聯人自己的資料還是有很大出入的,但是我們今天不用蘇聯資料,就用美國佬的。

不過即使用美國佬的我還是要說一句,他這419萬蘇軍把南部邊境的邊防軍(22萬)和最高統帥部的預備隊(53萬)也給算進去了。

算就算進去了,不計較啦。算進去不才1.23:1嗎?頭條裡的德軍都是人才,個個都能打出一比好幾的交換比,德軍的那五十萬芬蘭友軍就更厲害了,日常在頭條打出一比幾十的交換比。我相信只要他們發揮出在頭條裡一半的戰鬥力,把蘇軍推回去不成問題。

至於蘇軍,不n倍於德軍好意思跟德軍打仗?


七班的歷史課代表


巴巴羅薩行動中,蘇軍之所以遭遇潰敗,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德國相關的宣傳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成功的迷惑了蘇聯高層領導,並且德軍戰鬥經驗豐富,武器裝備相對先進。兩一方面則是蘇聯領導層的誤判造成了被動,以及相應歷史問題帶來的隱患。

從德軍方面來說,相關的準備工作準備的比較充足。

第一,德軍為了對蘇的戰爭,蓄謀已久,準備充足,兵力充足。巴巴羅薩計劃

為了籌備巴巴羅薩計劃,德軍足足準備了1年的時間,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集結了550萬軍隊,近4000輛坦克,5000架飛機,這中間多半都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以及最先進的武器,短時間內,對蘇軍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

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

第二,德軍欺騙工作做的很好,完成了突然襲擊的計劃。

德國通過不斷的製造假消息,各種煙霧彈迷惑的蘇聯高層暈頭轉向,分不清東南西北。德軍故意透露消息給蘇聯,說自己向東部調兵是為了迷惑英國,並且不斷的把海獅計劃透露出去,在軍隊裡大量配置會說英語的士兵,一系列手段之後,大量的經驗豐富的老兵被輪換到東部地區,基本完成準備。

第三,開戰初期,德軍經驗豐富,武器裝備和戰術都佔有優勢。

德軍在開戰之初,經驗相對豐富,從入侵波蘭開始,到征服希臘,已經連續戰鬥了近兩年的時間,所向披靡的德軍不僅士氣高昂,經驗也更加豐富。相比只能自己軍事演習的蘇軍來說,德軍的優勢是很明顯的。機械化的德國軍隊

同時,德軍在武器裝備和軍事思想上也優勢明顯,閃電戰戰術給蘇聯的突然打擊,造成了很大的麻煩,蘇軍的飛機還沒有起飛就被炸燬在飛機跑道與機庫中,坦克甚至還沒來得及加油就被繳獲了。在短時間內混亂不堪,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反觀蘇聯方面,由於領導層的誤判,造成了準備不足,驚慌失措之中,昏招倍出,損失慘重。

第一,蘇聯高層始終不肯相信德國會在結束英國戰役前攻擊蘇聯。

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高層認為德國人會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教訓,會避免兩線作戰,所以在英國被解決之前,不會主動向蘇聯發動進攻。一戰中德、奧的兩線作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與奧匈帝國苦於兩線作戰,始終無法集中兵力打垮任何一邊,而海上又無法突破英國的封鎖,最終苦苦支撐了四年還是失敗告終。斯大林堅信德國不會重蹈覆轍,何況在二戰之初,德國和蘇聯的關係確實很好,德國對蘇聯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支持。甚至把很多剛剛研發出來的最先進的技術提供給了蘇聯,蘇聯沒有理由不相信德國和蘇聯的友誼還會繼續維持下去。

蘇聯高層之所以堅信德國不會在解決英國之前主動進攻蘇聯,也是源於對蘇聯軍隊戰鬥力的過高估計。當然了,蘇聯紅軍的戰鬥力確實很高,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斯大林也確實小看了德國軍隊的戰鬥力和希特勒的胃口。

東方戰線

加之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通過“東方戰線”,將國境線向西推進了300到400公里,並且在國境線附近修築了大量的堡壘與防禦工事。一系列的舉措,使斯大林為首的蘇聯高層非常自信,只要蘇聯不主動挑釁德國,戰爭是不會爆發的。

第二,大清洗運動讓蘇聯喪失了大量的優秀指戰員。

開始於1934年的大清洗運動,不僅使蘇聯損失了大量的各行各業中的精英,更是損失了大量的優秀指戰員。同時,由於大清洗運動的影響,蘇聯軍隊的戰鬥力是否受到影響不評價太多,但是指揮官對上級的絕対服從是明顯增強了。大量的軍隊將領更多的執行命令,而不立足眼下冷靜的思考,致使德國即將進攻蘇聯之前,蘇軍幾乎沒有任何準備。佐爾格

蘇軍並非沒有獲取德國入侵蘇聯的情報,事實上,在開戰之前,蘇聯安插在日本的間諜佐爾格就獲取了德國即將入侵蘇聯的計劃,多次告知蘇聯軍方,要做好準備。但是斯大林始終不肯相信德軍會入侵蘇聯,下面的軍隊指揮官也基本上沒有任何有效的備戰,直到蘇德戰爭爆發之前的夜晚,蘇軍前線的軍官才得到“德軍可能會進攻”的指示,這時離德軍入侵只有幾個小時了。

第三,開戰之後,斯大林的一些指揮,致使形勢更加惡化。

蘇德戰爭爆發後,面對著德軍的閃電襲擊,蘇聯前線的軍隊被大量分割包圍,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斯大林在連德軍具體方位和數字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嚴令軍隊反攻。大量的蘇軍在東南西北都找不到的情況下進行反攻,雖然一定程度上遲滯了德軍的進攻,給後方的防禦工事修建提供了寶貴的時間,但是也逼迫著大量的蘇軍自殺性的進攻,最後多數被殲滅或者俘虜。可以說,如果不是蘇聯人力資源豐富,這樣的損失或許是致命的。

最後,蘇聯東方戰線中佔領的土地沒有及時消化,建立起來的軍事據點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戰初期,蘇聯以西部國防安全為理由,陸續侵佔了芬蘭,波羅的海沿岸三個國家,羅馬尼亞,波蘭等國的大量土地,對蘇聯自身的國際形象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佔領了這些土地後,蘇聯並沒有及時的消化,安撫當地的百姓。修築的軍事據點也沒有好好加固,軍隊也缺少必要的訓練。“歡迎”德軍到來的蘇聯民眾

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到來時,這些佔領區的一些民眾不僅不抵抗德軍,反而夾道歡迎德軍的到來,也使得蘇軍的損失無形中又加重了。

綜上所述,由於德國和蘇聯兩方面的原因,致使蘇軍在開戰之初,損失慘重。當然,德軍畢竟是侵略者,而蘇聯也確實太地大物博,人口充足,所以蘇德戰爭最終還是以蘇聯的勝利結束。


徽南城意


這個問題非常沉重。

巴巴羅薩行動之所以蘇軍慘敗,一潰千里,和蘇聯當時面臨的內外環境密不可分。

1941年6月22日,德軍、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等190個師共550萬軍隊,在47000門火炮、5000輛坦克和4000架飛機的掩護下突破蘇德邊境,開始了對蘇聯的大規模進攻,德國方面稱為“巴巴羅薩行動”。

戰爭開始後,很快出現了一邊倒的態勢,蘇軍一潰千里,物資和人員損失不計其數。半年時間蘇聯損失軍隊299萬,超過3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淪陷。

之所以損失如此慘重,“靜Yes”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蘇聯的瞎折騰

這裡的折騰指的是斯大林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持續數年的“大清洗”運動,這是斯大林為打壓不同政見者,實現自己絕對領導的鐵腕手段。

出發點雖好,但是這造成了超過一半的蘇聯軍事指揮人員遭到波及,更是有數位功勳卓著的元帥被槍決,給蘇聯的現代化國防建設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到了二戰前夕,蘇聯的軍隊的作戰思想仍然停留在一戰時期,作戰思想僵化,加上武器陳舊,蘇聯成了一個空有一個強大外殼的虛弱巨人。

1939年諾門坎戰役,蘇聯指揮官朱可夫嘲笑日本的作戰思維還停留在一戰水平,實際上蘇聯更不樂觀,一個最直接的數據就是蘇聯的損失遠遠超過日本,雖然成功擊退日本進攻,但是蘇聯付出了遠多於日本的傷亡。

日本作為一個傳統海洋強國,可以說海陸並重,換句話說就是陸軍還不是世界最強,但是德國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是一支真正的陸上雄獅。

在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德國開始不斷打破凡爾賽體系。面對這樣的情況,西方國家卻各懷鬼胎,大肆推行綏靖政策,企圖將德國的禍水東引到蘇聯。而此時斯大林還希望與英法等國合力夾擊德國,見英法這樣的態度,斯大林和希特勒締結了《蘇德互不侵犯協定》。

但是可怕的是,德國把協定當成了緩兵之計,而蘇聯卻當成了護身符。在德國發動對波蘭的閃擊戰時,蘇聯很默契地向波蘭進攻,和德國一起瓜分了波蘭。不僅如此,蘇聯還和芬蘭進行了蘇芬戰爭,結果在小國芬蘭面前,“強大”的蘇聯被揍得鼻青臉腫,最後靠著巨大的傷亡蘇聯取得了勝利。但是卻讓希特勒看到了蘇聯的虛弱,並決定對蘇聯發起滅國戰爭。

2、德國的凌厲攻勢

蘇聯之所以損失慘重,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國早就已經磨刀霍霍向蘇聯了。

1939年閃擊波蘭是希特勒的一個詭計,一方面麻痺英法等國,我奔著蘇聯去了,讓英法不要擔心德國侵略自己;另一方面,將國境線向東推進,儘可能接近蘇聯。而蘇聯也非常上道,很自覺地消滅了波蘭,這樣蘇德就成為鄰國。

這樣的相鄰關係對德國極其有利,也可以看做是希特勒給斯大林下的一個套。通過讓蘇德兩國接壤,德國可以從容佈置自己的閃電戰計劃,並可以一舉撕碎蘇聯的陣地,佔領蘇聯的大片國土。而蘇聯為了鞏固新的國土,勢必要將大量的裝備佈置在新的國土上,也就是蘇德邊境,希特勒大炮的射程之內。

所以,蘇聯突然被德國進攻時,蘇聯猝不及防。德國的飛機迅速摧毀蘇聯的通信基站,蘇聯各部隊成了無頭蒼蠅,最後分別被德軍消滅。

而且,此時的德軍已經經過了滅波蘭、橫掃北歐、消滅法國和不列顛之戰的淬鍊,可以說是真正的百戰之師。而蘇聯只是欺負了下波蘭和芬蘭,更多的軍隊已經幾十年不經過戰爭洗禮,勢必和德國軍隊在素質上沒法比。

3、斯大林的迷之自信

在面對德國的瘋狂進攻時,斯大林作為蘇聯的最高領導,擔任著指揮蘇聯軍隊反擊侵略的重任。

但是斯大林的迷之自信,斷送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可以說,正是由於斯大林,才導致了巴巴羅薩行動中蘇聯傷亡慘重。

因為大清洗,蘇軍新上來的軍官履歷太淺,很多軍官壓根就沒有經歷過戰爭。更要命的是,蘇聯軍隊相當一部分軍官的知識水平還停留在小學初中水平,讓這樣的軍官去指揮軍隊和敵人拼殺,就是對人性的褻瀆,但是蘇聯就是這樣的狀況。

再說,蘇聯很長時間面對帝國主義的包圍,軍事理論的成長可謂閉門造車,不可能適合本國國情。給我國革命造成巨大損失的王明博古就是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出身,這樣的素質真的不敢恭維。

雖然軍官素質堪憂,但斯大林不管這些。在面對德國的毀滅性打擊時,斯大林還幻想堅守陣地,將德軍徹底驅逐出蘇聯過境,這就導致了蘇聯基輔戰役的慘敗。在這場戰役中,超過66萬官兵被德軍俘虜,斯大林為自己的自信和頑固付出了巨大代價。

雖然蘇聯最終徹底擊敗了德國法西斯,但是蘇聯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慘重。正是由於斯大林的前期一系列錯誤,最終導致了很多不該有的損失。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德國於1941年6月進攻蘇聯,戰爭初期蘇軍大敗,損失了大量人力和技術裝備。但德軍損失也一樣慘重。德軍在41年7月傷亡達到一個高峰,直到1942年11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才刷新紀錄。蘇軍並非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戰爭開始前的一段時間,針對波蘭戰役,尤其是冬季戰爭中暴露的問題,蘇聯進行了大規模整軍,在編制上也明顯擴增。這意味著組建新部隊,改編舊部隊,列裝新裝備等等。大規模的整軍擴軍帶來了許多問題。

1941年中,蘇軍的防線也在變更,舊的“斯大林防線”被放棄,用於建設新的“莫洛托夫防線”(因為當時蘇軍已經很清楚德國要開戰,也在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

在41年5月,為了應對當時德軍的大規模調動,蘇軍確實存在過一個先發制人的作戰計劃。斯大林認為當時的蘇軍並沒有做好與德國開戰的準備,所以他要求部隊僅僅是做好防禦準備。蘇軍高層,蘇共高層內部都對接下來應該做什麼持不同意見,結果就是部隊整體組織較差。

通常人們認為蘇軍有著極大的兵力優勢和裝備優勢,但是這種看法很片面,特別是對於41年的蘇軍來說。當時蘇軍儘管裝備了大量坦克等裝備,但是它們要麼性能過時要麼狀態不佳。分配不合理,缺乏後勤設施等等問題困擾著蘇軍。當時的蘇聯專注於生產更多新裝備,後勤設備的生產優先度較低。後勤不完善的問題早在與芬蘭的冬季戰爭中就已經暴露。同時大量部隊還缺乏燃料。

雖然蘇軍也做了一些準備,但是因為上層尚無具體的戰略,結果就是反而不如不準備來得好(總體沒有協調)

在巴巴羅薩行動中部分地區的通信系統幾乎崩潰,部隊無法有效協調。面對組織有序物資充沛的1941年中的德軍,不被摁著打才有鬼了。


貞觀防務


蘇軍損失如此慘重,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德軍準備充足,蘇軍猝不及防。

德軍的突襲進攻計劃準備充足,制定了以莫斯科為最終目標的詳細作戰計劃,為了計劃的突然性,開戰前一天兩國貿易正常進行。

而蘇軍認為德軍在打敗英國之前不會進攻蘇聯,對戰爭準備不足,被打的措手不及,迅速潰敗。

第二,德軍閃電戰得心應手,蘇聯防禦體系不足。

德軍在進攻蘇聯前,發動對波蘭的突襲以及橫掃西北歐行動,在戰爭中進一步完善了閃電戰的經驗,對閃電戰得心應手。

而蘇聯的防禦體系不足,把主要兵力都放在了前線,縱深防禦體系不完善,一旦前線被德軍突破,就很難再組成有效的防禦。

第三,德軍指揮官優秀,蘇聯指戰員能力不足。

德軍在一戰後,因為軍隊數量的限制,德軍把每一名士兵都當作軍官來培養,產生了大批的優秀軍官,在波蘭戰役和西北歐戰役中又得到實戰經驗,德軍指揮官能力突出。

而在蘇聯大清洗運動中,很多優秀的指戰員被殺害,新的軍隊指戰員經驗不足,能力有限,直接造成蘇軍的戰鬥力下降。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喜歡歷史,歡迎關注“津城沐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