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刘尚希:财政逆周期政策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财经纵横」刘尚希:财政逆周期政策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刘尚希:财政逆周期政策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财经纵横

「财经纵横」刘尚希:财政逆周期政策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

11月15日,第二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金牛奖颁奖盛典暨高端论坛在成都举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出席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财政政策对预期的改善有积极作用,但是怎么样让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地改善预期呢?这恐怕要突破传统思维,立足于当下的新形势、新特点。我想讲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观察经济形势进行政策选择。观察经济形势,各有各的方法,现在流行的传统方法就是“三驾马车”分析方法,我们总是会看投资、消费、进出口指标的变化。从宏观角度来看,我认为传统“三驾马车”分析框架已经不合时宜,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形态跟过去比已经不一样了,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不确定性。传统“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恰恰是以确定性的思维为框架的,尽管凯恩斯的理论对不确定性、对预期也做了大量分析,但是在他的分析框架中,不确定性以及预期都是一个外生变量,所以凯恩斯尽管说到了预期、不确定性,但并没有把它纳入分析框架中。在凯恩斯的视野中,不确定性只是当做一种偶然性来对待,预期谈的也是心理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三驾马车”分析框架是危机决策理论,而不是风险决策理论。现在整个社会不确定性的特征其实就是金融风险系统,这种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仅在市场层面,也呈现在社会层面。

所以,我们现在更需要风险决策理论。用公共风险去决定宏观政策,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得越来越鲜明。我们已经感受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国际贸易风险等等,这些风险都在引导宏观的决策,在调整我们的政策。人类已经进入风险系统时期,不确定性不是一种偶然性,而是一种内省特征,或者说世界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的。从这一点来看,现在宏观政策的制定,思维方式、分析方法、分析框架都需要进行调整。当然,这里面蕴含着内在技术的变化,也就是认识论的变化。

第二,从不确定性的视角来观察当前宏观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变数太多,难以预期,所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用了一个新的表述,叫“稳中有变”。 我认为这个新的表述包含着深刻的含义, “变”不是一个变数,而是有很多变数,也就是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难以稳定预期,所以中央提出“六稳”,落脚点即稳预期。

如果预期不稳,投资、就业、金融、消费、进出口都难稳,因为人的行为是基于预期的。有什么样的预期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经济活动,有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就有什么样的财务指标,就有什么样的宏观指标,所以预期在当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当前经济的不确定性扩大了?因为市场本身就有不确定性,比如价格波动,投资有可能失败,这种市场层面的不确定性是正常的。恰恰就是市场内部的不确定性,才引发了竞争。如果一切都是确定的,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就不会存在。但问题是,现在的不确定性已经溢出了市场,因为我国经济在转型,社会也在转型,我国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个转换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新要素、旧要素的组合本身就是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过程。

还有一个原因是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体量越来越大,树大招风,所以由外部引发的不确定性也在日益增加。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叠加,增大了整个经济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我认为跟风险相比,目前改革是滞后的,风险在不断增加、扩大,但体制机制的改革却没有及时跟上。大家都知道,最近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认为民营经济应当退场,以至于对民营企业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这对我们的经济形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第三,当前宏观经济风险是什么?区别于个体风险,宏观经济风险主要受公共风险影响。如果我们的制度变迁不及时,政策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就会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公共风险,而公共风险是企业、家庭、个人无法应对的风险,所以公共风险是必须要政府来防范化解的,这是政府的责任。宏观经济的风险显然受于公共风险,我认为至少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已经变大了。从今年的经济形势来看,经济增速下行只是一个结果,原因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脱节。我们曾经判断供需脱节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供给侧,实际上是现在供给的质量不高,所提供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还不够多。我们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但还没有真正解决好和坏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需求,我们现在说到扩大内需,如果没有好的商品,没有好的服务,需求只会外流。所以中央精准判断我们要转向高质量发展,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没有高质量的发展,供需之间的匹配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再怎么去扩大内需可能也不管用。

第二,金融、地方债与房地产三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叠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也就是公共风险,要把握当下的风险特征:

风险是无界的,不仅国际之间没有界线,在行业领域之间也没有界线。今天可能表现为金融风险,明天可能就表现为财政风险,企业的风险、金融的风险也如此。所以对风险形态的把握我们要有新的认识。

第三,当前的高杠杆、高成本带来的脆弱性。整个经济一是杠杆率高,二是成本高。成本高与发展阶段相关联,环境成本、养老成本都会加在企业身上,成为经济运行的成本。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成本自然会上升,高质量同时意味着高成本,高质量和高成本是对应的,我们不可能是高质量、低成本,但高质量必须带来高附加值,高质量带来高附加值自然就可以对冲高成本。但问题是高成本来了,而高附加值还没来,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高质量,这样的话风险就加大了。

当前债务依赖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不仅表现在企业,也表现在政府、家庭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债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度的把握,再还有速度的把握。从杠杆率来看,实际上我们已经偏高了,但有的人还认为家庭的杠杆率还不高,政府杠杆率也不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政府杠杆、家庭的杠杆来转移企业的杠杆。我认为这种办法是拆东墙补西墙,而且现在家庭杠杆、政府杠杆是在快速上升的,尤其是对政府杠杆不能只看表面数据,因为现在的统计数据是不完整的,有些数字没有统计在里面。

最后,还有关于贸易摩擦衍生出来的风险,这里不多说。以上风险产生了预期迷茫的风险,这样一来经济自然会出现下滑。所以解决当前的问题,关键得抓住改善预期,只有抓住这个要害,才能化解我们面临的各个领域的风险。

我们应当如何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改善预期呢?我简单谈谈:

首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怎么样更加积极有效?不是依照传统“三驾马车”的分析思路,提高赤字率,更多发债,这在过去是有效的,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再用过去的老办法,我认为是行不通的。我们要从“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中跳出来,在公共风险与财政风险的权衡之中制定、调整和完善财政政策,要直接从风险入手,把不确定性纳入分析框架之中,只有这样,我们制定的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才会更加积极有效。

更加具体来说,我认为就是财政政策要有前瞻性,保持一定的支出,同时加大减税力度。更加有效的是稳定预期,只有稳定预期,才能创新供给,才能激发需求,这是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其他一切都谈不上。

财政政策从本质上说就是注入确定性,就像央行注入流动性一样,财政政策应当是注入确定性,要稳住大局,使我们面临的公共风险最小化,让不确定性收敛到市场之内,我们现在的不确定性已经漫出了市场,全社会充满不确定性,我们要让这种不确定性慢慢收敛,收敛到市场之内,这样才是正常状态。

财政政策创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善营商环境,这与财政政策密切相关。二是稳定就业,就业应当是财政政策发力的着重点,只有就业稳住了,才能稳住收入,才能稳住消费,才能稳住投资。当前就业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的教育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是不完全匹配的。

三是结构性改变。当前的财政政策应该是跟结构性改革相匹配的财政政策,不是简单的增加赤字、扩大债务的财政政策。我认为脱离改革谈财政政策不会真正有效。要从经济性政策到综合性政策,从机械投资、公共服务、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同时发力;另外,要从相机性政策到确定性政策,注入确定性。过去的相机性政策,所谓逆周期政策恰恰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相机决策适用于危机管理,而不适用于风险管理,这是我的看法。

财政政策的效果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公共风险的收敛短期要改善,长期要稳定。二是预期要改善,要通过政策协调和改革的实质性推进。我们一直在说要防止处置风险的风险,其实有些风险恰恰是政策不协调造成的。三是供给质量要提高,要促进新的供求耦合,而不是简单供求平衡。供求之间应当是非平衡态,在非平衡态中应当实现供求之间的耦合。四是民生改善,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质量更高,更加平等,这有助于改善我们的收入分配,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总之,财政政策从本质上说就是注入确定性,就像央行注入流动性一样,财政政策应当是注入确定性,要稳住大局,使我们面临的公共风险最小化,让不确定性收敛到市场之内,我们现在的不确定性已经漫出了市场,全社会充满不确定性,我们要让这种不确定性慢慢收敛,收敛到市场之内,这样才是正常状态。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刘尚希:长安街读书会成员、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经民政部、文化部等相关主管主办单位报备批复,长安街读书会牵头发起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作为全国性的人民团体,该机构将通过开发利用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大中院校的全民阅读文化资源,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并以党建为先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努力继承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遗志,深入“研读经典”,让“全民阅读”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财经纵横」刘尚希:财政逆周期政策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