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在幼兒園,整天“玩”,那就對了!

寒假裡,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就開始比娃在幼兒園誰認的字多,是不是會加減乘除口訣,知識積累少的孩子家長經常抱怨:“孩子在幼兒園,整天就是玩!什麼也不教!”

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玩是幼兒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幼兒園應當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生來就是活潑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對於孩子來說,遊戲就是生命,生命就是遊戲。”

由此可見,在幼兒園,整天“玩”,那就對了!在很多家長根深蒂固的觀念裡,幼兒園應該像學校一樣教拼音、算術等等。但事實上,孩子們在幼兒園裡學的除了知識技能外,還有更多無形的東西。在幼兒園裡“學習”是個廣義的概念,並不是很多家長想的排排坐上課課。

教育大師蒙特梭利說:“我聽到了,但隨後就忘記了;我看到了,也就記住了;我做了,也就理解了”。這句話揭示了教育的真諦——活動育人。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就是在“玩”在提高將來成人成才的必備能力和關鍵品質。

“玩”,更符合孩子的天性。在“玩”中,也就是在“活動中學”,更能培養鮮活而豐富的生命。看似在玩,其實是在幫助孩子獲得知識、培養習慣、具備適應小學的能力。

“玩”是方式,“育人”是目的。在活動育人中,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強調幼兒的學習是快樂和自主的,幫助每一名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習慣。

幼兒園3年,每一天的活動都是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與小學銜接:小班培養自理能力、中班培養社交能力,大班培養學習能力。

一、在“玩”中培養孩子健康生活的習慣

目標:

簡而言之就是孩子長得高、體重達標、體態良好,具備一定運動能力,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有一定生活能力,為適應小學的生活樹立信心。

表現:

孩子在家經常不好好吃飯,這不吃,那不吃,可是,在學校,一群孩子在一起吃飯,尤其是在一起動手做著吃,孩子們吃的的就很好。

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幼兒園每天會保證不少於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季節交替時也會堅持。

幼兒園裡的各類走、跑、跳、鑽、攀爬、投擲等等運動遊戲,都培養孩子的各項動作能力的發展。在生活區投放勺子、夾子、筷子、各種豆類,發展孩子手的動作靈活協調能力同時,還能讓孩子逐漸學會使用筷子。而很多運動器械,都是老師們指導孩子運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的,孩子更願意玩。

在家裡,孩子們總會或多或少對家人有所依賴,而在幼兒園裡,尤其是小班階段,老師們會盡量給孩子們創造自我鍛鍊的機會,用兒歌和遊戲促進孩子自己動手,學著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褲,自己整理物品……學會生活自理,是幼兒園裡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

一日活動過程中,老師會時不時叮囑孩子喝水,在班級環境中,也會佈置喝水區域來鼓勵孩子養成喝水的習慣。

還要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注意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3.15活動,帶幼兒深入各個超市商店,學習辨認食品安全標誌,認識食品生產日期,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提高安全意識。

作用:

吃飯不挑食,自己會照顧自己,運動多了,力量和耐力增加了,平衡能力就強了,生病的次數就少了,身心就健康了,讀書學習精力就充沛了。剛入園時,孩子們身體都還很單薄,三年下來,孩子們不僅個子長了一大截,身體也變結實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養成了堅持鍛鍊的好習慣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在幼兒園,整天“玩”,那就對了!

二、在“玩”中培養讀寫的能力

目標:

簡而言之就是能聽能表達,養成閱讀習慣,同時為升入小學後的書寫做準備。

表現:

幼兒園老師會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培養孩子認真傾聽的習慣,通過讓孩子表演故事的形式,讓孩子願意表達並流暢地表達,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感受語言的美。

在幼兒園裡,閱讀可不是看看書那麼簡單,看書之後,孩子們會將故事用各種形式表現出來,手工、創意美術等等都是非常普遍的表達方式。

簡單來說,就是幼兒用筆或者其他書寫替代物,通過感知、塗畫、塗寫、模擬運用文字或符號等形式,用圖形和文字向周圍的人傳遞信息、表達感情及構建前書寫經驗的遊戲和學習活動。

世界讀書日,倡議家長和幼兒一起讀書,共建書香家庭,並將閱讀習慣延伸到日常生活中。通過讓家長髮親子閱讀照片、開展讀書交流會等方式,督促家長和幼兒一起分享經典故事和繪本故事,增進親子感情,體驗閱讀的樂趣,讓幼兒在循序漸進中愛上閱讀,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用:

可以說,前書寫階段正是為書寫做準備的,在前書寫階段做好準備,能夠有效的為幼兒未來進行連貫的書寫奠定基礎。除此之外,在前書寫階段做好準備,還能夠有效促進幼兒閱讀、理解、表達等其他語言領域能力的綜合發展。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在幼兒園,整天“玩”,那就對了!

三、在“玩”中培養孩子社會交往的能力

目標:

簡而言之就是孩子在幼兒園裡交好朋友,團結友愛,懂禮貌懂規則,愛他人愛祖國。這也是孩子開始適應集體生活的第一步。

表現:

孩子學會怎樣參與別人的活動,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上前招呼,“你在幹什麼呀?”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默默看別人玩,或者一個人自言自語。這樣的社交對於孩子長大之後融入集體大有幫助。

幼兒園裡每週都有固定的時間開展角色遊戲,模擬成人社會里場景,如:娃娃家、小醫院、理髮店、小超市等等,孩子們不僅可以在遊戲中增長自己的生活經驗。

幼兒園就是一個小社會,孩子離開家庭第一次接觸集體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建立“個體”和“集體”的概念,體會到“自我”與“環境”的聯繫。幼兒園老師會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和遊戲幫助孩子適應集體生活。重陽節來了,還會組織幼兒去敬老院看望爺爺奶奶;冬天到了,還會組織幼兒們為貧困山區的兒童捐出禦寒的衣物;

在幼兒園裡,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公約,小朋友自己制定規則、遵守規則。循序漸進地,老師會去引導小朋友遵守基本的社會規則。

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是幼兒園社會活動的重要部分,幼兒園通過各類豐富有趣的主題活動,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愛祖國、愛家鄉。國慶節到了,還會組織孩子們觀看天安門升國旗儀式。

作用:

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往、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熱愛祖國,為孩子將來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情商基礎。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在幼兒園,整天“玩”,那就對了!

四、在“玩”中培養科學精神

目標:

簡而言之就是熱愛自然、喜歡探索、充滿好奇,以及對數學有初步的認知。在幼兒園階段,培養興趣遠比灌輸知識有用千萬倍,進入小學後,會讓孩子更愛學習。

表現:

學校裡的自然角,春遊大自然,給了孩子每天探索的機會,去觀察自己親手種植的植物、親手養育的小動物每天的變化。

在幼兒園的益智區、數學區,各種好玩有趣的遊戲活動,“紅黃套筒棋”棋類遊戲,在遊戲中,孩子學會了比較粗細,空間方位能力也得到發展。

作用:

親近大自然,觀察大自然,孩子不斷髮現,不斷思考,能培養孩子的科學探究精神;各種各樣尤其的益智數字遊戲,遠比機械地學習加減法、背口訣來得更有意義,它們能鍛鍊孩子的各種數學思維,提高數學認知。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在幼兒園,整天“玩”,那就對了!

五、在“玩”中培養鑑賞創造的能力

目標:

簡而言之,就是讓孩子在美與藝術薰陶中,能唱能跳能畫,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

表現:

為了讓孩子欣賞美,幼兒園老師會組織孩子們去博物館看展覽,帶孩子到郊外去春遊,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幼兒園的表演區域,讓孩子孩子通過肢體和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老師們會創造各種條件讓孩子接觸多種藝術作品和形式,還會引導孩子模仿大師。

幼兒園裡的“畫畫”,很多時候是不需要用紙筆的,老師和孩子們巧妙的創意,讓各自廢舊物品得到合理利用。

作用:

通過參觀博物館和春遊,讓孩子感受與欣賞人文美與自然美;通過讓孩子模仿大師的作品,讓幼兒感受與欣賞大師的作品,從而表現與創作自己的作品。

遊戲,也就是“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養成健康生活的習慣,養成讀寫的能力,養成社會交往的能力,養成科學精神,養成鑑賞創造的能力。

這五種能力是孩子的基礎力、生長力,是孩子成人成才的關鍵能力。用一個時髦的詞來說,就是孩子的核心素養。我們要在有趣的活動體驗中來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

最後,送給各位家長几句話,以便家長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

1.幼兒的學習是一個整體,學習能力與品質的培養比知識的累積更重要;

2.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尊重與接納、欣賞與鼓勵才能培養出健康而自信的個體;

3.不要被動灌輸,“玩中學”、“做中學”、“生活中學”才能培養出鮮活而豐富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