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期的德国,仍有700万兵力,为何选择投降?这三点很关键!

有压迫就有反抗,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个很有名的例子,而德国就是当时被反抗的一个国家。最终被压迫的人们通过他们的毅力与信念打败了德国等,取得了胜利了,使得他们的国家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主权。

在二战后期,著名的纳粹国家德国仍有大约700万的兵力,他们仍然可以继续抵抗反抗,但是他们却选择了投降。那么他们为什么投降,而没有继续打仗呢?总结原因有以下三个:

二战后期的德国,仍有700万兵力,为何选择投降?这三点很关键!

1、在二战后期,德国的领导人希特勒已经去世了。当时的苏联军队马上就要打入希特勒所在的城市,准备直取他的性命。当时那个城市的兵力不足以抵抗,所以他觉得反抗无望,与其被苏联抓住,成为一名俘虏,被审判,被唾骂,不如保全最后一点尊严,所以他选择了自杀。自此,德国士兵失去了最高的领导,就像失去了主心骨,就像一盘散沙,没有了凝聚力,军心涣散,没有继续战争的欲望。即使去打仗,战力也非常低,无异于去战场上送命。于是就选择了投降,为了保住更多士兵的性命。

二战后期的德国,仍有700万兵力,为何选择投降?这三点很关键!

2、虽然当时德国有那么多的士兵,但是当时反抗群起,为了抵抗来自多个国家的进攻,他们分布在德国的不同的地方。如果某一个国家来一个猛烈进攻,他们不能及时集合到一起,根本招架不住。而且因为军队分散,人员有限,如果真正打起仗来,粮食和水不能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吃不饱饭的话又怎能打仗呢,怎么能取得胜利呢?加上军心涣散,无心打仗,于是他们就投降了。

二战后期的德国,仍有700万兵力,为何选择投降?这三点很关键!

3、当时德国的领导者都在柏林,苏联本着擒贼先擒王的原则,首先进攻了柏林。虽然柏林有重兵把守,但仍抵不住苏联的猛烈进攻,此时柏林马上就招架不住了,如果再不投降这些领导者都将被打死或被活捉,为了保存实力,他们选择了投降。

二战后期的德国,仍有700万兵力,为何选择投降?这三点很关键!

投降并不是代表他们懦弱,并不是一件让人耻笑的事情。投降可以保存自己的兵力,可以使国家很快恢复正常,也可以避免让更多的士兵因为战争失去性命,更可以避免让无辜的百姓在战争中无家可归。所以说,无论是从德国的角度,还是从其他国家的角度来说,德的选择都是非常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