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6%收益率的理財都已不再可尋

冬至臨近,大江南北紛紛感受到了寒意。

而比這個冬天更冷的,是

經濟的寒冬,整個投資市場的底色都是冰冷的。

這個冬天,6%收益率的理財都已不再可尋

今年以來,樓市限購限售,有價無市,且多地房價已出現下跌跡象

股市也是跌跌不休

P2P更是雷潮肆湧……

一時間,我們發現已經沒什麼高收益預期的產品可投了。

最近,投資圈流行一個段子:

某炒股大賽,記者採訪前三名選手。第二名和第三名說:我採用的是XXX操作手法,所以可以名列前茅,第一名說:因為我空倉,今年一年都沒買股票…

再看看今年股票型基金的排名,第一名收益率為0,令人哭笑不得。哪怕空倉,你都可以跑贏絕大多數的股票投資者。

這個冬天,6%收益率的理財都已不再可尋

“既然高收益預期的產品不行,那保守點,買點保本理財總行吧,收益率有6%就行,畢竟過去兩年這類產品都還很多。” 某投資者說道。

然而,當我們梳理完下面這張圖表時,才發現今年以來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率也是一路走低的。

這個冬天,6%收益率的理財都已不再可尋

這個冬天,6%收益率的理財都已不再可尋

原來,經濟寒冬的冰冷已經刺骨。

原來,6%的保本理財已經遠去。

原來,4%已經是常態。

“4%,連通貨膨脹都難跑贏。有什麼用?”

“1萬塊錢,1年利息才400塊,只夠買件衣服。投資?還不如享受當下。”

一些消費者可能還無法接受4%這個現實,依然對6%情有獨鍾。為何?

細想一下,是因為過去兩年P2P動輒10%,銀行理財5-6%的收益率,讓很多人習慣了保本保息的高收益預期。既要高收益,又想沒風險,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是不可能成立的。

金融產品講三個特性: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它們之間的關係萬變不離其宗,最多兩個兼優,不可能三個兼優:既要高收益、又要安全、又想靈活支取。這是個“不可能三角”。

引用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的名言:“收益率超過 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 8% 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承諾高收益的基本涉嫌詐騙犯罪。

郭主席說這番話的背景是P2P平臺問題的接連暴露,發言目的是提醒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明白“高收益高風險”的道理。

而今年以來銀保監會先後出臺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等文件,主要目的則是引導各大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逐步“打破剛性兌付”,也就是今後銀行理財都不能承諾保本保息了。

長嘆之餘,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消費者更應學會接受,接受投資可能虧損,接受從6%到4%的調整,接受穩比高(收益)更重要。

但凡投資,必然受經濟週期影響。經濟有周期,投資也有周期,而我們現在就處在週期曲線的下坡面。

這個冬天,6%收益率的理財都已不再可尋

最近全國都在說改革開放。過去40年,我們國家的經濟取得高速的發展,GDP增長率基本都在7%以上。但2015年後便破7了,破7代表著經濟轉型,增速放緩,今後的經濟走勢將長期呈“L型”。 再看看我們的存款利率曲線,是多麼的高度吻合!

這個冬天,6%收益率的理財都已不再可尋

其實道理很簡單,企業發展慢了,經濟增速自然放緩,要刺激經濟增長,企業的貸款成本就不能太高,於是貸款利率就降,存款利率也跟著降。

那什麼時候利率升呢?就是經濟復甦、經濟過熱的時候,比如現在的美國,就連連加息。但顯然我們國家現在缺乏加息的內在動力,而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維持在低利率水平

在這樣的趨勢下,消費者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過冬,投資策略應以防守為主,配置萬能型年金保險不失為一個非常穩妥的選擇。這類產品具有三大特點:

一是鎖定保底利率

年金保險的預定利率(保險公司設計產品時,預計給消費者的回報率)最高可以去到4.025%,從投入開始,就可知道未來十幾年甚至終身的現金流。這部分現金流可取可不取,若不取,便會進入到萬能賬戶裡邊繼續累積生息。

萬能賬戶具有保底利率,這個保底利率是貫穿整個保險期間的,可以起到了鎖定利率的功能。而保底利率之上的收益則是不確定的,具體要看保險公司的投資經營情況。

二是進可攻退可守

很多消費者誤以為保險資金缺乏彈性,一旦投入就要滿期才能取,其實不是。萬能型年金保險每年產生的年金和萬能賬戶產生的利息便可靈活支取。如果未來資本市場回暖,便可將資金取出來用於其它投資,及時把握投資機會。

萬一有急用,也可通過保單貸款的方式,將資金取出。而如果未來資本市場依然蕭條,消費者則起碼可以獲得保本收益。由此便掌握了投資的主動權,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三是收益長期穩健

這主要得益於保險資金是長期資金,可用於長期的投資,長到可以平滑經濟週期的波動,抵抗波動帶來的風險

為了進一步驗證保險收益的長期穩健,我們查閱了多家保險公司官網上的十幾款老產品,時間最長的超過10年(136月),結算利率平均年化下來可以去到

4.22%(複利),好的時候有6%以上,差的時候也有3%點多。

這個冬天,6%收益率的理財都已不再可尋

而時間短一些的,比如運營了5年的,年化下來也有4%點多,差的也有3%點多。而2000年左右還有一批預定利率在8%左右的高利率產品,

即便保險公司在這些產品上產生了虧損,仍在承諾兌現。放眼整個金融市場,恐怕也只有保險公司能夠做到了。

年終歲末,在經濟的寒冬裡,需要安然過冬,善用年金保險 “廣積糧,緩稱王”不失為上上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