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令人潸然淚下的片段,大漢的使節——蘇武牧羊

壯哉的蘇武

漢武帝時期,蘇武持節出使匈奴,結果因手下捲入匈奴高層的政變,而被扣留,匈奴人用高官厚祿企圖誘使蘇武叛變漢朝,蘇武不為所動,惱羞成怒的單于將蘇武流放至貝加爾湖苦寒之地,並說只有公羊生小羊了,蘇武才能回國。

蘇武來到了貝加爾湖畔,陪伴他的只有漢使的符節,還有一群公羊,蘇武每天拿著這根使節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著回到自己的國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甚至合著粘毛充飢,冷了,就與羊取暖。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上掛著的旄牛尾裝飾物都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花白了。

歷史上令人潸然淚下的片段,大漢的使節——蘇武牧羊

但是蘇武始終沒有屈服,始終保持著漢使的尊嚴,不向匈奴人低頭。

這一過就是十九年,蘇武也從不到四十歲的壯年,變成鬚髮盡白的老年人。

這十九年發生了太多,漢武帝已經去世,漢匈之間關係已經緩和,漢昭帝即位,通過努力,終於把蘇武從匈奴人手中解救出來。

十九年了,白髮蒼蒼的蘇武終於再次踏上了大漢的土地,帶著他那根光禿禿的符節,那一刻他老淚縱橫。

長安城內,所有百姓都出門迎接蘇武,看著白髮蒼蒼,衰老幹瘦,但眼神堅定不屈的蘇武,帶著他那根光禿禿的符節,走進帝國的首都時,沒有不被蘇武感動的,很多人還流下眼淚,都說蘇武是個大丈夫。

大殿上,蘇武拜見了漢昭帝,交還使節。漢昭帝拿著那個光桿子,看了好大的工夫,又看看蘇武,酸著鼻子,可說不出話來。他把使節親手交給蘇武,對他說:“您到先帝[指漢武帝]廟裡去祭祀祭祀,把使節交還給先帝,讓他老人家也高興高興。”說著,他直流眼淚,大臣們也都流著眼淚,沒有不佩服蘇武的。

永遠的蘇武

揮一揮羊鞭,錦帽貂裘,他將其扔進雲霄深處;弄一支禿筆,矮紙斜行,他鐫刻出對大漢最深切的眷顧。一邊是高官厚祿,一邊是赤膽忠心: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站在逸豫與憂勞之間,他選擇了忘卻富貴,選擇了銘記忠心,給人性塗上了最濃重的一筆。 擎一支旌節,他懷抱漢匈和睦的夙望,奔走於茫茫大漠;扶一陣駝鈴,他闊別長安的歌舞昇平,遊蕩於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樑,駕起橫亙天山,溝通中原的飛虹。 哀嘆,當漢使謀反事敗;正氣,當蘇武拒絕折節叛敵;驚詫,當單于面對這個寧死不屈,不為富貴所動的鐵血男兒;執著,蘇武舉起羊鞭,選擇作高山雪蓮那執著而聖潔的守望。 朔風凜冽,他與冷月做伴;北顧中原,將“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的高貴銘記在心靈深處。胡茄幽怨,他與孤冢為伍,悵望大漠飛雪,將“榮華富貴,千金封侯”的許諾忘卻得一乾二淨。地窖冰冷,他將滿口氈毛與草皮一塊嚥下,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銘記祖國,精忠報國。冰雪飄零,他用至情睥睨佳餚美酒,錚錚傲骨卻敲響千秋的絕唱———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猶能忘。

歷史上令人潸然淚下的片段,大漢的使節——蘇武牧羊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睿智,銘記下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禿禿的旌節昇華為一段千古的驚奇,書寫了一段銘傳千古的悲歌。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勇氣,忘卻了單于榮華富貴的引誘,在大漠黃沙中漸行漸遠,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為一段不朽的歷史,揮灑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歷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於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造就偉大。 我明白了,在忘卻與銘記之間,在享受與堅忍之間,那行於枯草寒冰之上的蘇武,用執著與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貴,只不過是過眼雲煙;忘卻,便是它的最好歸宿;忠心,才是歷史的永恆;銘記,才是它的精神家園。 壯哉,那永遠的蘇武!偉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記!奇哉,那驚天動地的銘記!雄哉,那一段忘記與銘記的千載頌歌。

蘇武,你用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氣節,什麼是忠貞。

歷史上令人潸然淚下的片段,大漢的使節——蘇武牧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