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相比之前讲过的抹香鲸、大翅鲸、虎鲸等名气比较大的鲸豚,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鲸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它的名字,它就是

世界上最小的鲸类——“加湾鼠海豚”

不过这个可爱小家伙的故事可能有点不那么可爱,我们不妨抓紧时间,在它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前认识一下它。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因为有个“黑眼圈”,加湾鼠海豚也被称为“海中大熊猫”。图片来自:yahoo.com

即将消失的最小鲸

2017年12月,一项旨在保护加湾鼠海豚的“最终行动”,在北美的加利福尼亚湾展开。这项行动由60多名科学家和潜水员参与、准备在当时仅剩的20多头加湾鼠海豚中捕捉几条,送到一个安全的保护区里。

然而仅仅搞了几天,整个行动就宣告失败:捕获的第一头加湾鼠海豚受惊严重,出现了明显的应激反应,只好立刻放回海中。捕到的第二头,更是几小时后就死掉了。风险这么大,人们只好放弃“易地保护”的尝试,让所剩无几的加湾鼠海豚听天由命……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图片来自:porpoise.org 摄影: VaquitaCPR

根据2018年的最新调查,加湾鼠海豚的数量又降至12头,可以说灭绝已经进入倒计时。继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之后,我们这一代人在有生之年,或许还要目睹又一种鲸类从海洋中消失……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2017年时,在WWF官方网站上的数据显示,加湾鼠海豚仅存30只。而2018年,这个数据被再次“刷新”了。图片来自:wwf.de

应该说自从被发现以来,加湾鼠海豚就是分布区域最小、数量最少的一种海洋鲸类。它们只生活在加利福尼亚湾北部(加利福尼亚湾不在美国加州,而在墨西哥)的一小片海域,直到1958年才被正式定名,当时数量也不过一两千头。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图中的红色区域就是加湾鼠海豚的分布范围。图片来源:edgeofexistence.org

加利福尼亚湾是著名观鲸圣地,灰鲸、大翅鲸等大块头须鲸经常来此育幼。而加湾鼠海豚并不与它们为伍,而是偏居海湾尽头的北部一隅、靠近科罗拉多河三角洲的海域。

大概是生存资源有限,加湾鼠海豚演化成了现存最小的鲸类。成年个体不超过1.4米长、55公斤重,相当于一头半大的猪,只有瓶鼻海豚体重的六分之一。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加湾鼠海豚的“黑眼圈”和“黑嘴唇”。图片来源:tc.pbs.org

不过加州鼠海豚的体态短粗敦实,颇有力量感,因此又当地人称为“小牛”。更醒目的是,它们的眼睛周围像熊猫一样有“黑眼圈”,嘴巴周围也仿佛涂了黑色唇膏一般的黑,左右还各有一道深色条纹延伸到胸鳍。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图片来自:livescience.com

名字叫鼠,也真的胆小如鼠

前面说的易地保护计划失败,某种程度上也是意料之中:研究人员早就发现,加湾鼠海豚性情羞怯,习惯躲避人类。而且它们所属的鼠海豚家族,本身就比海豚要胆小得多。

鼠海豚与海豚仅一字之差,却是不同的两类小型鲸。海豚(以及虎鲸、伪虎鲸)属于海豚科,而鼠海豚属于鼠海豚科,这两家早在1000万年前就分开演化了。目前全世界共有7种鼠海豚,中国和东南亚沿海的江豚、以及中国特有的长江江豚就是其中两种。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濒危的长江江豚,也是一种鼠海豚。图片来源:hubei.gov.cn

与海豚相比,鼠海豚都是“小胖子”,除了白腰鼠海豚能长到200多公斤,其余几种都只有1米多长、不到100公斤重。鼠海豚的吻部不像“典型”海豚那样突出,而是头部圆钝(但也有几种海豚是类似的圆脑袋)。它们的背鳍不如海豚那么高耸,是低矮的三角形,江豚和长江江豚甚至没有背鳍。另外,鼠海豚的牙齿呈扁平的铲状,而海豚的牙齿呈圆锥形。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海豚与鼠海豚的特征差别。图片来源:cansaswenson.com

小巧的鼠海豚主要捕食小型鱼类、乌贼和浮游虾类等,同时又是鲨鱼、虎鲸的食物,甚至有人看到瓶鼻海豚把鼠海豚当玩具虐杀。

或许因为它们知道生活很危险,各种鼠海豚都非常机警而低调,很少结成浩浩荡荡的大群,也很少像海豚一样在海面上跳跃玩耍。遇到人类船只,它们一般也不会凑上来,而是悄悄游走。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海面上的加湾鼠海豚 图片来源:worldwildlife.org

由于鼠海豚害羞胆小的性格,在海豚被人类广泛饲养、表演和做实验的今天,人工饲养鼠海豚的成功例子却少之又少。

对它们野外行为的观察研究,至今也非常有限。哪怕在19、20世纪鼠海豚还有一定数量的时候,当地人也很少能见到一头活的。迄今为止,还没人拍到它们在水下的生活场景,而这个机会可能很快就不会再有了。

因为鱼鳔,无奈躺枪

加湾鼠海豚的数量本来就不多,但在上世纪90年代还有500多头,之后就开始飞速减少,直到今天的不可收拾。加湾一带并没有太多工业污染,当地人也没有吃鼠海豚肉的传统。加湾鼠海豚的濒危,主要是因为一种名叫“花胶”的补品,无辜躺枪。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花胶由石首鱼的鱼鳔干制而成 图片来源:mawhome.com

花胶又叫鱼胶、鱼肚,是鱼鳔的干制品,富含胶原蛋白。尤其是大黄鱼、小黄鱼等石首鱼科鱼类的鱼鳔较大,在我国民间往往被视为滋补佳品。而传统上最受推崇的鱼胶,来自一种大型(体长可达2米)的石首鱼——黄唇鱼,称为“金钱鳌鱼胶”。

其实黄唇鱼的鱼鳔没啥特殊成分,只是它们体型大、鱼鳔也大,又有物以稀为贵的加成。在市场的狂热需求下,中国沿海的黄唇鱼近几十年来早已数量锐减,难得一见,并被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图中上面的是加湾石首鱼,下面则是被一起捕获的加湾鼠海豚。图片来自:usnews.com

托全球化的“福”,太平洋彼岸的加利福尼亚湾,却补上了这个市场空缺:

栖息在此的加湾石首鱼,体型与黄唇鱼相仿,同样长着超大号鱼鳔。尽管早在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政府就已禁止捕捞这种鱼,但在暴利驱使下,当地渔民的非法捕捞仍然屡禁不止。在东亚市场上,加湾石首鱼的鱼鳔被称为“大须金钱胶”,每斤能卖到数十万元。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被刺网一起捕捞上来的鼠海豚和其他鱼类 图片来自:sciencemag.org

为捕获硕大强壮的加湾石首鱼,当地渔民撒下杀伤力极强的刺网,大鱼一旦被缠住就难以挣脱。而体型与其相仿的加湾鼠海豚,对这种刺网几乎无力抵抗,很容易中招。

于是,两种独特而壮观的海洋动物——加湾石首鱼和加湾鼠海豚,就这样一起沦为极危物种,并即将走向万劫不复。

只因体型问题,“海中大熊猫”遭了秧

相关文章

撰文 | 子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