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轉讓緩解投資者“錢荒”

本報12月19日訊(記者李銀攝影報道)年末臨近,理財市場整體收益率上行,人們的投資熱情高漲。然而,由於傳統理財產品具有封閉期,其資金流動性受到了一定影響。為解決銀行理財產品的流動性問題,海口部分銀行上線了理財轉讓業務,支持購買者轉讓“理財”,解決了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流動性與收益率不能兼得的問題,有效緩解了投資者臨時用款的流動性風險。

理財產品流行轉讓

在海口一建築公司上班的蔡先生,把手中將近15萬元的積蓄分散投資在股票、基金等領域。不過今年以來,隨著理財市場的變化,特別是考慮到虧損加大的風險,他退出了股票市場,開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蔡先生髮現,在“轉讓專區”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非常划算。蔡先生最新購買的一款銀行理財產品,是從招商銀行的理財轉讓專區挑選出來的。產品期限162天,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4.49%,比同類型產品的收益要高出不少。

受“資管新規”影響,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新變化:一類多為短期的貨幣基金的產品;另一類期限變長,普遍一年以上。所以,銀行開通轉讓功能後,深受投資者歡迎。目前,開通理財轉讓服務的銀行主要有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

買賣雙方都可受益

招商銀行海口分行一位理財經理介紹,並非在招行購買的所有理財產品都可以轉讓,轉讓僅適用於招行作為管理人自主發行的產品,且經過評估後風險和產品特性都適合轉讓的理財產品,代銷的保險、基金等不在轉讓之列。

興業銀行海口分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理財產品轉讓對轉讓者與受讓雙方來說,並不只是解決了流動性,同時也能享受到高收益。如投資者買入一款長期收益率為5%的理財產品,買入後同期市場的收益率下降,客戶持有產品三個月或半年之後再轉出時,此時市場利率可能只有4%的收益率,如果轉讓方以4.5%收益率轉出,其收益率仍然高於市場收益率。而對於受讓方來說,以4.5%的收益接收理財產品,其收益也高於同期市場收益率,雙方受益。

在轉讓模式上,銀行提供的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兩種:一種是出讓人自行聯繫受讓方,或請理財經理協助發出信息,聯繫願意接受轉讓理財產品的客戶,雙方約定轉讓價格後前往銀行網點,提交轉讓申請;另一種是出讓人自主通過網上銀行掛單,系統根據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自動撮合匹配,完成轉讓。

相關風險需要關注

資深理財師王奮介紹,銀行理財產品在為投資者帶來穩健回報的同時,投資者的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對固定收益型理財流動性的需求加強,投資者持有理財產品在未到期前不能主動提前終止的問題持續存在,市場對於存續期內的理財產品可以進行交易轉讓的需求日趨升溫。不過,對受讓方來說,也需要注意潛在風險:挑選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需要關注產品的剩餘期限與預期收益率;對於淨值型理財產品,投資者需要關注產品剩餘期限、業績比較及收益分配、產品風險等。

理财产品转让缓解投资者“钱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