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历史上同时期的部分君主对比

中国:宋神宗赵顼VS英国:“征服者”威廉一世

宋神宗赵顼[xū](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初名仲铖,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位皇帝。从宋神宗锐意进取,努力以壮大国家这方面来看,他确实是一位明君,但封建王朝的局限性导致他无法真正的让王安石去掌控一切,导致新旧反复。最后王安石无奈离开,没有了王安石的支持,变革也就进行不下去。而宋神宗也在打败西夏的进攻和变革梦想难以实现的双重打击下,郁郁而终。

征服者威廉一世(1027-1087),即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1066 -1087)。本是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的征服,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使英国自罗马帝国时代以来再次被卷入了欧洲中心地区的复杂关系中,由于英王在法国拥有领地,英法两国王室成为一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冤家,此后数百年中两国的交流和碰撞成了西欧政治生活的主题之一。这次征服改变了英格兰的历史进程。威廉一世将诺曼底传统的集权统治和军事立国带入了英国,是英国历史上一大转折。在此之前,英国一直是被入侵,被征服的对象,而从他开始,英国转守为攻,以后的战争主要只在别人的国土上进行,尽管此两项传统在英国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淡化了。

中英两国历史上同时期的部分君主对比

==========================================

中国:明太祖朱元璋VS英国:爱德华三世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爱德华三世 (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兰国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1348年,爱德华三世统治之下的英国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之一——黑死病。他颁布了一些法令来强迫人们继续劳动。1353年,英格兰国会通过法案,禁止民众向教会法庭上诉及向教皇交纳什一税。爱德华三世在位时的另一个主要的敌对目标是苏格兰。早在1333年,爱德华三世击退过入侵英格兰的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1356年他又曾进入苏格兰南部。爱德华三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他在晚年却变得昏庸,并受到情妇佩雷斯夫人的控制。

中英两国历史上同时期的部分君主对比

============================================

中国:明神宗朱翊钧VS英国:伊丽莎白一世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丽莎白·都铎,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在她当政期间,英国的经济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在她生活的时代英国国王不是名义上的角色,英国黄金时代所取得的成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应归功于她。

中英两国历史上同时期的部分君主对比

=======================================

中国:清圣祖康熙皇帝VS英国:詹姆斯二世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郑氏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保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

詹姆斯二世,1633年10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701年9月16日逝世。从1685年到1688年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他是最后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格兰国王兼苏格兰国王。他的臣民不信任他的宗教政策,反对他的专权,在光荣革命中他被剥夺王位。王位落到了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三世手中。詹姆斯二世退位后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保护。

中英两国历史上同时期的部分君主对比

=========================================

中国:清高宗VS英国:乔治二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

乔治二世(1683年-1760年),英国国王,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二世一生热爱军事。1759 年是大英帝国在军事上捷报频传的一年。英帝国完全控制了海上,对全球进行军事扩张和殖民统治,先后征服了加拿大、印度和加勒比群岛。乔治二世多年来患有便秘,1760 年10月25日清晨,他大便时用力太猛,引起夹层动脉瘤破裂猝死。不幸的大英帝国国王乔治二世死在马桶上。

中英两国历史上同时期的部分君主对比

==============================================

中国:清德宗光绪皇帝VS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被毒死,享年38岁。

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她在位的期间(1837年―1901年)是英国最强的"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加大殖民扩张,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和占领了很多殖民地。她在位期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顶尖、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中英两国历史上同时期的部分君主对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